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专业儿科医师,非专业儿科医师招聘

栏目: 儿科 编辑: 争兴健康网 浏览量: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非专业儿科医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非专业儿科医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事业单位非医学类考什么?

考试内容包括公共科目与专业科目:公共科目:医学基础知识:生理、病理、药理、诊断、解剖、生化、生物学等;护理基础知识:护理技术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相应知识。

非专业儿科医师,非专业儿科医师招聘

专业科目:医学影像、麻醉学、药剂学等。

微量元素检测是宝宝们非测不可的吗?

担心宝宝营养不够,会不会缺点什么,体检的时候顺便测一下微量元素吧——

如果报告单上的结果都正常,那么皆大欢喜;

如果结果显示偏低了,那,赶紧掏钱买买买,钙铁锌镁抱回家给宝宝补上。

这恐怕是很多家长朋友都有的想法。

检测缺啥就补啥呗,有问题么?

有!

问题就出在这个“微量元素检测”上面了。

首先,各位家长可以看看,国家卫计委对于微量元素检测的态度:

早在2013年,国家卫计委就已经下发通知,对于儿童微量元素检测做出了指导和建议。

我认为没有必要,除非宝宝严重发育不良,身体机能有明显缺陷,需要到专业的医疗机构测定身体所缺的微量元素,而后听取专家建议给于药物干预。我们的身体自带防御和调节功能,自行将身体的各个元素调节平衡,但这并不是说,平时不注意营养和锻炼,对于身体正极速发育的婴幼儿,要注意营养均衡,适度的锻炼和充足的睡眠,身体就会健康生长,没必要担心一些元素的缺乏,再则,单纯靠吃某种药物未必能使身体吸收。

医生分几个等级?见习生有工资吗?

医学生在大学学完五年才能获得毕业证书和本科学历,要继续深造的话,再读三年获得硕士研究生学历,硕士毕业再读三年获得博士研究生学历。大学第一年学数理化、生物等基础课程,大二开始学解剖、病理、生理等,大四属于见习期,一边在医院见习,一边学内外妇儿等临床学科(临床医学专业),大五那一年,整年都在医院实习,跟着带教老师管理病人上手术。在见习和实习过程中是完全的免费劳动力,没有一分钱工资的。大学毕业找到工作以后,进入为期三年的规范化培训,这三年中的工资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由国家发放,一部分由规培所在医院发放(没有奖金)。三年规范化培训结束并且考取了医师资格证书,进入住院医师级别,五年后考取主治医师,主治医师被医院聘任开始计算第四年可以考取副主任医师,以此类推,四年后考正主任医师,正主任医师就是职业生涯的终点。说了这么多,大家应该明白一个医学生真正能够不让父母操心的是上大学后的第八年,高中毕业后的第八年,一个医学生才开始有真正的收入,若是其它专业 这个时候已经混得风生水起,有的在企业里也许独当一面了。现在还有人说学医好吗?

可以分为两个问题来回答:

第一:医生等级。

第二:实习生有没有工资。

一、医生的等级。

医生职称分为4个等级:

初级职称(医士、医师、住院医师):屌丝中的战斗机,工资又低又没地位还莫得门诊资格,只有默默的在住院部跟到老油条些打杂,学经验,大医院的住院医师都很惨,基本上都是轮换到在住院部值班,一值就是一年!

中级职称(主治医师):大专毕业从事医师工作6年,本科4年,硕士2年,就可以参加中级职称考试,考试合格自动升级为主治医师。主治医师具有门诊资格,他们在门诊的时间比较多,挂号费也是最便宜的,但并不代表没能力,只是职位比较低!

