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南昌奇高少儿科技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南昌奇高少儿科技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末年有多少个藩王,养这些藩王每年需要多少钱?
明朝末年的藩王数量十分巨大,而且占有全国多数的土地,一些藩王,比如福王,甚至还享有一定区域的盐铁专卖权,可以说富得流油。
当年朱元璋实行这个制度,本意是让自己的子孙不要像自己一样过苦日子。虽然朱元璋对于臣子极尽刻薄,但是对于自己的孩子,可谓是溺爱至极。
朱元璋规定,凡是朱氏宗亲,都能获得朝廷优厚的俸禄,俸禄包括银子和田地,亲王每年的禄米,每年可达1万石,除此之外还会赐予一百顷以上的田地。
朱元璋实行这一政策的本意在于赡养子孙,但他所没有料到的是,到了明朝末年,他的子孙已经多达数百万,以至于成了朝廷巨大的经济负担,这些亲王没有政治权力,不需要工作,但却拥有极高的经济特权,这使得他们成了朝廷身上的蛀虫,是大明王朝最大的痼疾。
明朝藩王分为两等,一是亲王,二是郡王,亲王从数量上来说,其实并不算多,从洪武三年朱元璋把他的儿子们封为第一批藩王(包括秦王、晋王等九王),到崇祯十四年崇祯帝封他的两个儿子定王和永王,一共有67个亲王,但是这些亲王,有的年纪小,没有真正的到藩地建国开府,有的因为无子或中途有罪被撤废,到了明朝末年,实际上还存在的亲王只有28个,说实话,28个亲王,并不算多。
明朝的藩王问题,其实主要是郡王太多,明朝的规制是只要是亲王的儿子,除了长子继承亲王爵位以外,其他的儿子基本上都可以封郡王,由于明成祖以后对藩王在政治事业上严格限制他们的活动,然后在生活上尽量满足他们的享受,所以亲王们除了在家生孩子以外,真的没事可作,明末的才子张岱说:
我明自靖难之后,待宗室其制愈严愈刻。在诸王之中,乐善好书者固百不得一,而即有好饮醇酒,近妇人,便称贤王,遂加奖励矣!
朱元璋登基,年号洪武,洪武三年朱元璋建藩封王,实行皇子封王制度,明制:亲王都是一字王,郡王都是二字王。朱元璋26子中除长子朱标封为太子,第二十六子朱楠因年幼夭折未封外,全部封王。
朱元璋还为25个儿子和1个侄孙朱守谦的后世钦定的各20字。宗室子嗣出生,宗人府会按照宗谱为其赐名。根据规定,明代宗室长子长孙继承王位,其余的子孙按照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八等依次递减。这些宗亲子弟的俸禄都是由国家供给,年俸标准是:亲王禄米10000石,郡王2000石,镇国将军1000石,辅国将军800石,奉国将军 600石。
隆庆年间,以河南为例,藩王有开封周王、南阳唐王、洛阳福王、卫辉潞王、安阳赵王、怀庆郑王、汝宁崇王、禹州徽王等藩王。郡王有八80个,郡王一下宗师室6890人。到了万历二十三年,有档案可查的朱元璋龙子龙孙就有157000余人。
明朝初年,宗室贵族人数还不算多,国家财政尚能支付。到了明代中后期,宗藩数量已日渐庞大,对国家财政造成严重影响。 嘉靖后期,御史林润上疏朝廷说:“今天下之事让人忧虑的最大弊端,莫过于宗藩。山西,河南两省进贡的粮食不够宗室吃得,何况官员的俸禄和部队的军饷。”
崇祯年间,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各地的藩王富得流油,朝廷竟然拿不出军饷。说明朝是被朱元璋龙子龙孙吃垮的,也毫不为过。
丰镐遗子(张新武)书文2017.12
经王毓铨先生统计,明朝一共有亲王60人、建藩就国者50人,明亡时天下共有32位亲王,即32位藩王。
(1)明末藩王基本统计
朱元璋24子为亲王;朱棣2子;仁宗9子;英宗7子;宪宗10子;世宗1子;穆宗1子;神宗6子。因为有的亲王当了皇帝、无子国除、犯罪国除等,还剩32位藩王。即秦王、晋王、周王、楚王、鲁王、蜀王、代王、肃王、庆王、岷王、韩王、沈王、唐王、赵王、郑王、襄王、荆王、淮王、德王、崇王、吉王、徽王、益王、衡王、荣王、潞王、福王、瑞王、惠王、桂王、定王、永王。28位国除藩王中,有18位都是因为没有儿子而国除。
(2)藩王府花费巨大,宗室人口众多
亲王的藩王府内除了亲王还有郡王等各类级别,这些统称为宗室。藩王属下的宗室人口才是问题的关键。例如开封的周王府是明朝最大的藩王府,郡王达48位,宗室五千多人。隆庆初年就有5235人。明末藩王府有多少宗室已经说不清了,从最权威的《玉牒》看:最少13万人。
(3)天下财政不足供应藩王
藩王的俸禄,在明初实行“米(本)钞(折)兼支”,对亲郡王各折半;三分本色七分折钞或四分本色六分折钞等方式。为了应对折给自己的俸禄的损失,各藩王往往会加大老百姓负担用以弥补自己的损失。
明朝的宗室制度由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初年奠定基础,明成祖朱棣于永乐末年完善,是一个中国历史上非常特殊的宗室制度存在,它不像于汉晋宗藩裂土分国,也不像唐宋宗室择贤入仕。明朝的藩王,一般是特指就藩于各地的亲王,明朝诸藩,列爵不临民,食禄不治事,宗室不能参与政治,也不能参与士农工商四民之业,但每年都能得到大量的俸禄。到了明朝末年这些以藩王为首的宗室,已经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那么明末到底有多少藩王?每年养他们每年需要多少钱呢?
