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科常用药物及剂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儿科常用药物及剂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儿童用药如何计算的,有知道的吗,求指教?
药物剂量的大小决定药物的作用效应与安全,剂量越大,体内浓度越大,产生的效应越强,但剂量太大,易产生不良反应。而剂量太小,则不能产生治疗效果。因此,给予儿童准确的药物剂量是儿科安全、有效用药的关键之一。
儿童的用药剂量一般根据年龄按成人剂量折算,对于毒性较大的药物,应按体重计算或体表面积计算:
1、根据年龄折算成人剂量
新生儿:1/10~1/8
6个月:1/8~1/6
1岁:1/6~1/4
4岁:1/3
8岁:1/2
12岁:2/3
儿童还可按年龄用以下公式计算
小儿用药剂量较成人更需准确。可按以下方法计算:
1、按体重计算:是最常见、最基本的计算方法,可算出每日或每次需要量:每日(次)剂量=患儿体重(kg)橙子╳每日(次)每千克体重所需药量。需连续应用数日的药,如抗生素、维生素等,都按每日剂量计算,再分2~3次服用;临时对症治疗用药,如退热药,催眠药等,常按每次剂量计算。患儿体重应以实际测得值为准。年长儿按体重计算如已经超过成人量,则以成人量为上限。
2、按体表面积计算:此方法较按年龄、体重计算更为准确,因为其与基础代谢、肾小球滤过率等生理活动的关系更为密切。小儿体表面积计算公式为:体重≤30kg,小儿体表面积(m²)=体重(kg)╳0.035+0.1;如果体重>30kg,小儿体表面积(m²)=〔体重(kg)-30〕╳0.02+1.05。
3、按年龄计算:剂量幅度大、不需要十分精确的药物,如营养类药物等可按年龄计算,比较简单易行。
4、从成人剂量折算: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剂量(kg)/50,次法仅用于未提供小儿剂量的药物,所得剂量一般都偏小,故不常用。
采用上述任何方法计算的剂量,还必须与患儿具体情况结合,才能得出比较确切的药物用量,如新生儿或小婴儿肾功能较差,一般剂量偏小。但对新生儿耐受较强的药物,如苯巴比妥,则可适当增大用量。
儿童用药需谨慎,用药目的不同,剂量也不同,建议家属不要盲目自己用药,建议咨询医生,安全用药。ZXY
欢迎阅读悟空问答,我是儿科药师梅贰康,专注于儿童用药安全科普多年,我对药品和育儿的解读有自己独到的观点。下面我将从体重计算法、年龄计算法和体表面积计算法,聊聊儿童用药剂量换算的这个话题。
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特别是新生儿,无论在生理方面还是药物代谢水平上,和成年人之间均存在较大差异,由于药物清除率低,药物中毒的风险更大,因此儿童用药剂量较成年人更需准确。
用药剂量应该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的儿童剂量或体表面积计算。如果药品说明书中儿童剂量没有确定,可参考国内外相关诊疗指南或从儿科权威书籍,比如中国国家处方集、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英国国家处方集儿童版、WHO儿童处方集、实用儿科学、马丁代尔大药典、文献等寻找剂量依据。
如果还是找不到依据的话,那就只能参考成人剂量,根据儿童年龄、体重、体表面积来进行计算:
1、按照体重计算,儿童剂量=成人剂量*儿童体重/70kg。
2、按照年龄计算,1岁以内儿童剂量=0.01*(月龄+3)*成人剂量;1岁以上儿童剂量=0.05*(年龄+2)*成人剂量。
3、按照体表面积计算,儿童剂量=成人剂量*儿童体表面积/1.73。
参考文献:中国国家处方集儿童版。
不同阶段的儿童用药的剂量该怎么控制?
