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神经康复科副主任刘立旭、70岁的王老师拒绝做康复治疗。她一进训练室就对家人拳打脚踢。病房里的刘女士需要孩子全程陪伴,一走就哭了。……突发中风后,大多数患者无法接受生活的巨大变化,不可避免地出现心理障碍。严重的心理障碍需要专业心理学家的干预。不过,家属也可以通过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用心与患者沟通,对患者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一般来说,中风患者的心理障碍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是“恐惧期”,此时突然中风可能会危及生命,此时大多数患者都非常害怕;第二个是“恐惧期”。二是“否认期”,当往往抢救了生命并且没有危险后,患者进入“我没有病”或“我一定会好起来”的“否认期”。三是“萧条期”。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慢慢发现想要恢复发病前的生活几乎无望,导致抑郁、焦虑,尤其是青壮年;四是“依赖期”,患者对家人过度依赖,甚至出现一种“你欠我的,你必须照顾我一辈子”的心理。患病后,患者会变得更加敏感,心理脆弱。根据我的临床经验,做到以下几点很重要。
举例劝说患者配合。有些患者觉得康复没有用,所以不配合医生训练。家人可以通过正面和反面的例子来说服他们,比如康复后恢复得如何,未康复时卧床休息的情况如何,让他们认识到康复可以给他们带来好处。
多说“你比以前更好了”。家属一定要仔细观察、记录患者的每一个微小进步,并及时表扬。在恢复过程中,你可能要孜孜不倦地练习一个动作,重复一句话很多次,而且可能无法立即看到效果。为了不让患者放弃,家属需要给予患者鼓励和信心。比如,他们经常会说:“前天只能走5步,今天可以走8步了,医生说会慢慢好起来的。”另外,患者练习书写时,建议在笔记本上书写,而不是在可以随时擦掉的黑板上书写。这可以帮助他们通过比较建立信心。
不要再说“你会好起来的”。这种说法可能会强化患者不切实际的期望。很多人在开始康复的时候总是期望自己能够完全康复。但由于每个人的个体差异,谁也不能说能恢复到什么程度。如果一味地鼓励他相信自己会好起来,当现实中恢复效果不明显时,患者很可能会选择放弃。另外,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孜孜不倦地练习一个动作,多次重复一句话。家人自己也要有耐心,千万不要说“你怎么这么傻”之类的话。或者“练了这么久,你还是做不到。”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