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城市家庭的药品过期了,怎么办?药品回收广告满天飞,来历不明的药品你敢吃吗?回收药品以新名称重新进入市场,假药、过期药浑水摸鱼。谁该受责备?
记者调查发现,虽然国家明确禁止非法购买药品,但二手药品却随处可见,甚至流入市场,不仅污染环境,还威胁人们的生命。现实中,药品回收缺乏详细的操作规程,人们习惯于将药品扔掉。这种状况亟待改变。
线上线下非法回收现象普遍存在
家住北京市西城区牛街街附近的桂女士告诉记者,小区居民经常拎着一大袋药品卖给毒贩,其中包括保质期内的药品和过期药品。市场里,摊贩在菜摊旁边立了一个小纸板,上面写着“收药”。
除固定摊位外,还有零售经营。近日,记者在北京宣武医院附近地上散落着几块小广告,称他们正在高价采购药品,采购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数十种药品,并提供上门代购服务。
此外,赶集网、58同城等网站也成为发布药品回收新闻的平台。一名注册地址在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附近的商户在58同城发帖领取药品。负责人韩耶乐说,他经营一家私人诊所,需要回收药品。
据了解,《药品管理法》明确要求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必须从具有药品生产经营资质的企业采购药品;个人回收药品违反《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禁止非法购买药品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
是什么原因让毒贩不惜非法回收毒品?记者了解到,非法回收药品可以快速赚钱,一年赚几十万、几百万元的人不在少数。许多人为此不惜铤而走险,最终落入刑事司法系统。
虽然有法律约束,但目前监管难度大、打击力度不够的现状,尚未对吸毒群体形成有效震慑。记者致电一位常年在赶集网发帖回收各种药品的男子。有人告诉他,他从来没有听说过非法收毒的事,而且我们这么多年都好好的。
#p#字幕#e#
农民工老病村卫生室成销售目标
二手毒品泛滥不仅违反法律法规,其危害公众健康的黑色利益链更值得警惕。业内人士透露,过期的二手药品大部分流向农村,而过期或接近有效期的药品则多销往城市农民工、经济困难的老年患者等。
;为老年患者和其他人购买药品的一种方式。记者暗访了解到,沉阳兼职采药人李先生和妻子都已六十多岁。他们都患有糖尿病、心脏病和高血压。他们每个月都要吃很多药,医保卡上的钱根本不够用。我家有困难,省几百块钱就很了不起了。
;药品采集、加工、销售形成黑色产业链。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一些药品收藏家与药品加工厂、销售人员形成产业链。回收的药品换上新的包装和条形码,销售人员将其出售给药店和医院。沉阳一家大型药企负责人告诉记者,一些药商与某些医院的医护人员达成私下回收协议,回收价格不统一就会发生打架事件。
;假药、过期药浑水摸鱼。在农村,记者了解到,除了村卫生室外,一些私营药店、无证游医、药贩利用市场推销药品,其中不少是假药、过期药,浑水摸鱼。
《中国药典》规定,药品超过有效期的,为无效、劣药。使用它可能会延迟病情甚至导致中毒。目前,过期药品已列入《国家危险废弃物目录》号,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不允许生产和销售。
但一些药商以极低的价格回收过期药品,修改生产批号,销售给偏远农村地区和有特殊需要的患者。
#p#字幕#e#
回收不能仅靠意识
家里存放一些药品是大多数人的生活习惯。据中国药学会、中国药品质量管理协会等2009年联合发布的调查显示,我国73.4%的居民对过期药品的处理方式是直接扔进垃圾桶,能妥善处理的不足20%诸如破坏之类的。
针对过期药品数量较多,北京、山东、辽宁等地积极开展过期药品回收宣传教育活动,鼓励市民到定点药店免费更换过期药品,并开展社区有奖回收活动。据了解,这些回收的过期药品将退回药厂集中销毁,医疗机构、药店也会定期将有效期在3个月以内的药品退回药厂销毁。
然而,这些过期药品回收活动大多是短期的,缺乏长期的指导和有效的监管机制。更多市民仍习惯将过期药品扔进垃圾桶,然后卖给毒贩。监管漏洞也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目前,我国废旧药品回收利用尚无明确的责任部门和全面的法律法规。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徐书祥表示,医药行业对废品后处理缺乏规范管理,环保意识相对缺乏,行业成熟度较低。对废旧药品的行业和操作流程缺乏研究,医疗机构和工业经营企业对废旧药品的处理不够规范。徐淑香说道。
专家指出,全社会对过期药品的合法处理仍仅限于倡导和自愿回收。有关部门应主动进一步推动和完善相关法律,避免监管调查没有依据。专家建议建立过期药品终端销毁等制度,推动形成深入社区的常态化回收机制,防止过期药品再次流入非法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