药物说明所标示的剂量,大多是成人的1次剂量,小儿剂量往往未标示,可以用以下三种方法折算:一是按每千克体重多少(毫克、克、毫升)计算;也可以用体表面记折算,体重30千克以下的小儿体表面积=体重×0.035+0.1,儿童用药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表面积÷1.17;这些方法是较准确的,但应用十分不便;另一种方法是按成人剂量折算,下表是《中国药典》制定的《儿童剂量计算(折算)表》可供参考。
附表:儿童剂量计算(折算)表
年龄
剂量(占成人剂量的比例)
出生1个月
1/18~1/14
1个月~6个月
1/14~1/7
6个月~1岁
1/7~1/5
儿童用药计算方法有体重计算法、年龄与体重计算法、体表面积计算法,因药物代谢是根据体表面积代谢,实际上根据体表面积计算更为准确合理,但很多说明书并未提及每单位儿童体表面积的使用剂量,因体重计算法可实际称量,故临床常用体重剂量法计算儿童剂量,现将各种儿童用药剂量的算法汇总如下:
(1) 根据体重计算:
用量=体重*儿童每公斤体重剂量
(2) 根据儿童年龄计算:
患儿<1岁:
剂量=0.01*(月龄+3)*成人剂量
患儿≥1岁
剂量=0.05*(月龄+2)*成人剂量
Fried 公式:用于计算1周岁以下儿童剂量 剂量=月龄*成人量/150
Young 公式:剂量=成人用量*小儿年龄/小儿年龄+12
处在不断生长发育中的儿童,器官功能也还不够完善,因此用药与成人有很大差异,用药剂量要因人而异。
儿童用药剂量计算的方法有:按体表面积计算、按体重计算、或根据成人剂量按年龄、体重推算;其中按体表面积计算最为精确,但该计算方法繁琐,不方便使用,临床上一般主要对抗肿瘤药等毒副作用较大的药物采用这种计算方法。按体重计算儿童用药剂量计算方法方便、实用,是临床最常使用的方法,其计算公式是:儿童每次(日)用药剂量=儿童体重(以kg为单位)*每次(日)剂量/kg。比如某药说明书里描述:每次5mg/kg,一天3次。那么对于一个5岁、体重为20kg的孩子,该药的用量应该是一天3次,一次100mg(20kg*5mg/kg=100mg)。如果说明书中缺乏儿童用药剂量说明,医生可能会参考权威的儿科书籍和国内外的相关诊疗指南来确定儿童用药剂量。
对于非专业人员,需要记住的一点就是:儿童用药应按照说明书或医嘱(处方、底方)用药,尤其是用药剂量一定要确认无误。 在工作中最常遇到的儿童用药剂量的问题,一种是“0.5g是多少片(袋)”,一种是“0.75袋是多少”。关于第一个问题,先要看一片(袋)是多少克,也就是药品的规格。比如某药说明书规格项下表示:以**计0.25g,那么0.5g就是2片(袋)。第二个问题是一个关于分数和小数的问题。对于0.75袋,我的解释通常是将一袋均分为4份,用其中三份,即比一袋少,比半袋多。
儿童用药剂量计算务必准确,绝不是简单的“儿童酌减”;如有疑问,一定要咨询专业人士。
精准用药量,对多大的孩子有要求?
医院就医时,十四岁以下,就属于儿科范围,既然是儿科病号,无论十四岁还是一岁,都应该严格按照说明书来开药治疗,一般正规儿童用药,说明书上写的都很详细,每公斤用多少量,每个年龄段用多少量,一天几次,最多用几天,餐前还是餐后,这些都很详细。
孩子很小,用药时应该注意什么?
(声明:本篇文章仅对儿童用药做一般性探讨。因个体差异的不同,孩子在用药方面的具体应用,家长应及时去正规医院做系统性咨询,切莫主观臆断,从而耽误病情!)
您好,感谢邀请!
您所提出的问题隶属于临床药物治疗学中,非常经典的一个论题。包括我们临床药师在日常工作之中,也会经常涉及到。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身体健康,但或是因为内部因素,或是因为外部因素,生病这个话题也是每一个孩子无法避免的经历。所以如何更有效合理的运用药物来缓解病情,这考验着每一个医务人员对药品精准的把控。当然您问的问题也非常的模糊,因为孩子的年龄,您没有具体的给出。一般情况下,孩子的用药分为新生儿用药和儿童用药的情况比较多。我们可以从这两个角度来切入,从而对小儿用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一)新生儿用药
所谓新生儿是指从脐带结扎到出生后28天内的婴儿。为了达到新生儿用药安全有效的目的,必须熟悉新生儿的药物动力学特点以及新生儿用药常见的毒副作用,从而能够严格掌控用药的指征和药物剂量,合理用药。
那么如果我们切入到新生儿对药物的吸收特点的话,此年龄阶段的儿童吸收速率取决于给药方式以及药物的性质。常见到的给药方式一般像是胃肠道给药或是胃肠外给药,静脉给药也是不错的一个选择,因为静脉给药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对危重的新生儿是比较可靠的必要途径,但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角化层薄,经皮给药吸收相对比较迅速,甚至有的药物像是硼酸、类固醇激素等经皮吸收过多可导致中毒反应的发生,所以经皮给药的应用也应该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因为新生儿药代动力学的过程与大龄的儿童或是大人有很大的区别,用药后有可能产生某些新生儿特有的反应,像是对药物的超敏反应、溶血黄疸和核黄疸、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出血、神经系统毒性反应、灰婴综合征等等。所以在用药过程之中要严格把控量。一般情况下,新生儿合理用药的原则包括:
