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不断上涨(成本上涨售价不涨怎么办)

栏目: 儿科 编辑: 争兴健康网 浏览量: 352

市民陈女士在市医院买了一种药膏,效果很好,但外面的药店买不到。10月20日,记者帮忙查询发现,陈女士使用的药物确实是医院的“独特秘方”。他们在医院称之为“自产药”。自产药品通常用于什么用途?国产药是如何生产的?记者拜访了他。

这种药在其他地方买不到。

成本不断上涨(成本上涨售价不涨怎么办)

每年这个时候,陈女士的手都感觉自己得了一种“怪病”:非常干燥,而且总是掉一些皮屑。别人只有冬天才会手干裂,而她却是这个时候开始患上干裂的。但最近,陈女士从市医院发现了一个好药。“很普通,味道也不好,但是真的很好用,我的手现在软了很多。这个药叫福宝,我已经推荐给好几个人了。”但问题来了,这个药很难找!李苍找遍了所有的药店都没有找到,附近的医院也没有找到。“这是医院独有的秘方,只有市级医院才有。”

同样,患有风湿病的43岁江女士也遇到了这样的事情。“我关节疼得受不了,住进了第五医院。医生给我开了几种药,看起来效果不错。后来我让儿子打听哪里可以买到,最后我发现是医院自己研制的,外面买不到,关键是还好用,不知道医院也有自己的药。”

很多人不知道医院自己生产药品。在10月20日的采访中,记者对这个概念有了清晰的认识:医院研发生产的药品在其他地方是买不到的。事实上,岛城很多医院都有自己的自产药品,而且销量都不错。最重要的是价格非常便宜。

一切都是根据需求开发

之前可能有人明白了:自产药都是针对疑难杂症的吧?事实上,恰恰相反。我们来看看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江山给记者提供的自产药品名称:碳酸氢钠滴耳液、甲硝唑漱口水、复方维A酸乳膏……都是一些常用药物。

外面有很多常用药,为什么医院还要自己生产呢?江山解释道:“这些药品不值钱,没有厂家愿意生产,但临床上必须要用到,所以我们就自己生产。目前我们医院所有自产药品都是这样。”

有些药物市场上没有,必须临床使用,迫使医院自己生产。除了“被迫”生产的情况外,还有一种是医院为了治疗病人而积极开发和研究的。青岛市第五人民医院目前共有制剂品种38个,覆盖胆石症、神经内科、风湿科、内科、外科等多个科室,该合剂已使用二十年或三十年。医院负责人表示:“这些制剂是医院多名资深中医师和专家根据患者需求研制的。”

定价:成本+5%利润

自产药价格会高吗?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的一瓶滴耳液售价1元多,市医院的一瓶美白、除皱、抗衰老的“福宝”不到10元。“物价局规定,自产药品的价格只能按成本加5%的利润计算。”江山说道。

对于自产药品的价格结构,青岛市第五人民医院副院长辛山东给出了详细解释:“价格主要包括三部分:所需的各种药材成本和生产过程中技术设施的消耗但近年来,我们这些自产药品的价格与市场相比非常便宜。”

记者了解到,自产药品价格低廉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大部分药品比较常见,原料价格不高;更重要的是,药品由医院药厂生产后直接供应给临床患者。不会,没有中间商的参与,没有各级加价的环节,价格自然是非常实在的。

自产药品越来越少

自产药品虽好,但不可忽视的事实是,这些年来,大部分医院自产药品的品种越来越少,一些医院的药厂规模和人员编制也在逐渐萎缩。

成本上升

近年来,原材料成本上涨数倍,但药品定价仍与以前相同。自产药品基本保持收支平衡,有时甚至入不敷出。“八家医疗每月自产药品的产值约为2万元,利润约为7000至8000元。这个数字甚至不够几个员工的工资。有些药品会让你赔钱,但你无法停止这样做。”药学部副主任姜山说。

市场冲击

根据相关规定,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应当是本单位临床需要但市场上没有的品种,并须经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配制。随着市场上药品种类繁多,一些配方正逐渐被淘汰。“只有市场上没有的药品才能自己生产,这也是自产药品种类减少的原因。”

在这样的情况下,医院自产药品的“势头”正在逐渐减弱。不仅患者不理解,有些医生甚至不知道他们的医院也生产可以临床使用的药物。自产药品“养在深闺“无名”。这种现象在市级医院中时有发生:有的“有名”,有的却长期不为人所知,造成“冷热不均”的现象。

尝试拯救自己

“自产药的发展取决于国家政策,如果没有支持,趋势可能会萎缩。”谈及自产药品的研发,江山的态度有些悲观。市医院药剂科副主任颜美兴告诉记者,市医院现在正在通过多种渠道保护自产药品。“一是扩大宣传,告诉医生医院有哪些类型的自产药品,临床需要时可以使用。此外,尽管困难重重,医院药厂的人员和规模多年来没有减少。”这些年我们的目标是在保持现有40、50个自产药的基础上,努力研发新药。”

相关推荐:
  1. 在线咨询
  2. 医院预约
  3. 价格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