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用药应当谨慎,儿科用药应当谨慎,治疗热病要顾护

栏目: 儿科 编辑: 争兴健康网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科用药应当谨慎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儿科用药应当谨慎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2岁宝宝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吃不进去怎么办?

混在果汁或者牛奶里喂下去,儿童用药需要谨慎,不要擅自用药,因为药物都有副作用,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能降低点副作用,擅自用药不一定能治愈自身疾病,还有可能耽误病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还有可能造成新的病灶,所以身体不适,及时就医。

儿科用药应当谨慎,儿科用药应当谨慎,治疗热病要顾护

儿童用药如何计算的,有知道的吗,求指教?

药物剂量的大小决定药物的作用效应与安全,剂量越大,体内浓度越大,产生的效应越强,但剂量太大,易产生不良反应。而剂量太小,则不能产生治疗效果。因此,给予儿童准确的药物剂量是儿科安全、有效用药的关键之一。

儿童的用药剂量一般根据年龄按成人剂量折算,对于毒性较大的药物,应按体重计算或体表面积计算:

1、根据年龄折算成人剂量

新生儿:1/10~1/8

6个月:1/8~1/6

1岁:1/6~1/4

4岁:1/3

8岁:1/2

12岁:2/3

儿童还可按年龄用以下公式计算

欢迎阅读悟空问答,我是儿科药师梅贰康,专注于儿童用药安全科普多年,我对药品和育儿的解读有自己独到的观点。下面我将从体重计算法、年龄计算法和体表面积计算法,聊聊儿童用药剂量换算的这个话题。

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特别是新生儿,无论在生理方面还是药物代谢水平上,和成年人之间均存在较大差异,由于药物清除率低,药物中毒的风险更大,因此儿童用药剂量较成年人更需准确。

用药剂量应该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的儿童剂量或体表面积计算。如果药品说明书中儿童剂量没有确定,可参考国内外相关诊疗指南或从儿科权威书籍,比如中国国家处方集、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英国国家处方集儿童版、WHO儿童处方集、实用儿科学、马丁代尔大药典、文献等寻找剂量依据。

如果还是找不到依据的话,那就只能参考成人剂量,根据儿童年龄、体重、体表面积来进行计算:

1、按照体重计算,儿童剂量=成人剂量*儿童体重/70kg。

2、按照年龄计算,1岁以内儿童剂量=0.01*(月龄+3)*成人剂量;1岁以上儿童剂量=0.05*(年龄+2)*成人剂量。

3、按照体表面积计算,儿童剂量=成人剂量*儿童体表面积/1.73。


参考文献:中国国家处方集儿童版。

小儿用药剂量较成人更需准确。可按以下方法计算:

1、按体重计算:是最常见、最基本的计算方法,可算出每日或每次需要量:每日(次)剂量=患儿体重(kg)橙子╳每日(次)每千克体重所需药量。需连续应用数日的药,如抗生素、维生素等,都按每日剂量计算,再分2~3次服用;临时对症治疗用药,如退热药,催眠药等,常按每次剂量计算。患儿体重应以实际测得值为准。年长儿按体重计算如已经超过成人量,则以成人量为上限。

2、按体表面积计算:此方法较按年龄、体重计算更为准确,因为其与基础代谢、肾小球滤过率等生理活动的关系更为密切。小儿体表面积计算公式为:体重≤30kg,小儿体表面积(m²)=体重(kg)╳0.035+0.1;如果体重>30kg,小儿体表面积(m²)=〔体重(kg)-30〕╳0.02+1.05。

3、按年龄计算:剂量幅度大、不需要十分精确的药物,如营养类药物等可按年龄计算,比较简单易行。

4、从成人剂量折算: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剂量(kg)/50,次法仅用于未提供小儿剂量的药物,所得剂量一般都偏小,故不常用。

采用上述任何方法计算的剂量,还必须与患儿具体情况结合,才能得出比较确切的药物用量,如新生儿或小婴儿肾功能较差,一般剂量偏小。但对新生儿耐受较强的药物,如苯巴比妥,则可适当增大用量。

儿童用药需谨慎,用药目的不同,剂量也不同,建议家属不要盲目自己用药,建议咨询医生,安全用药。ZXY

有哪些需要了解的小儿用药须知呢?

