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科医生的发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儿科医生的发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简述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表现为哪些方面?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表现为:
1、从思维工具的变化来看,从主要借助于感知和动作,到主要借助于表象,再过渡到借助于概念。
2、从思维方式的变化来看,从直觉行动性思维,到具体形象性思维,再过渡为抽象逻辑思维。
3、从思维反应的内容来说,从反映事物德外部联系、现象到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从反映当前事物到反映未来事物。
4、从概括的性质的演变来看,一般认为是从动作的概括向表象概括,再向概念概括发展。
5、从反映的内容的演变来看,是从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现象到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从反映当前事物到反映未来事物的发展。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趋势?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学前儿童感知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 原始的感知阶段。
儿童最初的感知能力是与生俱来的。
(二) 从知觉的概括向定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
初生后的一年,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概括,在婴儿认识事物的活动中起主要作用。
(三) 掌握感知标准和观察方法阶段。
3岁以后,儿童对物体的感知,渐渐和有关概念联系起来。
皮亚杰把儿童思维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呢?
皮亚杰认为,所有儿童的心理都以确定不移的顺序经过各认知阶段发展。他把儿童心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①感知运动阶段(出生至2岁) 这时婴儿只具有“感知运动性智慧”,开始协调感知觉和动作间的活动,还没出现表象和思维;婴儿开始能区分自己和物体,并进一步了解到动作与效果的关系等。
②前运算阶段(2~7岁) 这时表象和语言的信号性功能出现,儿童能用表象和语言来描述外部世界,这大大扩展了儿童的智慧活动能力。但这个阶段的儿童,还没有“守恒”和“可逆性”,且自我中心比较突出。
③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这时儿童有了具体运算能力,出现了“守恒”和“可逆性”。“运算”(operation) 是皮亚杰的智力成长理论的核心概念。所谓运算是指为了某种目的而变换信息的一种特殊的智力程序,而且它是可逆的。但这个时期儿童的运算还不能离开具体事物或形象的帮助。
④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这时的青少年已有形式运算能力,其心理水平已接近成人。所谓“形式运算”,是“使形式从内容解放出来”,思维超出了所感知的事实或事物的具体内容,而朝着非直接感知的或未来的事物的方向发展。如根据假设对各种命题进行推理,解决问题等。
感知运动阶段主要特点:获得客体永久性,形成了因果联系
前运算阶段主要特定:对信号敏感和以自我为中心
具体运算阶段主要特点:思维可逆性,运算能力大大提高
形式运算阶段主要特点:可以利用语言文字进行运算,假设演绎思维能力提高。
拓展资料
让·皮亚杰:1896年8月9日出生于瑞士纳什特尔。他毕业于纳沙特尔大学。他是当代最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爱德华·李·桑代克”的获得者。他的认知发展理论已经成为这门学科的典范。他一生留下了60多部专著、500多篇论文,为心理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980年9月16日,让·皮亚杰在瑞士去世,享年84岁。
儿童的心理发展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
1、生物学因素。
包括遗传因素和生理因素; 2、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的自然结构、经济状况、家庭教育等因素; 3、社会文化因素。包括传统文化跟现实文化因素; 4、学校教育因素。包括学校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校风、教师、同伴交往等因素。儿童心理发展是指从不成熟到成熟这一阶段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换句话说,它是人对客观现实反映活动的扩大、改善、日趋完善和复杂化的过程。在一定社会教育条件下,一定年龄阶段的大多数儿童总是处于一定的发展水平上,表现基本相似的心理特点。这是因材施教的前提。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人再到老年的心理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科医生的发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科医生的发展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