副高级职称(副主任医师):大专生在获得中级职称后7年,本科5年,硕士3年,博士2年,各项指标达标就可以晋升为副主任医师,按人品爆发一次性到位从本科毕业到评上副高职称最少要12年时间,差不多就34岁了。但是一般医院职称数量有限,按资排辈等上几年也就快40了,某些医师的人生最高点就停留在这里,这个级别的的医生在门诊时间一周大概就1-2天,小有名气的可能需要提前预约,电话或网上都可以提前15天预约。

高级职称(主任医师):达到这个级别你就不能可以争当高富帅、迎娶白富美,达到人生的巅峰了,主任医师的级别相当于医学院的教授,部分主任医师也被评选为“教授”承担一定的科研与教学任务,要达到这个级别需在评选为副主任医师5年后才有机会,当然也需要在医学事业上做出一定贡献的才有资格,此高大上的医生一周在门诊的时间基本上就半天到一天,除了预约还是预约!

厉害的医生只是治疗疑难杂症和重病水平高,普通疾病大家都是一样治,现在大多病都是常见病与多发病,所以别天天喊着要找专家看。而且专家也会在普通门诊坐班的!大家尽管放心!

医院医生按职称现在有住院医师、主治医生、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四个等级;过去有医士(初级)、住院医师(助理级)、主治医生(中级)、副主任医师(副高级)、主任医师(正高级)。见习生不是医院职工,是学生是没有工资的。

医生就是医生,根据功能不同又有许多类别:兽医通常在宠物医院动物医院或者自家诊所工作。预防保健的在保健医院防疫站疾控中心。精神病医院有精神病专业医生。中医院的中医生以及西医院人民医院的医生们。民族医、巫医、江湖游医和民间老中医,赤脚医生、乡村医生和家庭医生、全科医生。

以西医为主导的人民医院又分设各种精细学科。急诊有急诊医生、又分为内科急诊医生和外科急诊医生以及儿科急诊医生,分得太细没有医生也枉然。

外科系统也分出好几个科室:普通外科、泌尿外科、烧伤外科、颅脑外科……医生也分工明确、职责不同。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引入执业注册,医生的称谓又多了许多。医生叫医师,分执业助理医师和执业医师。然后职称上有初级医师、中级医师和高级医师。助理医师和执业医师属于初级医师,主治医师属于中级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属于高级医师。

根据医院的级别不同又有不同的称谓,大医院三甲医院医生医疗资源雄厚,基层医院普通医生条件简陋,发挥不了作用。

有些非职称上的称谓,比如科室主任,尽管是主任,但跟职称上的主任医师还是有差别的。

老百姓上医院看病,医院里面工作人员上至收费员下至清洁工都穿白大褂,于是都叫医生。

实习医生向实习医院缴交学费。见习医生比实习医生还一问三不知,交学费是必须的,还想有钱领?回去找家里要才是正道。

国内医生培养周期长,没有医学博士还真很难就业。三十几岁毕业,40岁以内经济不能独立啃老族是再正常不过了。当然也有特别灵活的,一边当医生一边做微商,经常是“喜提玛莎老弟豪车一部”。

家长为什么不自学习小儿推拿?

自学的家长大有人在,买了书想学的更多,但真正学会了的就少之又少了。原因是小儿推拿毕竟是一门专业技术,有医学基础知识学起来才容易些,其手法的学习也非一日之功,有很多家长是学了一招半式马上应用于小孩身上,发现效果并没有书上写的好而放弃了。所以说任何专业技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兴趣有恒心的可以学习一下,三分钟热度的还是算了吧。毕竟专业的推拿医师很多,做起来也更专业。

儿童药和成人用药的区别是什么?

在我们中国,儿童用药很流行的一句话:用药靠掰,剂量靠猜😄😄

很多药的说明书,都有这句话:儿童酌减😄😄

儿童酌减是什么意思?到底减多少?

