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第一次抵抗时期”出现得越来越早?
一个不可忽视的新趋势是,幼儿“第一抵抗期”的起点已从两岁半提前到20个月左右。越来越多的两岁以下的孩子学会了顶嘴、讽刺父母。大人越生气,孩子就越高兴。幼儿教育专家研究认为,在父母过度关爱和电视文化的影响下,孩子普遍成熟较早,自我意识较早,提前进入“第一抵抗期”。
“第一抵抗期”提早出现并不是坏事,它是孩子自我发展的需要。幼儿时期,自我发展处于“冲动阶段”,孩子常常说“不!”对父母的每一个建议。这正是他们希望通过否定大人的意见和指示来强调自己的存在。这也是寻求成年人尊重的一种方式。
他们也希望借此向大人展示自己已经具备的能力,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能力已经很强了。一旦父母觉得自己还是个小宝宝,什么事都想替他打理,替他做决定,亲子冲突每天都会发生。
“抵抗行为”背后的心理之谜?
“我能做到,我能做到”
孩子乳牙长出后,就会表现出明显的自主感和独立感。他什么事情都想自己做,喜欢模仿成年人或同龄人的做法。如果你不让他这样做,他会通过哭泣或其他形式的抵抗来抵抗。例如,2岁左右的孩子愿意自己用勺子吃饭,不愿意别人喂食。如果强行灌食,孩子就会产生抵抗力。再比如,孩子看到妈妈洗袜子,他也会洗。如果母亲担心衣服被淋湿而拒绝洗,他就会哭。
回应:宝宝很好奇,有尝试的欲望。父母应该给宝宝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例如,可以给宝宝一个小盆和一块手帕,让他用手帕洗袜子。在洗澡过程中,妈妈要教他先弄湿手帕、涂肥皂、搓手等,让宝宝在玩耍中锻炼动手能力,使他的实际能力与成长相匹配。独立。
“我有权为自己做决定”
宝宝到了2岁左右,通常会变得不听话。如果客人让宝宝挑饮料,大人给他挑饮料,他一定会哭着不接受;大人休息日会坚持带他去游乐园。他坚持呆在家里看动画片;如果你要求他穿蓝色裤子,他一定要穿红色裤子……他如此急于表达“自己做决定”的愿望,即使说两遍他也不会犹豫。
应对:此时,无缘无故地采取粗暴的态度,往往会导致孩子的抵抗力更强,形成退缩、孤立等消极性格。当孩子出现反抗时,采取以退为进的方式,暂时依靠他,然后说服、引导他顺利度过反抗期,是有效的。
“惹恼妈妈真有趣”
宝宝说:“不!”父母的每一个建议几乎都会让母亲大发雷霆。这时候,说服自己的情绪不要被孩子影响才是第一要务。首先,妈妈们要明确一点:当孩子说“不”或者与你作对时,他并不是针对你或者这件事。他只是想表达,他有否认的权利,他可以对自己的事情做出最终决定。
应对:这个时候,悄悄做出合理让步,可以化解相当一部分阻力。当然,要有一定的底线,对于宝宝的无理反抗,一定要坚决纠正。比如,不能让两三岁的孩子玩电器开关,也不能玩打火机、开关煤气灶等。
在孩子的叛逆期,你需要与孩子相处,引导教育孩子了解他们还不熟悉的世界。同时,无论孩子怎么逗你,如果你不生气,孩子也会对这种“试探妈妈底线”的游戏失去兴趣。
帮助宝宝度过抵抗期的原则
尊重你的孩子,给他做出自己选择的权利。
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不喜欢大人以居高临下的方式告诉他们做这做那。即使孩子自己明白大人的建议是为了自己好,但孩子仍然表现出完全不合作的态度。这个时候,你可以把你所拥有的几种你希望孩子接受的可能性放在一起,让他选择。孩子在你设定的范围内行使自主权,这不仅体现了他的独立性,而且往往也心甘情愿地听从你的建议,双方皆大欢喜。
如果孩子性格特别固执,已经尝到了某种反抗的乐趣,家长就没有必要批评他。不妨顺着孩子的想法,反过来问孩子,这样其实可能会事半功倍。
例如,如果今天下雨,你想让宝宝穿雨鞋,爸爸妈妈可以转身对他说:“今天不要穿雨鞋!你会把漂亮的雨鞋弄脏的!”爸爸妈妈会做相反的事。这样孩子的“反抗”才能够“化消极为积极”,最终达到最初的目的。
巧妙地搭建梯子,让孩子自然地从梯子上下来。
有时候孩子固执地表现只是为了炫耀自己的能力,但最终却发现让他们独立做某事远远超出了他们的能力,孩子就被笼罩在抑郁之中。这个时候,年轻的父母千万不要表现出自己的“悲喜”,这样会极大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保住他的面子,帮他“搭个梯子”,让他有尊严地走下来。之后,帮助他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帮助他把不好的事情分解成几个步骤,降低做事的难度,然后与他分享成功的喜悦。经常这样做,可以大大提高孩子与大人的合作意识,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不合作”。