婴幼儿时期的孩子免疫力比较差,很容易生病,尤其是换季时节更是感冒、咳嗽高发时期。

一旦宝宝生病,家长就会心急慌乱,都不问什么原因,各种维生素先补上,然后就是中医西医轮番看,最后口服、外用药物弄回家一大堆药。

父母爱孩子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但是也不能忽视宝宝的生理特点,婴幼儿的身体各种器官还没有发育完善,解毒代谢功能还比较弱,身体痊愈也是需要一段时间。

家长切不可把宝宝看成一个缩小版的成人,为了图方便、见效快,而自作主张的给孩子配药,在儿科门诊能见到很多,家长擅自用药产生严重不良后果的孩子。

一、维生素滥用:很多家长唯恐孩子输在生长发育的起跑线,从出生就开始长期服用各种维生素,比如钙、锌、维生素AD以及益生菌等。把这些维生素误认为是“营养药”,以为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必需品。

我身边有很多家长都是这样,自认为这些营养品越多越好 ,越贵越好,不惜重金海淘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夸张的是吃这些“营养品”已经和日常三餐一样准时。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很重要的元素,但是也要因人而异,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并不是多多益善,长期服用也会影响儿童身体正常功能,造成各种不适。

二、维生素滥用:很多家长都想药到病除,最好宝宝吃了药能立刻恢复。实际上,很多疾病治疗都需要过程,尤其是儿童病毒感染,病程都比较长。医生为了迎合家长心理,无原则使用大量抗生素。

每个孩子都得父母自己有一套自己的用药方法,因为我的方法不一定适合你家的孩子,一般是实验出来的,我给童童买药也是这个不行换另一个,不过现在他2岁了,基本都知道他吃啥药合适了,这个需要父母多用心奥,我家童童感冒我会给他吃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如果是发烧就吃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和美林的布洛芬悬浮液,我的你可以试试也许会适合你家宝宝。

是药三分毒,孩子小,和成年人不一样,感冒发烧了要用儿童的感冒药,以免造成其他副作用,影响孩子健康。在用药这方面,小快克,就不错,儿童装水果味的,精准用药,效果很好

给孩子喂药,别把“公斤”当成“斤”!

今天,我收到一位母亲的来信,可能是孩子感冒了,她给孩子吃泰诺林,误把药品说明书上的“公斤”当成“斤”计算泰诺林的剂量,结果给孩子吃的药剂量增加了1倍,而且这样的剂量连续喂了4次,直到今天才发现。她说:回想起来,可能以前也这样喂过。

我国老百姓习惯使用“斤”为重量单位,而在国际上,多以kg(千克,即:公斤)为重量单位。所以,药品说明书上药物剂量都是按照每公斤体重使用多大剂量药物来计算。1公斤=2斤,如果把“公斤”当成“斤”来计算,药物剂量就增加了一倍。

泰诺林的主要成分是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对乙酰氨基酚具有肝脏毒性,过量服用可能导致肝损伤。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在体内释放时间长,代谢更慢,过量服用后如果出现中毒,治疗更复杂。儿童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过量服药更容易受到伤害。因此,在这时我提醒各位年轻的母亲、父亲们,千万不要把药品说明书上的“公斤”当成“斤”来计算药物剂量,导致孩子服药过量。

最近一则药物报道也是让人看完之后顿时觉得不知道该给孩子吃啥药了,列入名单的基本都是给孩子常用的,而且还是医生开的。妈妈们看了都是一脸懵,不知道该听谁。但孩子生病总得治疗,我觉得还是基于以下几点吧:

1、如果病的不严重,就是多喝开水,多吃水果和蔬菜。让孩子慢慢扛过去,是药三分毒。

2、病情严重时最好还是去看医生,私下别乱买药。医生还是要更专业,用法以及用量上都会有遵嘱。

3、如果孩子生病大多都是一种,比如扁桃体发炎之类。长期下来,用药上也有规律。这样的情况可以去药店买一些作为备用。但是大多药物吃了三天还没见效果,就要考虑停药或者换另一种了,尤其是头孢之类。

最后,我也不是专业人士,只是作为妈妈说一下经验,仅供参考参考。最好还是遵医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科用药应当谨慎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科用药应当谨慎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
  1. 在线咨询
  2. 医院预约
  3. 价格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