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其目的是让孩子知道错误的原因,并在今后避免或改正。但事实上,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和孩子说话、讲道理不行,批评也不行,急着打屁股也不行。
反正就是:不听,骂也没用!把他打一顿,控制他一段时间!现在是家长们重新思考的时候了。当孩子犯错时,我们应该如何控制?我们应该如何教育我们的孩子?如果他们犯了错误,我们应该批评他们吗?
我们先来看看父母批评孩子时的几个现象和特点。
(一)情感批评
孩子一旦犯错,家长的行为通常是情绪化的,脸色发青,手舞足蹈,口齿不清,眼睛发直,声音分贝高,语速快,有猛烈的风暴,真是酣畅淋漓!好吧,就是这样。骂完之后,我心里很高兴,很平衡。而你可能不知道,当父母在废话时,大多数孩子心里想的是:“现在我们已经骂到一半了!”“再忍一会,骂就快结束了!”父母在责骂孩子的时候也会这样做。突然停下来问道:“你明白了吗?”孩子立刻反应过来:“我明白了!”“你是否记得?”“记住!”“以后还会这样吗?”“不!”此时的敷衍只是为了尽快结束这场风波。
如果有摄像头,家长看他们的表情和表现,简直难以忍受!孩子们通常要么能够背诵他们对你说的话,要么他们不知道你说了什么。我只知道一件事:我错了,所以你骂我!就连因错误而产生的愧疚和不安,也随着批评的怒吼声而消失殆尽。因为他们很明白,骂完了,一般就没事了!孩子唯一做的、唯一感兴趣的事情就是等待,等待责骂结束!最终的结果就是“口头上的不满”、“你骂我,我就是我的”。你能指望这种更个人化的情感宣泄和主观批评能有多大作用吗?其实很多时候,沉默远比沉默更重要。批评的目的是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理解并接受正确的建议,并在行动中纠正错误,这个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发脾气,抱怨一下还可以,发泄一下就不合适了,试想一下,这样的情绪如何才能赢得孩子的尊重,如何才能令人信服,如何才能让孩子服从。
批评广泛存在
有时候,我们的父母批评孩子时,声音慷慨激昂,语速快,大脑活跃,思维跳跃,联想丰富,开门见山。例如,如果本来是一起保龄球事件,你可以从这个事件中想到丢钥匙、丢钱、丢面子、打架、看电视、玩游戏等。简而言之,您可以记住的任何内容都可以像电影镜头一样重播。可以说,他博采众长,引经据典,说得直接得孩子眼皮翻了,嘴角歪了,脖子扭了,头低了。他心想:你爱说什么就说什么吧!你不觉得渴吗?哼!批评要有针对性。性别,如果你对当前的问题有什么话要说,就讨论这个问题吧。勿怨此错,念旧债。这种提起“老问题”的做法,只会让孩子对父母感到厌烦、厌恶和反感。而且,因为涉及的其他东西太多,淡化了当前的主题,主要矛盾很容易被削弱和忽视。可笑的是,父母常常在说话时停下来。怎么了?原来他们突然忘记说什么了!他们只能自嘲道:“哼,你看你,气死我了。”大家想一想,这种让孩子产生反感、与主题无关的批评,怎么能帮助解决问题呢?
(3)批评简单化
很多时候,孩子犯错后,家长往往该批评的时候不批评,不该批评的时候胡乱批评。很多家长都遇到过孩子赖床的现象,经常一边催一边骂,但孩子却将此视为背景噪音。它根本起不到批评的作用。因为孩子们很清楚,如果步行去学校就会迟到,家长一定会想办法让孩子按时上学。如果他们有车,他们可以送他们去学校,如果他们没有车,他们可以乘坐出租车。曾经有一位家长问我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我说这很简单。如果你不关心他,那就完了。如果他迟到了,学校自然会批评他。就是因为你有各种办法让他不迟到,你是承担他孩子赖床后果的盾牌,所以他才能安心、从容地赖床。骂他有什么用?像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就是父母只关心孩子。对这种现象进行批评,却没有采取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
批评变得不耐烦
很多时候都是这样。孩子们甚至还没有意识到错误即将发生或者已经发生,他们还没有完全意识到错误会带来的后果。然而,我们的父母已经不耐烦和愤怒了。通常,它伴随着眼睛、嘴巴,甚至手。“无圣人,谁能不犯错误呢?”更何况“不知者无罪”!人犯错误很正常,第一次经历某件事犯错误更正常!但父母没有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经历错误、尝试挫折,孩子甚至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误,批评和指责就已经随之而来。这种急功近利、急功近利的批评往往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限制他们的发展。