值得一提的是,明末藩王的数量其实并不多,朱元璋一共分封了25位藩王,到了崇祯时期,加上其他皇帝分封的藩王,再除去绝嗣、撤藩和被迎入宫中为帝的,明朝也只有27位藩王。明太祖规定亲王每年俸禄为一万石,虽然很多,但是仅仅看数量的话,全国也只需要花二十多万石粮食就够了,那么明朝背负的宗室财政负担究竟是从何而来?
其实最大的开支不是在这些亲王身上,而是下面的郡王、镇国将军等其他的宗室爵位。明朝将宗室分为八级,最高位的是亲王,最低位的是奉国中尉,每一位宗室的长子都可以继承爵位,而次子则要削一级爵位,但到了最低级的奉国中尉时,所有儿子都可以继承奉国中尉之爵位,也就是说只要是明朝的宗室,最低也有奉国中尉的爵位。虽然他们俸禄不高,但是架不住人多呀,虽然朱元璋时期明朝宗室一共58人,但是人口的增长速度却是爆炸般的,据《明神宗实录》的记载,万历二十三年(1595),宗室人口已经增长至十五万七千人,据《明代万历会计录整理与研究》记载,万历初年全国财政支出为一千八百五十余万两白银,而其中宗藩俸禄开支就高达五百五十多万两,比例将近百分之三十。
另一方面,这些宗室人口不但吃国家俸禄,而且还在经济上享有特权,他们不用纳税,因此大肆兼并土地,山西的良田基本上都被宗室所兼并,河南的土地则“半入藩府”,各个藩王的土地都达到了数万亩。这也使得国家收入锐减,据《皇明经世文编》记载,“二省之粮,犹不足供宗室禄米之半”,山西河南两省的税收,甚至连宗室禄米的一半都达不到。
那些最高级的藩王被国家圈养着,坐拥几万亩良田,把自己养的白白胖胖,但也有许多爵位低下的明朝宗室过的并不称心如意。面对财政收入减少,而宗室的财政开支却逐年增长的情况,明朝的财政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在明朝中后期,朝廷已经不再支付一些底层宗室的俸禄了,但是这些宗室又不能从事士农工商,所以许多宗室甚至连饭都吃不上。河南周王府就有一对底层宗室父子,为了能吃上牢饭,故意妄议朝政,按照《大明律》,王子进谏要被囚禁的,不会处以死刑,最终他们父子如愿吃上了牢饭。
总的来说,明朝的宗室制度在制定之时并没有考虑到人口增长的情况,最终使得这项制度成了社会的枷锁。不过明朝末年的二十七位藩王,也没落下什么好下场,坐拥大量土地和财富的他们,不能在国家危难之际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最终大部分都成了起义军或者清军给重点追捕对象,不但财产没了,连小命都没能留下。
华中科技大学怎么样?
华科校友飘过。
华中科技大学肯定是一所好学校,我当年报考华中科技大学的时候,学校在大学排行榜上排名普遍在五名左右。但是说实在话,作为一名东北人,其实是直到填报志愿的时候,我才听说这所学校的。而当时选择这所学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它的工科和医学都比较强势,而我想当一名医生。
排名五名左右当然是不符合华科真实条件的,明显虚高了一些。这个可能也跟当时华科老校长就任教育部部长有关。就我个人的感觉,以及后来去各个学校招聘的情况来看,华科应该是处在8到14名之间,进前十还是有难度的。
提到华科就不能不提武汉大学,当时我在华中科技大学的时候流行一句话,就是学在华科,玩在武大,爱在华师。由于女朋友的原因,我大学四年经常会去武汉大学。比较来看,武汉大学的学风确实比不上华中科技大。无论是平时还是节假日,华中科大的自习室永远都是满的。而武汉大学就不会这样。这可能也跟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因为我在念书的时候,华科所处的关山口还是十分偏僻的。那个时候光谷还没有建成。所以说实在话,你让我出去玩,我也不知道去哪玩。
此外,华中科技大学还有一个优势。就是食堂的饭菜非常的好,种类也特别的多。我上大学期间,曾经数过一次华科的食堂。数量在30以上。整个上大学期间,我胖了30斤。
最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也是非常的好的。我毕业的时候十分不幸的赶上了经济危机。即使在这种前提下,华中科技大学的就业水平也非常不错。
怀念韵苑,怀念东九,怀念学一,怀念堕落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南昌奇高少儿科技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南昌奇高少儿科技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