1、日龄、胎龄、病理性因素等使不同个体的药物代谢有较大差异,即使严格按照公斤体重计算剂量,血浆中药物浓度相差也很大,所以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
2、多数常用的药物像是抗生素,抗惊厥类药,不能只根据治疗反应来决定用药。
3、新生儿禁用的抗生素有:四环素类、磺胺类、硝基呋喃类、多黏菌素类喹诺酮类;耳毒性较大的抗生素有氨基糖苷类、新生霉素、乙胺丁醇等等。
孩子很小,幼儿?所有用药方案只能来自于儿科专业医师的指导,避免自行决定任何你可能有疑问事情,包括退烧、止咳、止泻等简单事宜。
我的这个建议是保守的,安全的,而这个建议来自大量幼儿就诊情况的总结。幼儿药物选择需要极其谨慎,特别那些还不能准确表达自己情况的幼儿。在幼儿用药方面我们很早以前建议是:选择合适药物、给予准确剂量、联合用药要谨慎、用药后要仔细观察。这四点建议显然是给儿科医师的,其中用药后仔细观察是一个很好建议,儿科医师一般都会交代家长,当然必要时随诊,也是一个很好的建议。
不要相信偏方
不要轻信偏方,千万不要觉得中草药就是纯天然没有毒害的,有一些中草药确实是对肾脏具有非常严重的危害性,千万不要相信那些所谓的偏方私自乱配药给孩子服用。
宝宝每天应该补充多少维生素D呢?有哪些常见的营养补充药物吗?
对于婴儿来说,因为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很少,不能满足婴儿需求。且婴儿的皮肤又比较娇嫩,过早的暴露日光下可能对皮肤造成损伤。因此,中国营养学会和美国儿科学会都认为婴幼儿应尽量避免阳光直射,在阳光下应涂抹防晒霜,以避免长期阳光照射带来的皮肤癌风险,考虑防晒霜会影响皮肤合成维生素D,且适量的照射也不能确定就能达到400IU的需要量(不稳定),因此出生后两周左右,建议采用维生素D油剂或乳化水剂,每日补充400IU。
如果在喝配方粉,每天摄入配方粉里也会含有维生素D(配方粉加了维生素D,一般含量比母乳高),可以计算婴儿每天通过配方粉摄入的维生素D是否达到了400IU,没有达到的话通过补剂补到400IU。如果已经达到,则不需要额外补充。建议一直补充到户外活动比较多的时候(1~2岁),孩子可以通过晒太阳合成满足身体需要量的维生素D。
常见的营养补充药物如伊可新(同时补充维生素A和维生素D,胶囊型,医院药房和药店比较常见)、青岛双鲸药业的悦而(纯维生素D胶囊型制剂,医院药房和药店比较常见),还有一些医院营养科、母婴店和淘宝商城会有进口的维生素D滴剂(食品或保健食品类)。
3岁以内婴幼儿的维生素D适宜摄入量每天为400 国际单位(10µg),而800单位以内的剂量都是安全(治疗剂量则需要更高)。由于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极低,从母乳中获取的维生素D很有限,所以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容易缺乏维生素D,尤其是冬季在户外时间较少时。
维生素D每日的需要量是400个国际单位。
阳光照射
春夏季节,室外温度适宜,阳光照射充足,孩子在外的活动时间比较多,体内的胆固醇能转化为维生素D,此时配合富含维生素D的饮食,或可无需为孩子添加维生素D。但冬天天气寒冷,阳光照射不充分,如果不及时补充维生素D,孩子就会有维生素D缺乏的可能。
维生素D缺乏是孩子缺钙的一个主要因素。
维生素D的缺乏,一旦诊断得到了明确,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维生素D的补充,治疗量的维生素D远远大于400个国际单位。一般每天1万个国际单位,或者一次性肌肉注射较大剂量的维生素D(30万国际单位)。但是,这种用量须慎重使用,因为维生素D可在体内蓄积很长时间,过量就可能出现中毒,因此大剂量的维生素D治疗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来做。
营养补充剂
常见的维生素D补充剂,国内的有伊可新,是维A和维D一起补充的。国外的品牌更多,大部分都是维生素D3滴剂,每一滴恰好是400UI,使用也比较方便。
此外鱼油里面也有丰富的维生素D、维生素A 和DHA,也可以给孩子服用。推荐购买国外的产品。因为伊可新不能连续服用,需要间隔几天服用。而国外的维生素D3大部分都是从食物中制取的纯天然制剂,副作用更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科常用药物及剂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科常用药物及剂量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