儿科配药剂量的换算,儿科配药剂量的换算公式

栏目: 儿科 编辑: 争兴健康网 浏览量: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科配药剂量的换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儿科配药剂量的换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药水稀释倍数怎么计算?

稀释倍数=原液浓度/(原液浓度×移取体积/定容体积)

儿科配药剂量的换算,儿科配药剂量的换算公式

例如,你有一瓶100mg/L的溶液,要稀释3倍、5倍、10倍、20倍。现有300毫升的容量瓶或其他可定容的容器。

稀释3倍,即移取100mg/L的溶液100mL,定容至300mL;

稀释5倍,即移取100mg/L的溶液60mL,定容至300mL;

稀释10倍,即移取100mg/L的溶液30mL,定容至300mL;

稀释20倍,即移取100mg/L的溶液15mL,定容至300mL。

药水稀释倍数的计算方法是根据药物溶液的浓度和所需稀释后的浓度来确定。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1. 首先,药水稀释倍数的计算是根据浓度比例计算出所需加入的溶剂量。
2. 例如,假设我们有一瓶浓度为C1的药水,我们想要将其稀释到浓度为C2,那么我们就需要计算出所需稀释的倍数。
3. 药水稀释倍数的计算公式为稀释倍数 = 初始浓度/目标浓度。
其中,初始浓度表示原始药水的浓度,目标浓度表示我们想要达到的稀释后的浓度。
举个例子来说明:假设我们有一瓶浓度为10%的药水,且想要将其稀释到2%的浓度。
那么药水稀释倍数 = 10%/2% = 5倍。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将原始药水与溶剂按照1:4的比例混合,才能达到目标浓度为2%的稀释效果。
所以,药水稀释倍数的计算涉及到初始浓度和目标浓度的比值,通过这个计算可以确定所需的稀释倍数,从而得到正确的药水稀释结果。

稀释倍数=原药液浓度/所需药液浓度。 求药剂用药量

1.

稀释倍数在100倍以上的计较公式:药剂用量=稀释剂(水)用量/稀释倍数。

2.

稀释倍数在100倍以下的看待公式:药剂用量=稀释剂(水)用量/ (稀释倍数- -1) 。

3.

通用计较公式:药剂用量= 500x用水量/稀释倍数。

4.

浓度与倍数的换算方式:已知原浓度和稀释后的浓度,求稀释的倍数,其公式为:稀释倍数=原药浓度+稀释后浓度。例如50%乐果利用浓度为0.025%,利用应加水为50%+0.025% = 2000 (倍)。

如何换算塑胶产品中色母的比例?

换算塑胶产品中色母的比例

、1:50

用于着色要求一般的塑料制品,PE、PP色母较多使用这一比例。

3、1:33--1:25

用于着色要求较高的PO类制品,着色要求较低或一般的ABS制品。

4、1:20

用于高级塑料制品,包括PO、ABS,可广泛用于注塑、吹塑、纺丝等工艺。

5、1:20以上

一般用于高级化妆品容器着色,较多地用于小型注塑机。

中医开药,每味药的用量是如何确定的?

不错,无论是现在的教材《中药学》,还是历代的中医典籍,都对中药的使用剂量有一个严格的标准。特别是《伤寒论》上的某些方剂,单味药的剂量变化直接可以改变一个方剂的性质和名称。较著名的如“桂枝汤”与“桂枝加芍药汤”,以及“桂枝加桂”汤等等,药物组成一样,但其中的某些药物的用量却不一样。

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用药的依据是取决于疾病的性质,和药物的功效特征。

有了这个指导原则,中医用药的剂量变得灵活多变了,甚至已经把学校教材上规定的剂量抛到九宵云外了。

比如附子吧,教材说用5到15克,李可老中医在救治危重病人时,有时用到120克之上。再说石膏吧,教材说用20至50克,清代某些温病名家可以用到200多克。

可见,中医治病用药重在理和法,不是脑袋一拍,计上心来就可以决定的事情。

这里说说我个人是怎么掌控用药剂量的(因为我的中医是自学的,所以自认为有点特殊心得)。最初我是严格按照书上规定的的剂量用药,所以开出的方子经常有几点几克,不容一丝含糊。逐渐的我意识到:药店的店员似乎根本不顾及我的感受,称杆一翘,多一克了;称杆一弯,又少一克了。但是不管怎样,我喝了都有效。

过了几年,我再到药店买药,都是张口就来:我买点黄芪、人参、当归、地黄!店员问要多少?我说随便,——那就每样100克吧!

这时候凡是我和家人自己喝的药,我都是随手抓,不问剂量的。到最后连经方剂量也不管了。你问我有不有效果?我说无效你信吗?

