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疾病诊疗思维书,儿科疾病诊疗思维书籍有哪些

栏目: 儿科 编辑: 争兴健康网 浏览量: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科疾病诊疗思维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儿科疾病诊疗思维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特点是什么?

这一阶段的儿童遇到问题时能运用思维,但常常是不合逻辑的。具体特点如下:

儿科疾病诊疗思维书,儿科疾病诊疗思维书籍有哪些

1、儿童具有表现思维:表象思维是受控于右脑的反射结果帧及反射结果的总结,此时的思维停留在事物表面。

2、有运用符号的能力:可以运用语言符号,身体动作等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3、其智力活动处于表象水平:此阶段的儿童智力也停留在表象阶段,没有深层次的认识。

4、思维不可逆:思维是单方向的,不可逆的。就像孩子只知道自己有个哥哥,却不知道自己的哥哥有个妹妹。

5、自我中心:以自我为出发点,不能站在他人的角度、立场思考问题。

6、未掌握守恒:同样是500毫升的水,如果放在一个粗瓶子里,另一个放进细瓶子里,孩子会觉得细瓶子里的水多。

7、泛灵论: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具有灵性的,比如此时的儿童会和娃娃进行对话。

扩展资料:

在给孩子进行思维训练时,应训练孩子站在系统的高度学习知识,注重知识的整体结构,经常进行知识总结。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挖掘共性,分离个性,在比较中学习新知识。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在融会贯通中提炼知识,领悟其关键、核心和本质。

请根据皮亚杰的理论,简述2到4岁儿童思维逻辑特点?

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理论,他把幼儿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2-4岁儿童正处于前运算阶段(2-7岁)中的象征思维阶段(2-4岁)。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2-4岁儿童思维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1)思维开始运用象征性符号进行,出现表征功能,或称象征性功能。(2)幼儿的思维在此阶段还没有真正普遍化,没有形成一般化的概念。(3)此阶段幼儿不掌握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常常运用“转导推理”。(4)象征思维是“中心化”的思维,或称为“自我中心思维”。此阶段儿童在一个时间只能考虑到事物的一种特征,不能同时照顾两种特征。不能依据事物的客观联系和关系来解决问题,只凭自己的个别经验、个体意义的象征或所谓“信号物”进行思考。

什么是儿童的思维属于直观行动思维?

孩子最初的思维往往是直观行动思维。运动员对技能和技巧的掌握也需要直观行动思维做基础。这种思维主要是协调感知和动作,在直接接触外界事物时产生直观行动的初步概括,感知和动作中断,思维也就终止。

如:儿童玩积木不是想好了再玩而是玩起来再想,边玩边想,边想边玩。发明创作过程中的一些实现,操作或制作阶段,均包含一定的动作思维。

答:儿童直观行动思维简单说就是儿童在看得见、看得明白、直观的条件下,通过儿童自己操作、并依靠对事物的感知来进行的思维。这种思维属于最低水平的思维,2-3岁的儿童身上表现最为突出、3-4岁的儿童仍带有此思维,随后思维会渐渐向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概括思维发展。

这里就用幼儿园的实例来解释一下吧!

⑴直观性:小班幼儿把东西装在盒子里了,看不见了就不知道它的存在了。给他们看一个饼干盒,他们就说里面是饼干在饼干盒里面,即使是当着他们的面,把饼干盒里面的饼干拿出来,装上了粉笔后盖起来,让他们再看饼干盒,问他们这个饼干盒里的是什么,他们还是会说里面是饼干。

⑵行动性:小班幼儿玩橡皮泥的时候,一般是没计划性的,揉成一团就说是“包子”,搓成长条就说是“面条”,他们的思维都是边行动边思考的。

学前儿童小班是直观行动思维为主,中班幼儿具体形象为主,但仍带有直观行动思维,大班幼儿逐渐发展抽象概括思维。所以幼儿园的课都称之为活动都是让幼儿去自己参与动手的,且教师会借用玩教具来上课,如他们能理解一个苹果加一个苹果等于两个苹果,但很难理解1+1=2的意义,而小学以后,儿童的抽象概括思维发展起来了,就可以接受“1+1=2”的抽象概括思维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科疾病诊疗思维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科疾病诊疗思维书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
  1. 在线咨询
  2. 医院预约
  3. 价格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