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科医师开敷贴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儿科医师开敷贴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医儿科常用的药物外治法有哪些?
中医儿科外治法分非药物疗法和药物疗法,药物疗法有中药熏洗、中药穴位敷贴、膏药外贴、足疗泡浴,蒸气及气雾吸入法,热熨疗法,涂敷疗法,滴药疗法,吹药疗法,药袋疗法,罨包法,中药外涂洗剂等。
1、雾化吸入疗法
通过雾化装置,将气雾剂雾化,使患儿吸人呼吸道治疗疾病的方法,雾化装置目前常用超声雾化器。雾化吸人疗法常使用具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功效的药物,用于哮喘、肺炎喘嗽、咳嗽、感冒、鼻渊等肺系疾病。例如,鱼腥草注射液雾化吸人,有清肺解毒之功。
2、滴药疗法
将药液或新鲜药汁点滴于耳、鼻、眼等患处治疗疾病的方法。滴药疗法常使用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活血定痛、明目退翳功效的药物,用于脓耳、耳疔、鼻渊、鼻窒、天行赤眼、乳蛾等五官疾病。例如,黄连西瓜霜眼药水滴眼治天行赤眼、鲜虎耳草捣汁滴耳治脓耳等。
3、吹药疗法
将药物研成粉末,用喷粉器或自制工具(细竹管、纸筒等),将药末吹人孔窍等处治疗疾病的方法。吹药疗法常使用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豁痰、利气通窍、熄风解痉功效的药物,用于鹅口疮、乳蛾喉风、耳疮脓耳、鼻渊鼻窒,以及白喉、丹痧、黄疸、惊风、癫痫、昏迷痰壅等病症。例如,红棉散吹耳治慢性脓耳、西瓜霜喷剂喷咽治急喉痹等。
4、药袋疗法
将药物研末装袋,给小儿佩挂或做成枕头、肚兜的外治法。用于佩挂常使用具有辟秽免疫、祛风燥湿功效的药物,如山柰、苍术、冰片、白芷、藁本、甘松等做成香囊,用于增强呼吸道反复感染儿童的免疫力。药枕常使用具有宣肺通窍、疏风散寒、清热祛暑功效的药物,用于鼻渊、感冒、疰夏、暑疖、头痛等疾病。如干绿豆皮、干菊花制成的豆菊药枕治疗疰夏。肚兜常使用具有温脾散寒、理气止痛、消食除胀、止吐止泻功效的药物,用于腹痛、腹泻、腹胀、呕吐、厌食等疾病。如茴香、艾叶、甘松、山柰、肉桂、丁香等制成的暖脐肚兜治疗脾胃虚寒性腹痛腹泻。
同一穴位隔着三伏贴可以再艾灸吗?
我的主业是中医,科室每年都开展穴位敷贴。不同医院,穴位敷贴选用的药物不一样,一般主要药物有白芥子,细辛,川芎,延胡索,麝香,冰片等,不同病情,需要再配合不同药物。
治疗同一种疾病,在同一穴位上用药不同,疗效也有差异。如同为治疗哮喘的贴敷方,哮喘丸(白芥子、元胡、甘遂、细辛、丁香、肉桂、生姜汁)的疗法就明显优于哮喘糊(天南星、白芥子、生姜汁),说明药性也起着一定的作用。有的根据病的不同选用不同的贴敷部位或穴位,则更显示出穴位和经脉的作用。如咳嗽贴天突。定喘、肺俞有显著疗效,而贴敷它穴或非穴位则疗效不显;遗尿、痛经贴敷首选神阙穴。
艾灸可以配合穴位敷贴,前提情况是有医生处方,明确穴位敷贴药物的种类和剂量,以及是否需要配合使用。
穴位敷贴对好多种疾病调理都有帮助:呼吸科的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妇科的宫寒,月经不调,痛经;疼痛科的颈椎病,腰椎病,关节炎;儿科的反复感冒,体质虚弱;消化科的胃炎,肠炎;穴位敷贴都有作用。
穴位贴敷疗法的作用机理比较复杂,可能的机理有如下三个方面:一是穴位的刺激与调节作用;二是药物吸收后的药效作用;三是两者的综合叠加作用。穴位贴敷作用于人体主要表现是一种综合作用,既有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又有药物本身的作用。首先是药物的温热刺激对局部气血的调整,而温热刺激配合药物外敷必然增加了药物的功效,多具辛味的中药在温热环境中特别易于吸收,由此增强了药物的作用、药物外敷于穴位上则刺激了穴位本身,激发了经气,调动了经脉的功能,使之更好地发挥了行气血、营阴阳的整体作用。
艾灸分为:艾卷灸,艾柱灸,温针灸,疤痕灸,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雷火神针灸,太乙神针灸,长蛇灸,核桃灸……种种不同。
穴位敷贴,配合艾灸,有医生开药处方建议使用,是可以同时使用的。但切记万万不能自己擅自使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科医师开敷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科医师开敷贴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