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坐在心理诊所里,突然来了一位60多岁的老人。他一坐下,一言不发,泪水就顺着饱经风霜的脸流了下来,过了好几分钟才平静下来。从他哽咽的讲述中,我们得知他曾经是一个政府部门的领导干部。两个儿子已成家立业,老两口退休安享晚年。可三天前,我的两个儿子和两个儿媳来到老人家,把四张下岗证放在了老人面前。他们一直抱怨,老爷子在任的时候,没有给他们安排好单位,现在都下岗了。接下来做什么?
老人感到非常难过。他无法接受自己长期依赖职场吃饭的事实。这几天,他经常感到头痛、胸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经过我耐心的心理疏导,老人的情绪有所好转。
老年人的这种心理现象,心理学上称为“心理饱和”。从字面上看,你可能会认为这更多的是一种满足感。其实,饱和心理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一位美国商人到印第安人定居点旅游,看到那里编织的草帽非常漂亮,就问:“买一顶多少钱?”对方回复:“10美元”。
“如果我买100顶同样的草帽呢?”“每人20美元。”“为什么批发的会贵一些?”“做一顶帽子我们就觉得新鲜,做十顶帽子就得忍耐了,戴同一顶草帽,脾气怎么能忍啊!”
心理饱和大多会带来负面影响。除了老年人之外,其他年龄段的人也容易出现这个问题。例如,老师布置了100道数学题,学生开始做作业时,动作很快,做对了,但后来速度就慢了,而且经常出错。与此同时,无聊的感觉也出现了。
由此可见,心理饱和是一种对人有害的“不稳定因素”。就是心理承受能力达到了极限。它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障碍,如焦虑、恐惧、抑郁、失眠等。对于老年人来说,甚至会诱发高血压、中风、心脏病等疾病。
但“心理饱和”并不是不治之症。老年人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对生活充满信心。当孩子心情不好时,一定要给予安慰和引导,一起商量对策。如果暂时没有解决办法,也无需抱怨或紧张。你应该有勇气改变环境,创造一个适合你的生活世界。减轻心理负担,可以参加一些健身运动,与亲友交谈,分散紧张情绪。这样可以减轻“心理饱和”带来的精神压力。
如果您患有精神疾病,也可以咨询精神科医生。有精神科医生的耐心指导和药物治疗,以及家庭和社会的配合,你一定会康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