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家里的宝宝还不到3岁,家长一定有这样的经历: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或者无缘无故的小事,小家伙就会哭闹闹闹,直至全家翻覆、疲惫不堪。对于2岁左右的小孩子来说尤其如此。确实让父母觉得自己付出的所有爱都白费了,对小家伙的“任性”感到大失所望——白白地爱过他。
其实,这与宝宝的“任性”无关。宝宝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来吸引你的注意力,用“我哭故我在”来告诉你他不满意。当然,这种方法很孩子气,很难控制。这种情绪的宣泄有助于他们摆脱紧张、烦躁的情绪,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也有一定的好处。
那么,宝宝为什么会生气呢?
原因一:毕竟还太小,无法长篇大论,更不用说用言语来表达所有情感上的伤害;但同时,他们也非常了解自己的喜好。也就是说,他们已经有了非常强烈的“自我”概念,但又无法表达出来。这让他们就像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炸弹,让家长防不胜防。
原因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开始想要掌控事情,但他们看到的仍然是自己的“无能”。当小孩子们看到自己无法控制自己想要控制的事情时,除了大喊大叫之外,没有其他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愤怒。
原因三:就像水烧开后就会泄气的高压锅一样,通常孩子如果因为一件小事突然发脾气,也是一种长期积累的紧张情绪的释放。家长们千万不要犯错。这并不是故意的。任何攻击总是会发送这样或那样的消息,而且这是一个不容易解释的消息。
首先,家庭要有和睦的气氛。不难发现,孩子的很多习惯其实都来自于父母。如果父母一有事情就生气并大声说话;如果他们与配偶意见不合,他们会立即与对方对峙、发脾气,甚至发展为争吵。
在这样的家庭里,大多数孩子都很生气。因为这是孩子看到的,父母用生气和争吵来解决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孩子自然而然地学会了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虽然大多数父母都会教育孩子做人要温柔,但身教远胜于言教。所以,为了孩子,父母应该改变自己。
二、不同的火灾原因,不同的解决方法
不要将孩子的愤怒视为不可原谅的错误。其实,这只是孩子一种不正确、极端的表达方式。父母没必要看到孩子发脾气,不分场合地冲着纠正,甚至使用武力,就生气。这无异于火上浇油。当然,我们不能放任它发展。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到起火的原因,对症下药。
有些孩子因为无理要求得不到满足而发脾气。有一天,邻居的孩子在家里哭闹。原因是,他吃了两根冰棍,还想再吃两根冰棍。父亲不同意,先骂了他;母亲让他坐在沙发上想想自己的错误,再哭一次再说话。孩子继续在沙发上哭。奶奶过来了,没有责骂宝宝。她只是问宝宝吃了两根冰棍,然后又吃了两根冰棍,还有多少根冰棍?宝宝注意力分散,答了四根冰棍。
奶奶又问:“孩子一下子吃四根冰棍会怎样呢?”答案是:“这会非常酷。”奶奶说:“是啊,会很凉的。但是吃了四根冰棍,肚子会怎么样呢?”回答:“我的胃会痛。”“宝宝现在还想吃吗?”“我不能吃东西,我不想肚子疼。”显然,在问答过程中,孩子的心情变得平静了一些。
随后,奶奶叮嘱宝宝,以后遇到这种情况要好好告诉大人,不要发脾气,更不要哭个不停。宝宝高兴地答应了。我觉得奶奶的方法很好,让孩子知道凡事都要说得有理,发脾气并不能解决问题,更不能达到目的。
有一次,儿子出去玩,很快就回来了。一进门,他就把玩沙子的小水壶扔在了地上。我很生气,但没有理他。没想到,孩子又加了一脚,把我面前的小锅踢到了,大声喊道:“我不要水壶,我不要水壶。”我生气地说:“那你就换个玩具吧,你这么不爱护小盆子,乱踢乱踢,我就把它给我弟弟了。”
儿子突然扑进他怀里,放声大哭,一边喊“妈妈,妈妈”,一边打我。我突然觉得儿子的哭声与我把小盆子送人无关,我只好把对他不爱惜玩具的批评咽了下去。
“告诉妈妈为什么?”他抽搐着回答:“洋洋和浩浩都有小水桶。”“你没有小锅吗?”“小盆子不好,小盆子装不了很多沙子,他们没有。”“带我去玩那一大堆沙子。”“哦——”我夸张地说:“来吧,妈妈,让你知道,小盆栽也不错。”我和儿子在沙子上种了草,然后用小盆浇水。我们还用水壶里的水在水泥地板上作画。
过了一会儿,洋洋和浩浩也来了,孩子们又高兴地在一起了。仔细一想,我发现其实儿子回来扔水壶就是为了让我注意他。孩子只是用了错误的表达方式,但我误用了别人的建议——当孩子生气时,不要理睬他。还好我及时询问原因,没有批评他不生气、爱护玩具等。
当他高兴地和孩子们告别时,我举起小盆子说:“多漂亮的小盆子啊,你把它扔掉的时候,我以为你不喜欢它了,所以我差点把它给我弟弟了。”下次,有什么事情可以告诉妈妈,不要扔掉东西。“妈妈,我错了。”
适当的方法会让孩子越来越少生气,因为孩子也发现自己其实可以和别人很好的沟通,并不是生气就能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