充分利用当前情况,不要破坏孩子的心情。
当孩子玩得很开心时,父母会打断他,让他做一些他不想做的事情。这是引发孩子对抗的导火索。在安排孩子作息时间时,应在各项活动之间安排一段“缓冲期”。因为幼儿并不比成年人好,他们很难在三到五分钟内将注意力从他们沉迷的事物中转移出来。因此,如果你想让孩子按照你的作息时间,你至少要提前一刻钟“准备”,这样,如果你的孩子提前做好了心理准备,你就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让他与你合作,他的反抗欲望就会有“软着陆”。
帮助孩子度过抵抗期的生活策略
妈妈们都知道,孩子的逆反欲一旦被激起,想要平息下来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因此,如果孩子的坏脾气给你带来了很多麻烦,调整一些日常生活细节也能帮助孩子放下反对情绪。紧张的情绪。
尽量避免让您的孩子遇到令人沮丧的情况:例如,您为孩子购买的玩具应该适合他的年龄。过于复杂的积木和谜题很容易让宝宝脾气暴躁。因此,看到孩子把积木或拼图的“零件”无理地扔掉,你就应该思考是否应该换成一些“简单”的玩具。
培养孩子有规律地做事,让他们在刚学会走路的时候就养成一个好习惯:做事有步骤、有秩序,让他们尽可能平静。
鼓励孩子小睡。睡眠不足的孩子也会变得烦躁。这么小的孩子贪玩,很少主动表达自己“困了”或者“想睡觉”。家长要及时提醒。
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如果你感觉孩子越来越紧张,可以播放一些音乐、跳舞,或者立即带孩子去户外玩游戏。
阳阳已经2岁多了,妈妈已经发现她变得不听话了。以前我爸妈说啥就啥,现在都好了。他们总是反对他们的母亲。当你说什么时,她就会说别的;有人告诉她不要碰鱼缸里的小金鱼,但她更喜欢钓金鱼;并且不准她钻到床底下。她就陷进去了。
当她在路上遇到熟人让她打电话时,她转过头不说话;让她睡午觉,她却守在电视机前不肯离开;洗澡水很凉,却要求她表现得像个小公主洗澡。她不肯从浴缸里出来,结果感冒了,这让妈妈很生气。有人告诉杨洋妈妈:你杨洋已经进入“第一抵抗期”了!
专家点评:家长不妨以体验生活的态度来了解“宝宝抵抗期”。随着宝宝个体的成长,体力和能力的进步以及语言的发展,给了小宝宝更多的自我探索的机会。当他能够依靠自己的感官、思维和基本的沟通能力与世界互动之后,他对大人的要求和指示的态度自然会有所不同——他确实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兴趣“说不”。
由此看来,当今世界不再做专制父母并不是从青春期开始,而是新父母必须学习的一门“育儿课程”。
让宝宝平息愤怒
如果孩子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家长首先要保持冷静。这将有助于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
轻声说话。注意简化你的言语,并以克制且平静的语气与孩子交谈。你的言语越简单,语气越平静,你向孩子传达的信息就越清晰,对孩子的安抚效果就越强。这也是暗示你不想被孩子的情绪同化的好方法。
为孩子提供有限的选择。如果孩子面临太多选择,他们也会变得不耐烦。例如,不要对孩子说:“你午餐想吃什么?”对你的孩子说:“你想要饺子还是面条?”
给你的孩子一些亲密的身体接触。让你的孩子坐在你的腿上或靠近他坐,捏捏他的肩膀,拍拍他的背。
让“激战”变得可笑。当你的孩子生气时,为什么不和他一起跳舞呢?或者用录音机录下他的哭声并播放给他听。一旦孩子觉得某件事很有趣,他就会学会控制自己。
从10倒数到1是让孩子快速平静下来的好方法。它简单而有效。慢慢数数,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提高声音。
孩子在最初的抵抗时期发脾气是很正常的。家长一定要坚持自己的立场,不要轻易妥协。否则,孩子会反复使用这一招,他的抗拒就会从无意识变成有意识。另外,威胁并不是安抚和控制孩子情绪的好方法,只会加剧亲子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