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的充分配合。而且,除了下面的教育外,还需要适度、及时地给孩子施加一些负面刺激。
所谓负面刺激,是指那些使人不愉快或不舒服的刺激,也可称为负面刺激。一般来说,在对孩子实施负面刺激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设置一些困难
如今,大多数独生子女的生活条件都非常优越。他们通常张嘴要食物,伸手要衣服。这样的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不知所措。有一个孩子在幼儿园里把袜子排空了,无法小便。他被尿尿了很长时间。他居然没有找到办法把裤子放空,只能忍着憋尿的痛苦。回到家后,他向父母大声哭泣。嘈杂。可见,这些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只会责怪别人。如果我们能为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设置一些困难,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有助于增强他们的生活能力,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意志。
2.感到有点疲劳
平时适当给孩子提供一些身体刺激,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并参加一些适量运动的体育活动和公益工作。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孩子们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让他们在劳动中成长智慧,体会别人的辛苦,从而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3.给予适当的批评
很多处于“明星捧场”地位的孩子,心高气傲,嚣张跋扈。当他们偶尔受到批评时,他们会发脾气、哭泣或失去信心。对于这样的孩子,及时、适当地批评和教育这样的孩子,指出他们的缺点和不足,并给予适当的约束,是非常有必要的。虽然这些孩子在受到批评时会感到不舒服,但这种心理上的痛苦却是克服傲慢和风骚的最好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