为什么很多孩子缺乏学习兴趣?正是因为家长在学习活动中干预过早、过多、过频、说些琐碎的评论、莫名其妙的批评,才导致孩子对学习产生恐惧、厌烦、逆反心理。心理学。
什么时候批评
当你的孩子第一次犯错时,你只需告诉他为什么错了以及他做对了什么。在指导时,对孩子保持尊重的态度可以帮助他尊重你的意见。耐心细致地解释,让他了解错误的原因和后果。你的同理心态度会让他不被失败的阴影所束缚。如果孩子再犯类似的错误,可能是孩子还没有熟悉正确的方法,或者教训可能还不够深刻,不足以让他忽视。我们首先应该分析一下他的原因。如果是前者,我们就应该说清楚,把事情解释清楚,然后给他机会;如果是后者,我们就应该给予他适当的批评。
应该批评什么
当孩子开始或接触新事物时,由于缺乏了解、缺乏准备,其行为不合理,出现偏差和错误也是可以理解的。这个时候需要的是帮助,而不是批评!第一次犯错可以理解,第二次犯错可以原谅,但如果再犯错误就不能容忍。这个时候批评也是有道理的!我喜欢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经常犯的错误大多是态度问题造成的。所以,批评是针对态度,而不是针对事情本身;批评是针对屡犯屡犯的,首先要给孩子改正错误的机会。然而我们的父母往往在第一次犯错的时候就批评,让孩子感到很委屈!而当错误和问题再次出现时,比如当不合格的成绩单被退回时,家长并不会冷静地与孩子分析原因,甚至大多会抱怨成绩本身,向孩子发泄不满。这种盲目的批评,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接受和纠正。
如何批评
我们以一个实际案例来说明。有一个初中男孩,喜欢玩电子游戏,经常逃课。这影响了他的作业,让他的父母非常担心。那么我们应该做什么呢?
(1)初犯需有正当理由。虽然这个孩子的学习成绩还可以,但是自控力比较差,对后果的预见性不够,所以有机会就想跑出去玩游戏。出现这种情况时,家长要耐心解释这样做的后果,同时也要表达对孩子的信任和期望。让孩子们了解这种方法有什么问题是很重要的!而且不能动不动就生气或者打骂!这就是约翰·洛克所说的“推理是对待孩子的真正方法”的意思。
(2)屡犯者必须达成协议。但这孩子再次遇到了出去玩游戏的机会,抵挡不住诱惑,就偷偷跑出去玩游戏了。父母应该严厉地告诉他,这是不行的。既然他又犯了这样的错误,就应该和孩子商定一个方案,让孩子做出保证,并表明如果再犯的话他会接受什么样的惩罚。当然这是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做法。同样,也不能动不动就生气、打骂!这里我想指出的是,孩子比大人更“忠诚”。有了这样的信任和尊重,孩子们很难再这样做了。即使他们想玩,也会提前跟父母打招呼。
重犯的处罚。当然,孩子毕竟是孩子,他又犯了一个错误。但父母有两个选择。一是保持沉默,让他明白你已经知道发生的一切,并告诉他你保留施加惩罚的权利,但还不打算实施。或者按照协议,让孩子履行诺言,接受惩罚,让他再告诉他,如果他再犯,他会怎么做!还有,不要经常生气、打骂!通过以上做法,孩子就不会再犯错误了!当然,我和这个男孩谈了很多,得知他的父母根本不让他玩,所以我也和他的父母协商,允许他每周固定时间玩游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情况也发生了变化。如此反复,过了一段时间,孩子不再逃学了,甚至在规定时间内玩的游戏也少了。后来,这位同学告诉我,他以前玩游戏不仅仅是为了开心,更是为了让家人生气!正如我在前言中提到的,孩子的错误大多是由于父母教养不当造成的。
因为错误和失败,孩子们受到了惩罚,已经感受到了痛苦和不幸。如果不从自身找原因,父母怎么好意思对孩子发脾气呢?因此,当问题发生时,家长的反应和表现非常重要。如果这更多的是一种主观欲望的指责。情绪失控、生气、打骂都是非常粗鲁无能的行为。它们是缺乏恩典、缺乏理解、缺乏信任和缺乏教育能力的表现。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孩子看不起自己。因此,所谓批评仍然以对话和沟通为基础,但更侧重于思考和审视错误的思想和行为。为了解决问题,避免错误再次发生,批评也是与协议和要求的对话。
当孩子犯错时,家长首先应该想想孩子哪里出了问题!他们还缺少什么?所以我经常建议家长可以先对孩子说声“对不起”。很多家长听了我的建议,后来告诉我,对孩子说“对不起”,表达对孩子的愧疚后,批评教育的效果特别有效。母子俩甚至抱头哭泣。那一刻,所有的不快和疏远都被这泪水洗去了。
只要父母讲道理,到时候孩子不听你的话就很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