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期望过高对孩子的影响(家长期望过高对孩子过大压力)

栏目: 儿科 编辑: 争兴健康网 浏览量: 327

去年高考,南京考生上泰山“登顶考试”;今年高考,南京考生徘徊,被10人“护送”才进考场;另一位来自南京的考生,在父亲同意回来并让他玩游戏后,他才起身前往考场。

当行为偏离正常时,我们习惯说这是一种心理障碍,但医学上称之为“精神障碍”。

家长期望过高对孩子的影响(家长期望过高对孩子过大压力)

卫生部发布的信息:中小学生精神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2%;大学生中这一比例为16%至25.4%。心理障碍已成为大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现在学生心理障碍如此多?这和家长的期望值高有很大关系!

-专访专家:南京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张春

1被批评我就跳楼

如果外界刺激过于强烈,超过人的承受能力,就会引起紧急精神障碍。

案例一:外语课代表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外语老师说他发音不准确,并开玩笑说他说的外语带有当地口音。他气得“哦”了一声,跑向窗户,想要跳楼,却被强行拉了下来。此后,他变得很活跃,话少,脾气暴躁。他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发脾气,大喊大叫,成绩一落千丈。

案例2:一名17岁的中学生,父母出差,晚上感到害怕。

我请住在附近的一位男同学看VCD。看完之后,我觉得家里的空间比较多,就让他在家里住了一晚。班主任得知后,责令她当众阅读、审查。她的父母非常生气并责骂她。

大约一个月后,她再也不想去上学了。原来,她总觉得同学们在背后指指点点,说她的坏话。

这两名学生都因“压力事件”——批评而患有“精神障碍”。

应激反应的特点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激活,增加应激激素“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有利于保护机体。

但如果遇到的应激事件强于人的承受能力,就会引起HPA轴的异常反应。

精神障碍是由“情绪调节异常”引起的;而异常的情绪调节是由“应激轴异常”引起的。

案例1是外语课代表。女同学有什么外语问题都会问他。可那天,老师竟然当众“羞辱”了他,而且是在他喜欢的女同学面前。这让他难以忍受,甚至改变了主意。变得烦躁。

案例2本来胆小,上课不敢说话,现在却被要求当着大家的面宣读试卷,这超出了她的容忍度。

2考场就像一座没有氧气的山顶

慢性应激,即反复、长时间发生的外界刺激,超过机体所能承受的限度,也会引起精神障碍。

案例一:6日,高考第一天,南京某小区居民发现小区内一名本应在考场的孩子像梦游者一样四处游荡。经过询问,他发现自己逃考了,于是拨打了110报警。“护送”他进入考场。

案例二:7日,在南京一中高考中心门口,考生家长陈老师称:“孩子妈妈让他7点起床”早上,他实在是动不了了,我就对他说:你去考试吧,我给你玩两个小时的游戏,没想到我儿子听了就跳了起来。这。”

“精神障碍”中有一种称为“非典型适应性障碍”,其表现为“不伴有焦虑或抑郁的社会功能退缩”。这就是他们正在谈论的。

面对人生如此重要的高考,他们为何退缩?

“高原反应”发生!当人爬山超过极限时,就会因缺氧、上气不接下气而退却。心理学将“超越极限”的退缩称为“高原反应”。这两位考生将考场视为“没有氧气的高山之巅”。

研究还发现,健康人可以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有效调节自己的负面情绪,但精神障碍患者的“情绪神经回路”存在功能障碍。他们越努力去调节,就会引发越多的负面情绪。情绪反应。

想要逃考的考生要调整好自己,勇敢地走进考场。然而,由于“情绪神经回路”的功能受损,他们越是调整,可能对考试不及格的负面情绪就越强烈。最后,他们不敢进考场。

为什么案例2答应回来就可以打游戏,却立即起身考试?原因就在于父亲这句话的潜台词是:“考试不用考得好,去考试就行了”。这无形中降低了他的血压。

3持续的压力就像温水煮青蛙

为什么他们的“情绪神经回路”会出现功能障碍?慢性压力会导致压力轴异常。

“压力对大脑的破坏性影响”不断被科学研究证明。

比如,研究发现,长期压力会增加体内应激激素“皮质醇”的含量,而血液中皮质醇持续高浓度会毒害大脑的情绪中枢海马体。

从解剖结构的角度来看,杏仁核、海马体和大脑的其他核团在物理上与下丘脑相连。这种连接使得大脑核团能够刺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从而引起HPA轴异常。