又或者给出了计算公式,比如10mg/kg,一片药是0.125克,我家娃30斤,我要怎么掰?😥

掰多了,毒副作用加大,掰少了,剂量不够,达不到疗效😥😥

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身体器官和生理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并不是缩小的成人版,其药品的使用与成人也有很大差别,用药需要量身定制。

所以儿童用药和成人用药区别是很大的。儿童并不适合直接使用成人用药。

儿童用药与成人用药什么区别

1、儿童用药尽量选择专为儿科研发儿童药物,这样更安全,更有效,副作用更少。

2、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小版,他的组织器官还没有发育完善,所以不能随意把成人药物分开给儿童使用。

3、儿科用药,往往需要根据孩子体重计算,和大人用药有时不同。

4、儿童用药选择口感比较好的药物,这样孩子依从性就比较好,疗效也会更好。

5、儿童药物不但要关注年龄适用症,还需要剂型是否合适,不能吞咽片剂,需要开颗粒剂,大的儿童才考虑片剂或者胶囊。

6、儿童经可能选择滴剂、口服液、颗粒剂,尽可能选择一天一次,或者2次,这样孩子依从性较好。当然好的口感也很重要。

7、儿童用药,不但注意疗效,同时还需要关注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比如肝功能异常,尿隐血、白细胞减少等问题。

8、儿童药物治疗疾病最好尽可能少种类,因为更多种药物一起口服,副作用也在增加,更不要选择2种中成药治疗。

儿童生理不同于成年人,决定了儿科疾病的特殊性,也意味着儿童用药有其独有的特点。儿童时期机体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阶段,个体差异大,自身防护能力弱,一旦造成损伤往往影响一生,因此在临床治疗用药方面特别注重。

(1)治疗前应尽可能明确诊断,选择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小的药物,特别是对于中枢、肝肾有损伤的药物不用或酌情少用。如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对地西泮异常敏感,6个月以下禁用;喹诺酮类药物会影响儿童的软骨发育,禁用于18岁以下的人群;四环素类药易引起小儿“四环素牙”,8岁以下禁用;庆大霉素、链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菌药有严重的耳肾毒性,小儿慎用等。

(2)根据儿童年龄、疾病及病情严重程度选择适当的给药途径、剂型及频次,以保证药效和尽可能减小不良反应。如口服给药是最安全方便的,幼儿用糖浆、水剂较合适,大龄的孩子可用片剂或丸剂;儿童皮肤吸收较好,透皮给药方便且痛苦小,但不宜使用刺激性大的药物。

(3)儿科的治疗强调综合性,目前临床上儿童用药多根据体重、年龄、体表面积或成人剂量折算。如体重≦30kg:体表面积(m2)=体重×0.035+0.1;

体重>30kg:体表面积(m2)=(体重-30)×0.02+1.05。

(4)儿童应急能力较差,也较敏感,极易产生药品不良反应。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监护,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作者:苏州科技城医院 曹馨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儿科医生经常说,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小版。因此小儿用药不能随意服用成人药物,即使减量。

小儿生病的时候一方面不会准确的表达自身的感受。更多的是小儿用药受到很大的限制。

家长可能发现很多药品说明书上都有用药年龄段。反正最常见的是大于1岁宝宝用多少,怎么吃等等。家长有没有想过,小于1岁的宝宝怎么办呢?

2017年人民日报上一组数据可以说明儿童药物的缺乏现状:

我国现有14岁以下儿童约2.26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6.5%。总患病人群中,患病儿童人口占19.3%。而我国现有的3500多种药品中,专供儿童使用的仅有60多种,专门为儿童生产的药物却不足5%

我国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率为12.9%,是成人的2倍,新生儿则高达24.4%,为成人的4倍。7岁以下儿童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

因此,小儿不可擅自服用成人药物,滥用解热镇痛药物、抗生素等等。家长更不可以擅自给宝宝用药。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生理特点、器官与代谢能力随着年龄变化而变化,对药物的处置能力,对药物作用反应的能力与成人不同。药物对机体产生的副作用比成人更严重更加敏感。

①、儿童肝肾功能及某些酶系发育不成熟,对药物的代谢及解毒功能较差 延长了药物的半衰期,增加了药物的血药浓度及毒素作用。

②、药物经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组织的靶器官。尤其是小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药物更容易经过血脑屏障达到神经系统,造成损伤。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非专业儿科医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非专业儿科医师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
  1. 在线咨询
  2. 医院预约
  3. 价格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