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改的出路在哪里(中国医改是否成功)

栏目: 儿科 编辑: 争兴健康网 浏览量: 532

我国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和实施,恰逢世界格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一个百年难得一遇的大变革时代。即使美国发挥各方独特优势,以GDP发展评英雄的模式也将不再可持续。

我们面临的危机深刻暴露了西方发展模式的缺陷

中国医改的出路在哪里(中国医改是否成功)

阿马蒂亚·森指出:“GDP的增长仅表明一个国家改善大多数公民福利的潜力,但并不表明社会实现这种潜力的程度。”以医疗为例,美国的医疗费用是最昂贵的国家,其每年的医疗费用目前占GDP的17%,人均医疗费用高达7500美元,但并没有达到全民健康保险。美国的平均预期寿命和死亡率等健康表现在发达国家中排名较低。美国模式未能保护普通民众的健康。

我们面临的危机揭示了西方文化和模式的危机。工业革命以来,西方文明一直主导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它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其缺点也越来越明显。现代生活方式、发展模式和过度竞争正在破坏资源和生态。这种国家与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对抗模式难以为继,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美国引发并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彻底打破了人们对美国模式的迷信,加速了人类寻找新的发展模式。

世界将目光和希望转向中国,不仅是因为我们的经济实力,更是因为历史潮流正在寻找新的航程。人类发展的客观需要呼唤新文化、新理论、新模式。这是中华民族的千年艰巨任务。中国正抓住机遇,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走向世界舞台,必须发展与硬实力相适应的软实力,才能增强竞争力和号召力,成为真正的大国。

曾经风靡全球的所谓“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的“美国模式”,虽然理论上并不完美,实践上也存在缺陷,但就是这么简单的口号,却成为了美国输出软实力。中国能否提出一个具有同样通用性和号召力的概念来概括“中国模式”,将成为中国能否走出去的重要标志。

以“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和谐社会”为核心的“中国模式”越来越具有号召力。

树立科学发展观是对发展目标的回归。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一切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民幸福。“中国模式”应该基于中国5000年的历史传统、60年的建国智慧和30年的改革经验。在东方文明基础上重新融合东西方文明,在中国丰富实践探索基础上创造科学发展新理论、新路径,探索以健康幸福为目标的人类现代发展模式。

健康和医疗保健是一个世界性问题。由于生命无价,资源有限,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现在和未来都面临着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来保障人民健康的问题。目前,国际上缺乏能够指导和有效促进国民健康医疗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美国的医疗卫生体系受到全世界的诟病,“美国模式”并没有解决美国的医疗问题。

全球医药卫生遭遇的危机,根本上源于工业革命后形成的“以物质为中心”、“以疾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这种医学模式的特点是:重视微生物学基础和实验,分工日益细化,忽视人的整体性,重视外治尤其是后期治疗,忽视预防和调动人自身的免疫力;以盈利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导致医疗卫生服务日益商业化;医疗技术的进步和过度竞争带来的成本上升不仅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小,而且直接加剧了健康不平等。唯利是图、过度竞争的发展模式引发的生态和资源危机更大程度地损害了人民健康。这样的发展模式是当今发展中国家无法复制的,也是发达国家自身难以为继的。

我国传统医学思想和新中国普及初级卫生保健的经验,有望为人类医疗卫生体系探索新路径。与强调与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的模式不同,中华文明强调天人合一,强调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加强预防、调动人自身积极性来增进健康。中医里,疾病并不一定要求“祛除诸邪”,而可以是“受病延年”。相应地,它强调医疗服务人员的利他精神和医疗服务的利他性,即所谓“医者父母心”。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建立“低水平、广覆盖”的基层医疗卫生网络,采取预防为主的战略,创造了发展中国家卫生水平快速提高的奇迹。

这种思想可以概括为“科学发展、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这不仅是中国医学模式的经验,也是探索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的切入点。30年前,世界卫生组织向世界推广中国的初级卫生保健经验,称其为“发展中国家的唯一典范”。今天,中国有更大的责任,要在传统智慧和自身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探索。盛华开创了确保人人享有健康的新模式:建立有利于人民健康的社会经济发展体系和符合我国国情的全民健康保障体系。这是对人类的贡献。

相关推荐:
  1. 在线咨询
  2. 医院预约
  3. 价格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