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科的年龄范围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儿科的年龄范围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儿童视力4.9正常吗?儿童正常的视力标准是多少?
不同的年龄阶段,儿童的视力标准并不是完全相同的,三岁儿童的标准是你一般在4.8左右,四岁儿童视力一般在4.9左右,一般情况下8岁以前可以达到5.0或者是以上,如果达不到正常的视力标准,应该到医院的眼科进行散瞳验光检查,如果有屈光不正是需要近视镜可以戴眼镜的。
儿童视力标准对照表是什么?
儿童视力标准对照表是什么?
与成年人相比,儿童视力的标准随年龄增长而逐步提高。
新生儿出生后视力比较差,通过不断地看东西得到足够的刺激,可以使视觉的发育不断完善,视力也在不断地提高。出生的孩子视力为0.2,每增长1岁视力约会增长0.1~0.2。1~2岁时视力为0.2~0.3,3岁约为0.5,4岁约为0.6,5岁约为0.7,6岁以后0.8~1.0。
儿童眼睛屈光标准一般常是属于远视眼,根据年龄而有所区分,随年龄增长而远视屈光度数下降,在儿童3岁左右其屈光为+1.75~+2.00D,8为+1.25~+1.50D,12岁屈光度约为+0.75~+1.00D。眼球屈光系统是由角膜、房水、晶状体及玻璃体4种屈光媒质组成,正常眼球总的屈折力约为58.64D。
如果孩子在3岁进行视力检查时达不到0.5,则应当考虑有可能存在近视、远视、散光等相应的屈光不正问题。建议家长应当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进行散瞳验光检查,明确是否存在眼部疾病以及明确孩子的裸眼视力是否正常。并且采用相应的手段进行干预。
本内容由中日友好医院 儿科 主任医师 王志新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因为家里孩子看电视、玩手机频繁,家长在家还能控制,但是上了班爷爷奶奶照顾的时候就有些放纵了,所以我在家里买了一个莱弗凯视力表挂图,主要就是检查孩子视力,除了近视以外还增加了散光和红绿检测,定期在家里给孩子做视力检测。
儿童时期心理特点及心理健康常见问题?
儿童时期心理特点有哪些?
1、自我评价能力逐步发展:5岁以后,儿童的个性特征有了较明显的表现,其中最突出的是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2、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增长:儿童开始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情感的外部表现,例如,摔痛了能忍着不哭。此时,由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也开始发展。
3、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明显提高:这一阶段的儿童在生活自理方面较前更独立了,他们能选择喜欢的、适合自己的衣服,能用筷子吃饭、夹菜,也能不影响别人安静地入睡。
4、合作意识逐渐增强:在相互交往中,该年龄段的儿童开始有了合作意识。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玩伴,也能与三五个小朋友一起开展合作性游戏。
5、规则意识逐步形成:他们开始学习着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集体的一些共同规则
幼儿心理健康常见问题?
1.情绪基本上是愉快、稳定的。不经常发怒,不无故摔打玩具与其他什物;生活起居正常,能按时入睡,睡眠安稳,少梦魇,无吮吸手指或咬物入睡的习惯;基本上能听从成人的合理嘱咐,不过分的挑食、拣穿,不经常无理取闹。
视频加载中...
学龄期阶段孩子的发育问题依然存在,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比较多或表现超出同龄孩子活动量的一些行为。需要注意孩子是神经发育的问题,还是家长养育方式的问题,可以提早去医院做评估。
另外一类是自闭症的孩子,小学之后“不合群”表现的越来越突出。学龄期孩子出现的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如:焦虑、烦躁、抑郁,尤其是五六年级开始,孩子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作业越来越多。再遇到同伴关系不良,校园欺凌的情况,孩子情绪就不好。
我们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当孩子特别容易发脾气,甚至发现他手臂、胳膊有伤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孩子发生了什么。孩子情绪不好自然会伴随一些行为问题,如不愿意写作业,撒谎,不愿上学等。有的孩子会长时间玩手机,所以提醒各位父母注意观察孩子的睡眠问题,适当管理他的手机。
我们现在对儿童的年龄定义是六到十四岁称为儿童。那么在这八年里,其实是需要分阶段去看到他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以及常见的情绪行为问题的。
结合我的临床实践以及平时接触的青少年儿童,我倾向于把六到十四岁这样划分;六到十岁为一个阶段,十岁到十四岁为一个阶段。
六到十岁的孩子,在小学里面是处于低年级。这个时候的孩子依然对父母会有较多的依赖,同时服从父母的管教以及权威,认为父母是全知全能的。
但是这个时候他们也慢慢的把自己的精力放到了同伴群体身上,并且学习成绩的好坏,成了这个时候对他们影响越来越大的一个因素。
