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功成最新消息(郑建功医生)

栏目: 儿科 编辑: 争兴健康网 浏览量: 54

医改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一个词。医改的目的是为了给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然而,即使国家不断加大医疗投入,我们老百姓的获得感却没有增加。为什么是这样?

尽管医疗改革长期持续推进,但不少民众对改革效果仍不满意。对此,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提出议案,指出根源问题的根源在于医保、医疗、医药“三药”统筹推进不力。

郑功成最新消息(郑建功医生)

郑功成指出,当前医改已进入深水区。但由于路径依赖的深刻影响,各地始终未能真正实现“三医”改革的协调推进和有机联动。这不仅拖延了整个医改进程,日益消耗公共资源和效率,减少了医改红利,也降低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郑功成在专题调研中发现,虽然“三医”联动是医改最大共识,但目前各地的医改仍是各地区分头推进、分散试点。“三医”联动始终停留在政策宣示的状态,却未能有效付诸行动。

一方面,在不同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医保领域正在推进城乡居民医保制度一体化、异地就医报销等新政策试点。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特别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也在加快推进。但三大体系改革试点基本各自分开推进,缺乏更高层次的统筹规划和强有力的协调。“通而不动、断了自动动甚至盲动乱”的现象并不少见。

另一方面,医改仍沿袭过去分散地方试点的习惯,导致“三医”领域涌现出各种地方“模式”。试点实际效果不一致,体制改革面临碎片化。

郑功成认为,由于上述情况长期存在,产生了几大不良影响。首先,分工推进、分散试点的局面,导致医保、医疗、医药三大体系难以形成合力、独立运作。

医疗保险方面,制度碎片化、职责不平衡、协调程度低、可持续性不足等缺陷是影响医疗保险体系健康发展、损害公众安全预期的四大原因。

在医疗服务方面,核心问题是公私混杂、医医不分。当前,公立医院日益自私自利、经济实质化,成为公私混杂的“市场怪物”。他们还陷入社会福利目标落空、经济独立不稳定的困境,直接影响医患关系、医保、医药。系统;不仅动摇了患者对医院和医生的信任基础,而且消耗公共投资和医保资源,助长医疗领域失范。

就医药而言,关键问题是市场化还不成熟。国家对医药市场法律监管不充分,监管措施不到位,竞争方式失范,灰色区间过大;药品市场的扭曲导致了药品生产和流通领域的混乱。价格异常高的现象可见一斑。

其次,由于“三医”联动未能落实,虽然医改成本大幅增加,但群众获得感不强。一方面,国家投入和个人负担均增加。另一方面,药品价格“越跌越高”;在医疗服务过程中,过度诊断、过度检查、过度用药几乎是普遍现象。快速增长的投资和医改的“红利”被过度医疗和虚高的药价大量消耗。

郑功成指出,今年1月,江苏、安徽、福建、青海四省经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批准启动综合医改试点。预计会取得一些实质性进展,但实际结果不太可能理想。

郑功成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每个省几乎都是整个国家的一个缩影。它面积大、人口多、发展不平衡。医疗保险体系不可能一步升级到省级;全省医疗卫生资源无法同步。范围内合理分配;药品市场化进程,特别是药品定价和谈判,全省范围内不可能完全一致。这些瓶颈决定了该省作为试点单位很难尽快完成“三医联动”的使命。

针对上述现状,郑功成建议,中央直接组织开展“三医”联动综合改革试点。试点要以城市为基础,找准“三医”协同推进的重点,准确把握时间节奏。关键是医院改革、医药改革必须跟上全民医保的发展。关键是要打破部门利益和既得利益的格局。

同时,由于部门分割制度和部门利益的客观存在,他还建议可以成立“跨部门”专家组,负责起草试点方案、评估试点实际效果。

此外,还要明确“三药”联动和体系优化的路线图;明确“三药”协调推进的顺序、优先顺序和约束时间节奏。例如,仅规定患者分流的医保报销比例,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要试行强制首诊制度,同时加强基层医疗服务网点建设。

郑功成还提出,可以建立智能化“三医”联动技术和信息支撑系统。迫切需要建立共享信息平台,对医保基金支付、医疗诊断行为、药品价格动态、患者就医选择、疾病谱变化等进行监测和管理,利用大数据实现智能监测和控制“三医”联动。

郑功成介绍,目前,以杭州市医保局与民营企业合作搭建智能审核监管平台,将“三医”打通在一起,极大提升了管理质量和效率。这种利用信息技术进步和智能监管平台来规范医疗行为值得关注。

相关推荐:
  1. 在线咨询
  2. 医院预约
  3. 价格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