一项关于中小学生承受压力能力的调查结果显示:89%的受访学生认为考试失败或不理想对他们的打击最大;70%的学生认为学业负担重;超过40%的人认为进入高等教育的压力很大。

学生们每天重复昨天的故事,日复一日地被催促“更上一层楼”。他们似乎麻木了,不会倒下,但这种“慢性压力”就像温水一样。煮熟的青蛙日复一日地损害着它们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如果“压力轴”出现异常,就会出现精神障碍,比如这些考生想逃考。

4有自杀倾向的人的大脑是不同的

案例:盐城一女孩去年离家出走,后跳桥自杀。她是一名初中生。她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她和父亲相依为命。后来她父亲一直在谈女朋友,其中一个也基本和父亲安定下来了。她爸爸出去工作了,这个阿姨在家,却没有理会她。不好。“走”前,我给父亲留了一封信,说我要去杭州找母亲。但在我写给班里每一位女同学的信中,我说:“我将永远离开你们,我不想再读书了,因为只有好好学习,你才能找到出路。不要错过。”当我离开的时候我!”

研究人员利用脑成像技术对“自杀未遂者”和正常人的大脑进行了比较,发现“自杀未遂者”的大脑存在“前额皮质损伤”。

研究人员表示:“大脑的前额叶区域是与大脑执行功能相关的回路的中心,这里的损伤可能会导致决策丧失和自杀。”

造成患者“前额皮质损伤”的原因也是慢性压力。据了解,跳桥女孩在学校成绩一般,是那种父母不关心、老师不爱、朋友不多的人。

既然急性和慢性压力都是精神障碍的“触发因素”,但每个人都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为什么有些人会受到影响,而另一些人则不会呢?

原因在于,每个人能承受的“压力阈值”不同,即承受打击的能力不同。那么影响“抗打击能力”的因素有哪些呢?

5孩子的心是最脆弱的

案例1:一个小女孩在10个月大的时候就开始说话了。在她1岁半的时候,父母因为感情原因开始争吵、打架。她的父亲多次背着她去母亲上班的地方吵架,并要离婚。有一次,抱着她的父亲把母亲工作室的玻璃打碎了,她吓得哭了。从那以后,一岁半的她就再也没有说过话。

案例2:9岁女孩忍不住说“我恨你!”每当她看到一个美丽的成年女性时。

原因是有一天,她无意中发现父亲在外面亲吻一位美丽的阿姨,她顿时感到羞愧和愤怒。她知道母亲知道这件事会生气,所以她保持沉默。但从那以后,每当她看到一个美丽的成年女性,她就会想起那个场景,咒骂起来。

案例3:一名11岁男孩告诉精神科医生,他有10大绝望:老师太严格、作业太多、父母不让他看电视。他感到绝望;他很绝望,因为他长不高了。由于转课,他正要离开。熟悉的环境和同学,绝望;父母总是责骂他,让他绝望;业余时间学习美术,担心漫画比赛落选,丢面子,绝望;考试不及格,成绩下降,绝望;担心出门时被车撞到,绝望;他买了鞋子,但穿了几天就坏了。他被欺骗了,绝望了;出门时他感到恐惧,担心房子会倒塌,感到绝望。他读了一些有关神秘的书籍,总认为地球最终会毁灭,感到绝望。他感到很无助。

儿童大脑发育不成熟、社会化程度低、认知能力低等多种原因决定了他们抵抗殴打的能力不强。

6小时候不能缺少爱

科学家认为,童年时期经历过极度压力的人成年后更有可能患上精神障碍。原因是童年虐待会对大脑产生长期影响。

科学家对小鼠的研究表明,母亲的疏忽会改变小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工作方式。在受虐待的小鼠中,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相关的基因调节区域不再正常发挥作用。

