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科护士工作日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儿科护士工作日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什么是儿童日记?
儿童日记是记录儿童成长的一种日记,儿童日记非常的有意义,让长大后的孩子看看自己在儿童时代都有什么样的造诣,这样是非常好的。看看自己成长的轨迹是什么样子的,这也是留给孩子的一个最好的纪念,能够坚持写儿童日记的人非常的好。
“老师,我恨你”,八年级留守儿童在日记中表达对老师的恨意,如何看待这件事?
如果有孩子对某个老师说“老师,我恨你!”我觉得从某个角度来说这个老师是很“失败”的!
第一,老师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
我们首先得爱孩子,让孩子也爱上老师,爱上老师的课堂。
第二,尤其是对于个别“特殊”情况的孩子。比如说性格内向的孩子,父母常年在外的孩子、跟父母中一方长大的孩子等等!
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爱!更需要老师的耐心、爱心!
第三,题主说孩子都八年级了,已经是青春期的孩子啦!父母还常年在外,成绩不好,课堂纪律也差!这问题有多严重?我们都可以想像!
青春期的孩子内心本来就是“孤独”的!他们更需要被关爱、被重视,更需要有存在感和成就感。
父母常年不在身边,谁去关爱重视Ta?老师请多注意留心Ta吧!
缺“爱”的人内心更孤独,更不用说是青春期的孩子!他们本能的把自己不喜欢的人,或者是自己不喜欢的环境都排斥在外!
老师请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多鼓励鼓励孩子。再“差”的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何况还是个孩子呢。难道我们就看不见他们的一点优点吗?不会吧?多鼓励,多帮助!让孩子有被重视的感觉,建立起他们的存在感各成就感,孩子的自信心就起来啦!这时候,孩子肯定是爱老师的!
其实留守儿童不应该恨老师,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些老师确实有偏向的做法。造成留守儿童心理有阴影的祸根是其父母。有些家长打着“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条件”旗号,虽然钱挣不少,可孩子的前途被耽误了。因为父母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一个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在孤独的环境中成长心里总会留下诸多遗憾的。我呼吁:父母要陪同孩子一起成长,给他们一个幸福的童年!
如果这是真的的话,那么这篇作文很直观的反映出某些方面教育的缺失。很难想象一个八岁的孩子懂得什么是“恨”?
笔者五岁上学前班,小学三年级才开设作文课,那时笔者也是正值八岁。 八岁对于一个孩子的童年至关重要,正是打开心灵看世界,对什么都好奇而又似懂非懂的年纪。
那么,作文主人公的“恨”又从何而来?该怎么拯救他迷失的人生观?
我只能试着想象一下他的内心:
一,再过几天爸爸妈妈就要外出打工了,我问他们能不能不要走。爸爸说:“熊孩子,我们不出去挣钱,谁管你吃喝”!妈妈说:“儿子,我们都是为了你呀。”哼!这就是为我好?我偏不让你们好!
二,今天和小强打架了,我不能告诉爸妈,只能让老师为我评理,老师批评了我。可是,是小强先打的我呀!
三,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没做好,爸爸妈妈不在家,爷爷奶奶又不识字,我该怎么办呀?明天上学老师一定会吵我的。
四,明天要开家长会,表扬那些成绩好的同学,反正我既没有爸妈,成绩又不好,干脆不去了!
…………
留守儿童问题在中国农村普遍存在,想要改善必须狠抓农业现代化、经济化,大力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鼓励本地就业。
哈哈哈哈哈!!!我看到了一个很无奈的事。。。
怎么说呢,“老师,我恨你”。这句话绝对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作假,我想应该却有其实吧。
难道笔记本里要写“老师,我爱你(或者老师,我喜欢你)”。恨不可能没有愿意,如果没有原因怎么可能写下来。哪怕就是在我读初中那会儿恨老师也顶多嘴上说说就罢了,怎么可能写出来。可想,这孩子怨念是有多大。
让我来猜猜,是不是老师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对孩子进行侮辱了?或者是当着全班孩子的面,数落孩子,伤害孩子自尊心,把孩子父母在外打工或者其他的一些原因说了出来,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最后是因为作业太多?(根据我多年来的经验,我相信最后这一点是绝对不可能的。。。)
还记的读书时,老师常常因为一些补助啊,什么的,就说我是什么平困孩子啊,孤儿啊什么的,真的受够了,家里贫困我认了,你搞特殊对待我也忍了,但是每一次就把这些事掏出来,我无fuck说。难道就不能像对待其他同学一样吗?非要搞个特殊化对待?
真的别拿孩子的家庭情况来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因为真的会伤害到孩子的,我们需要的不是怜悯而是尊重。
我想这位老师应该就是那样,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甚至可能有辱骂孩子的情况呢?只是具体不知道,真的不好说,也希望我猜的是正确的吧,不然就好尴尬的说。。。
看完这篇日记,我还是挺佩服这位学生的,敢于把心里话写出来;同时,看到老师对日记里每一个错别字详细地圈出来,也看到了老师的心平气和。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开始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和判断周围的人和事,虽然幼稚,却发自内心,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引导。
看问题的描述,‘’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的成绩不好,也不太遵守纪律‘’,缺乏父母在身边的督促和管教,既然违反纪律,必然会成为班主任办公室的‘‘常客’’,经常被叫去办公室对学生来说是很丢脸的事,由此对老师萌生‘‘恨意’’很正常,试问,哪位管理严格的老师没被学生‘‘恨’’过?
学生所说的‘’恨‘’,更多是一种情绪的宣泄,不必过于放大。只是,当学生表达出这种‘‘恨意’’的时候,老师应当自我反思一下教育的方式方法是否恰当,是不是足够公平?切不可造成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对立情绪。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科护士工作日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科护士工作日记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