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大学,很多同学都步入了大学爱情的人生事业。大学谈恋爱不再只是一种现象,而是从一种现象转变为一种趋势。正如很多同学所说,大学谈恋爱很正常,不谈恋爱就是不正常。因此,大学生谈恋爱是一个值得社会关注的问题。一个热门话题。大学生爱情除了具有普通青少年爱情的特点外,还有其独特的心理特征:
1、注重爱情的过程,低估爱情的结果。恋爱一直被视为寻找人生伴侣的目的和婚姻的前奏。当代大学生注重爱情过程本身,不再那么在乎爱情的结果。关注爱情过程,有利于双方相互了解、加深了解,也有利于培养感情、增加心理契合度。也体现了大学生不愿堕入俗世,追求爱情的真谛。但如果只注重爱情的过程,强调爱情的“现在进行时”,将爱情与婚姻分开,而忽视爱情的“将来完成时”,那就有失偏颇了。现在大学生里流行一句话:“不求永恒,只求曾经拥有”。一些大学生把恋爱当成一种情感体验,及时享受,以寻求刺激、满足精神享受。一些大学生将恋爱视为一种娱乐文化,以丰富课余生活、排解孤独、填补空虚。只强调爱的过程而低估爱的结果,本质上是强调爱的权利,却否认爱的责任。
2、主观学习第一,客观爱情第一。绝大多数大学生能够正确看待学业与爱情的关系。他们一致认为,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大学要以学习为主,爱情要服从功课;或者希望学业与爱情双丰收,既渴望学业成功,又渴望爱情幸福。总之,他们大多数人都没有忘记学业,始终想把学业放在第一位。然而,以上只是大学生的主观思想愿望。虽然有一些大学生能够真正客观、行为正确地处理好学业与爱情的关系,但为数不多。更何况,一旦爱上,就无法自拔。强烈的情绪影响一切,你的学习也受到严重影响。有的大学生成天痴情、做白日梦,沉浸在彼此的甜言蜜语中;有的大学生中午、晚上不休息,加班、谈恋爱,导致上课时很累、无精打采;有些大学生干脆逃课并专注于所有事情。坠入爱河,成为爱情“专业人士”。很多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对孩子的热情超过对英雄的热情”。对事业成功的热情日益冷却,爱情逐渐成为生活的唯一追求。可见,平衡好学业与爱情的关系,是大学生难以掌控但却必须正确处理的问题。
3、爱情观开放,传统道德淡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爱情观念日益开放,传统道德逐渐淡化。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对大学生影响深远,但随着对外开放范围的不断扩大,近年来“试婚”、“一人连续一夫多妻”等国外婚姻观念逐渐兴起。影响着大学生,使得学生常常陷入理性与情感的矛盾漩涡中。在理性认识上,她们觉得应该保持贞洁,遵守传统伦理道德。然而,在爱情的激情之下,他们不再愿意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以一种开放的方式去爱。开诚布公、自由热情,不再从事“地下工作”。有的大学生甚至在公共场所、公共场合表现得若无其事,表现得过于亲密。
4、对失恋持宽容态度,宽容度较弱。大学生中的“恋人”虽然不少,但最终“结婚”的却寥寥无几,从而形成了失恋大军。感情受挫后,有一段心理黑暗期是很正常的。绝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和对方都采取宽容的态度,通过“与朋友交谈”或“理性思考”来尊重对方的选择。然而,仍有部分学生无法摆脱“情感危机”。有的失去了信心,放弃了对爱情的追求,发誓“冷眉相视,低头甘做光棍”;有些人沮丧、沉沦、放弃,认为一切都失去了。意思是,到了悲观厌世的地步;有的视对方为敌人,肆意诽谤,甚至采取极端行为伤害对方。因失恋而丧失志向和道德的人虽然是少数,但影响却很大。针对大学生恋爱的上述特点,我们大学生应该采取正确的恋爱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习的关系,分清主导地位和次要地位。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正确理解友情和爱情。两者不能混淆。总之,大学生恋爱是一个应该引起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大学生自身和社会应以正确、积极的态度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