科学家们追踪了在母亲照顾下长大的老鼠和没有母亲照顾长大的老鼠。在其成熟过程中,同时对两组小鼠施加一定的应激。结果发现,后者海马体的神经元数量明显少于前者,而且海马体本身也更小。

据了解,盐城跳桥女初中女生的母亲在很小的时候就离家出走了。

7某些性格特征很容易受到影响

心理学发现,具有某些特殊性格特征的人,如经常具有暗示性和依赖心理的人,在遇到轻微的压力事件时也可能会出现“精神障碍”。

案例:一名高中生最近成绩直线下降。当父母问他为什么时,他说他看不清黑板上的字。于是老师把他挪到了前排,但他还是看不清黑板上的字。父母带着他到处求医。医生表示,他的眼睛非常正常,没有近视或其他眼部疾病。最后我带他去看了心理医生。

为什么他会“视力模糊”?原来,他们班有一个女同学被调来了。他一见到她,就爱上了她,主动讨好她,但她却因为“中学交不到男朋友”而拒绝了他。这让他后悔又自责,认为自己一定是她心目中的“花花公子”。

有一天阴天,坐在后面的同学说看不清黑板上的字,他也开始发出声音。后来,当老师和父母指责他成绩下降时,他很自然地说:“我看不到”。潜意识里,他给自己找了一个很好的借口,后来上课,即使是大晴天,他也看不清楚。

但在与精神科医生聊天时,他说:“她的睫毛很长,从侧面看特别漂亮!”他坐在靠窗的最后一排,而女孩则坐在靠门的前两排!

专家表示,男孩患有疑病症,这也是精神障碍的一种。

情绪化、暗示性、自我中心、充满幻想等心理因素和遗传是癔症的诱发因素。

科学家发现,如果双胞胎中的一个患有情感障碍,那么另一个也患有情感障碍的几率为80%。

7、“温室里的花朵”难经风雨

一个人成长的环境也决定了一个人抵抗打击的能力。

案例1:一名11岁的孩子,成绩优秀。有一次,一次考试,我在班上排名第12。结果我心情郁闷,吃得少,沉默寡言,四肢无力,头痛失眠。我觉得生活无趣,有自杀的念头。

这是父母只注重学习的结果。

有心理问题的人需要寻求社会支持,而家就是避风港。然而,由于父母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越来越好,孩子考试失败后的痛苦就无处可去弥补。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出现“精神障碍”。“是的。

案例二:男孩晚上不敢走路,关灯后不敢睡觉,喜欢穿女孩的衣服,也喜欢女孩喜欢的玩具。

这是过度保护的结果。

案例3:一个8岁的女孩,脾气很坏。当她做错事时,母亲批评她,她就会大惊小怪,经常说她想死。

这就是纵欲过度的结果。

前面说过,那个被批评就想跳楼的外语课代表是一个很少受到批评的好学生,所以他受不了批评。一般来说,成绩好、很少吃苦的学生,经不起打打。

被女同学拒绝后“看不清”的大男孩怎么办?目前缺乏对歇斯底里人格成因的研究。一般认为与早期家庭教育有关。父母溺爱孩子,过度保护,导致孩子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不相符,心理发展严重滞后,停留在童年时期的一定水平,从而表现出歇斯底里的人格特征。

我们的教育强调显性,而不是隐性。也就是说,重知识而非生命教育,不利于提高孩子的“抵御攻击能力”。

8你有多少能力可以做很多事情?

我们已经长大了,性格特征也已经形成,那么怎样才能远离精神障碍呢?首先,请提高“自我效能感”。也就是你有多大的能力去做你能做的事情。

对于父母来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孩子的“自我效能感”,不要不断给他施加压力,总希望他“不断进步”。如果目标超过了孩子的能力极限,孩子很可能会出现问题。“高山反应”。

大量数据表明,“自我效能感”是应激反应的重要中介因素。“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患压力相关疾病的可能性较小;相反,“自我效能感”较高的人更有可能患上与压力有关的疾病。

据卫生部等部门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精神障碍患者已超过1亿。这仍然是一个保守的估计。据英国相关统计,精神障碍患者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之多。

希望您和您的孩子不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相关推荐:
  1. 在线咨询
  2. 医院预约
  3. 价格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