但是我给别人(朋友、亲戚)开的药,一定会斤斤计较的。我会把相应的药抓到我需要的剂量,往称盘上一放,多少多少,折算出来告诉别人。

这些年有种说法,院校毕业的中医学生似乎治不好病。我仔细看了一下教材书上的药物剂量,总觉得太轻描淡写了。当然,我肯定也不会质疑,既然白纸黑字印刷在上面,他总有其道理。

中医药物用量,都是根据医书,流下来的量配置的,但是每个经方的量,都不能瞎弄,比如《桂枝甘草汤》就两位要,桂枝四两,甘草二两,不能把任何一味药弄多或少了。弄多或弄少,那疗效就差多了,这付药的比例是二比一

中医开药,因人,因时,因地,根据君臣佐使,四气五味,及用药禁忌,毒性有无,及药味多少,来判定用量。药物多少,也是用量的参考,因物极必反?同性药数量过多就可改变其用途。象鸿茅药酒方,就是一典型的违背药理,没有半点用药理念及章法的一大堆烂药,副作用肯定有,对人健康肯定有害,决对不可服用。包装的越华丽,里面假越多!!

中医开药是对症下药。方药组成一般取决于医者对病症的认知程度和对中药的药性药理的理解度,以及直接或间接经验。所以不同医者对同一病会开出不同组方,此所谓同病异治。至于每味药的数量,又需根据该味药所在方剂的作用,如君臣佐使之不同,此所谓用药如用兵。不同医者用药特点不同。这就如不同将军带兵打仗会有不同方式一样,能当时当机而用。比如黄柏与苍术,二者比例不同就有不同的效用。取数不能随便臆想。中医主要是以易经为指导的,不懂易不足以为中医。

有哪些需要了解的小儿用药须知呢?

我的原则是小病尽量不用药,家长可以自学一些小儿推拿的方法,现在孩子都娇贵,我觉得家长为了孩子肯定是都愿意学的。平时如果时间允许,给孩子多做做,无病强身增加抵抗力,有病的话孩子身体素质好了也能更快的恢复。现在好的药过几年说不定又说这个药致病

是药三分毒,孩子小,和成年人不一样,感冒发烧了要用儿童的感冒药,以免造成其他副作用,影响孩子健康。在用药这方面,小快克,就不错,儿童装水果味的,精准用药,效果很好

给孩子喂药,别把“公斤”当成“斤”!

今天,我收到一位母亲的来信,可能是孩子感冒了,她给孩子吃泰诺林,误把药品说明书上的“公斤”当成“斤”计算泰诺林的剂量,结果给孩子吃的药剂量增加了1倍,而且这样的剂量连续喂了4次,直到今天才发现。她说:回想起来,可能以前也这样喂过。

我国老百姓习惯使用“斤”为重量单位,而在国际上,多以kg(千克,即:公斤)为重量单位。所以,药品说明书上药物剂量都是按照每公斤体重使用多大剂量药物来计算。1公斤=2斤,如果把“公斤”当成“斤”来计算,药物剂量就增加了一倍。

泰诺林的主要成分是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对乙酰氨基酚具有肝脏毒性,过量服用可能导致肝损伤。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在体内释放时间长,代谢更慢,过量服用后如果出现中毒,治疗更复杂。儿童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过量服药更容易受到伤害。因此,在这时我提醒各位年轻的母亲、父亲们,千万不要把药品说明书上的“公斤”当成“斤”来计算药物剂量,导致孩子服药过量。

婴幼儿时期的孩子免疫力比较差,很容易生病,尤其是换季时节更是感冒、咳嗽高发时期。

一旦宝宝生病,家长就会心急慌乱,都不问什么原因,各种维生素先补上,然后就是中医西医轮番看,最后口服、外用药物弄回家一大堆药。

父母爱孩子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但是也不能忽视宝宝的生理特点,婴幼儿的身体各种器官还没有发育完善,解毒代谢功能还比较弱,身体痊愈也是需要一段时间。

家长切不可把宝宝看成一个缩小版的成人,为了图方便、见效快,而自作主张的给孩子配药,在儿科门诊能见到很多,家长擅自用药产生严重不良后果的孩子。

一、维生素滥用:很多家长唯恐孩子输在生长发育的起跑线,从出生就开始长期服用各种维生素,比如钙、锌、维生素AD以及益生菌等。把这些维生素误认为是“营养药”,以为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必需品。

我身边有很多家长都是这样,自认为这些营养品越多越好 ,越贵越好,不惜重金海淘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夸张的是吃这些“营养品”已经和日常三餐一样准时。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很重要的元素,但是也要因人而异,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并不是多多益善,长期服用也会影响儿童身体正常功能,造成各种不适。

二、维生素滥用:很多家长都想药到病除,最好宝宝吃了药能立刻恢复。实际上,很多疾病治疗都需要过程,尤其是儿童病毒感染,病程都比较长。医生为了迎合家长心理,无原则使用大量抗生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科配药剂量的换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科配药剂量的换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
  1. 在线咨询
  2. 医院预约
  3. 价格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