那在这个年龄阶段,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养成。
一般来说,在这个年龄阶段,爆发心理问题的比率还是比较少的。但如果这个阶段家庭教育没有跟上,对孩子的培养不到位,那么就容易在后面十到14岁,也就是接下来要谈到的青春前期爆发问题。
那么孩子到了十到十四岁,因为现在的营养条件都好,所以很多孩子其实已经开始身体加速发育,在十岁左右,有的孩子都已经会跟成人个子一样高了。
但是在这个时候他们在心理上有一种已经长大的感觉,但是从社会经验生活知识上却非常的欠缺。加之青春期体内激素急剧发育,所以导致他们的情绪波动很大,为了彰显独立而跟父母故意对着干,不再像十岁以前那么服从管教。
与此同时,他们开始出现文化反哺的情况。由于现在接触互联网信息非常的容易,他们获取信息的来源要远比几十年前我们多得多。
所以这个时候也许很多东西他们知道了解,但是父母还依然不知道。那么也就会导致父母从神坛的位置上走下来,他们不再认为父母是唯一的权威,也更加敢于挑战父母。
儿童成长问题:获得肯定
到了4岁-5岁的时候,重庆寸草心心理医生提示儿童所需要的心理营养是:肯定,赞美,认同。这个部分,爸爸的重要性要大过母亲。父亲对孩子的赞美,肯定,认同,不管是对儿子还是女儿,它的份量是特别重的,如果父亲愿意这么认真孩子说:孩子我很喜欢你,我非常高兴你是我的孩子。那这句话,孩子会记得一生,并且开心一辈子。
如果爸爸在这个部分愿意去欣赏孩子并且用语言和行动表达表现出来,孩子就会充满自信,真正的自信来源于他自己内心的。他知道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因为他会认为,我爸爸妈妈认为我很好,我爸爸妈妈认为我很可爱。那么他长大以后,一定是充满了自信。重庆心理咨询寸草心理提示这个孩子会有这样一种自我的信心后,他就会有一个新的我,并且会明白,我是谁,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然后能够有信心去面对他的人生。去面对他人生中的各种问题,难题。要请爸爸这样来做。愿意去肯定孩子,去向孩子表达:我很喜欢你,你很棒!在信任级上,父亲的肯定,要比妈妈的肯定比重更大。
在小孩子发脾气的场景中,骑象人非常非常小,而大象又非常非常大。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小孩子的情绪脑比理智脑发育的慢很多,所以他们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大象),自然而然的容易哭闹。而这个时候,用DR魏的这三步就可以轻松搞定。1.描述情绪2.思考情绪3.反思情绪描述情绪:孩子太小时,是不太会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情绪的。DR魏讲了一个办法,通过电影《头脑特工队》,里面有5个小人,怕怕,怒怒,乐乐,厌厌,忧忧,“是不是怒怒出来了?”小孩就可以回答是或者不是,这样就简单多了。思考情绪:能描述情绪后,就可以开始帮助他思考情绪了。“为什么怒怒出来了,是不是你觉得爸爸错怪了你,所以你就很生气?”反思情绪:如果下次碰到这种情况,你直接跟爸爸讲,是不是问题就会很快的解决了,你也不会哭了?慢慢引导他做一些反思。总结一下,小孩子生气是正常的,因为理智脑还没发育好。发脾气后用这三步来搞定。每次生气都是一次刻意练习的好机会。家长加油!
婴儿,幼儿,儿童,少年,青年,中年年龄是怎么划分的?
婴儿;出生-1周岁
一岁的婴儿是最安详的,在妈妈的怀抱里,有时嘟嘟嘴,笑容也非常好看,所以很多人说婴儿是看着大的
幼儿;1-2周岁
幼儿是最好玩的,特别是说话的时候,因为口齿不清,说出来非常搞笑,走路一踏一踏的,对外界充满好奇。
儿童;2-12周岁
儿童时候,孩子开始学习,认识事务,每次拿回奖项,笑呵呵给父母,希望有所奖励。往往父母会给他买玩具。更激励他认真学习。
少年;12-18周岁
叛逆期,动不动就和父母顶嘴
青年;18-35周岁
开始面对社会生活,渐渐地掌控自己
个人看法加理解
婴儿0-12个月 幼儿1-3周岁 儿童4-6周岁
少年7-16周岁 青年16-40周岁 中年34-65周岁
老年65周岁以上
现在医疗条件好了,人的身体素质也好了,纯属个人看法
我觉得婴儿是三个月内的,什么都不会。幼儿是开始会醒着玩但还不会自己乱跑。儿童当然是一个人可以走,跑跳。做能让大人明白的简单表达。少年则是十二岁以上十八岁以下。成年后为青年,三十而立为中年,退休后为老年
看到对儿童年龄的划分有这两种版本:
乳儿期(0~1)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岁)、儿童期(6~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
胎儿期:从受精卵发育到胎儿娩出为胎儿期。
新生儿期:从胎儿娩出至生后足28天。
婴儿期:从出生到1周岁为婴儿期。
幼儿期:1至3周岁。
学龄前期:3周岁至6、7周岁(入小学前),亦称学前期。
学龄期:6、7周岁(入小学起)至11、12周岁(青春期开始之前),称学龄期。
通常个体的生命历程按照年龄一般会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产前阶段(受孕到分娩)
婴幼儿期(0~3岁):婴儿期(0~1岁)也称为乳儿期:新生儿期:(0~1个月)
婴儿早期:(1~6个月)
婴儿晚期:(6~12个月)
先学前期(1~3岁)也称为幼儿早期。
学前期(3~6岁)也称为幼儿期:幼儿初期:(3~4岁)
幼儿中期:(4~5岁)
幼儿晚期:(5~6/7岁)
儿童中期(6~12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科的年龄范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科的年龄范围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