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误将理想当目标
有许多大学生有不同的职业理想。比如,有人希望成为明星、科学家、世界首富、国家总统……这些看似困难的理想其实并不是不可能实现,因为这世界上没有人天生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或一个国家的总统。所以,你在职业发展上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但我们大学生只把自己的职业理想当作理想,很多人甚至把自己的理想当作目标。目标是我们能够实现的目标,是我们实现职业理想的阶段。只有将宏伟的职业理想转化为无数可实现的目标,我们的职业理想才能最终实现。可悲的是,当我们大学生整天喊着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时,他们并没有把理想转化为职业目标,更不用说实现转化后的职业目标了。最终,宏伟的职业理想变成了职业幻想。
2.误以为手段为目的
当我们把职业理想转化为职业目标后,我们需要看看实现职业目标的手段。但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目标的手段变成了做事的目的。当我们抱着实现目标的心态去选择不同的操作方法时,很多人已经是为了选择操作方法而选择操作方法了。他忘记了我们为什么选择操作手段,从而导致做事没有达到目的,或者为了做事而做事。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来弥补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但往往很多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在学习,或者在学习、如何学习、何时学习等问题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而他们必须继续学习。激励自己学习而不是玩耍等等,这些都偏离了他的学习目标,并且考虑到这些无关的因素,它们已经不再是他学习的目的。
3.将路径误认为结果
实现职业目标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必须根据自身的综合因素,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道路。选择最好的道路,是为了更快地实现我们的职业目标,最终实现我们的职业理想。只有实现我们的职业理想,才是我们最终需要的结果。只要这一最终结果没有一天实现,我们就不能懈怠。比如有的同学职业理想是销售总监,他选择这样的晋升轨迹:销售代表、销售员-》销售主管-》区域销售经理-》销售经理-》销售总监。这条道路的每个阶段都是为了实现销售总监的结果。然而,一些大学生在成为销售总监后就失去了成为区域销售经理的意识和动力。最终,销售总监成为了他们追求的职业成果,他们的销售总监梦想自然落空。
4.误将行业当成工作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大学生的简历上写着自己找工作的单位有:建筑设计院、施工单位、市政工程公司、建筑相关公司,找的是建筑行业的工作。难道建筑行业的工作他都能干吗?事实上,他根本不能。事实上,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最擅长什么。最终,是特定的公司、特定的职位聘用了他。没有企业目标还好,但是如果没有工作目标,他能做什么呢?他能做什么好呢?您必须知道,公司雇用有资格担任特定职位的员工。如果你不具备该职位的资格,那么公司如何聘用你呢?当大学生把行业当成一个职位去应聘时,更暴露出大学生没有核心竞争力,更没有核心竞争力的意识,因此对求职寄予了更多的希望。他“广撒网,钓大鱼”,以为机会会多一些,但事实上,别人都不知道他能做什么,又怎么会给他机会呢?
5、错把就业当成择业
能否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并不取决于你做了什么,更取决于你没有做什么。只有将全部的精力、时间、资源投入到职业理想中,你的职业理想才能实现。大学生确定职业理想后,必然会涉及到特定的行业和职业,而我们更多是从特定的职业入手。不可避免的问题是,当我们大四毕业时,是先找工作还是先择业。从实现职业理想的角度来看,我们所做的工作必须与我们的职业目标密切相关。否则,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无法支撑我们的职业理想,实现职业理想的日期就会遥远。因此,我们一定要选择与自己职业目标相关的工作。然而,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把就业作为职业选择。他们认为在工作中总会学到一些东西;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在职业发展层面,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如果方向错了,走得越远就越难。离目标不是越来越远了吗?
6.误将职业选择当成专业
当我们在选择与自己职业理想最相关的工作时,很多大学生都把自己的专业作为选择职业的关键因素。事实上,只有当我们的职业理想以及由职业理想转化而来的职业目标与我们的专业高度相关时,专业才是影响我们职业选择的关键因素。否则,我们不需要被我们所学的专业所限制。职业理想中所指的专业是你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将会拥有的知识,所以它可能是你现在正在学习的专业,也可能是你喜欢的专业、你转的专业等等。是实现你职业理想的基础知识。所以当我们的职业理想不是我们所学的专业时,我们不必受其束缚。要知道,从职业理想的角度来说,我们所做的就是我们想要的,我们想要的就是我们喜欢的。所谓的专业是否适合,只是与职业理想挂钩时才需要考虑的问题,而不是根据所学专业的职业前景来选择自己想做的工作。
7.误将专业知识当能力
我们学习的专业只是我们高考时填写的选择。这包括我们的追求和兴趣,但更多的是盲目和无奈。所以不要谈论你在大学真正学到的东西。首先,看看你所学的专业是不是你喜欢的,是你以后想从事的专业。如果你的专业不是你想从事的,那么你的专业知识学得再好,也不是你的能力,因为它不会起到任何缩小你的岗位差距的作用,更不用说发挥你的技能了。专业精神打造您职业理想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在求职简历上写自己专业所学的课程时要慎重。因为不是你所学的专业会支持你要找的任何工作,所以我们求职时一般不要把我们所学的专业当成一个权重,更何况你对专业的学习并不是那么好。精通。
8.误将知识当技能
当我们应聘目标职位时,我们很多大学生都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当成该职位所需的操作技能。做好任何工作,除了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而只有知识转化为技能,我们才能安定下来,寻求更大的发展。知识更多的是你所知道的?你明白了什么?技能是关于你能做什么?你能做什么?有了技能,我们就可以在世界上生存,但仅靠知识是不行的,除非你以知识为砝码,进军学术领域。然而,目前很多大学生缺乏岗位所需的必要操作技能,而且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因此,当公司问他有什么技能时,他就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回答。结果,他自然就被解雇了。被淘汰。
9、误认为工作是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一些方法可以娱乐和放松。但现实中,一些大学生将这种兴趣作为择业的关键因素,或者受到兴趣的影响。这种误解影响非常深远。大学生对职业选择的看法。其实爱好是我们享受生活的方式,但当你把它变成工作时,你就会感到一定的烦躁。通常当你把自己的兴趣定位在工作上时是很困难的。这个世界上,真正能把爱好变成事业的人或许只有三类:科学家、艺术家和妓女。可见,能够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变成事业的人很少,而且也非常困难。事实上,兴趣爱好并不一定是适合我们的职业。在职业发展方面,我们要知道喜欢是一回事,有能力是另一回事,选择又是另一回事。事实上,影响我们职业选择和工作能力的并不是我们的兴趣、爱好或个性。这些内部因素最多不能让我们做得更好,但也不能决定我们能不能做、能不能做好。
10、误认为经验为能力
有的大学生确实做过一些社会实践,比如家教、促销员、服务员等,毕业的时候,就把它当成自己的能力来写。其实,这些实践经验可以让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了解社会,但这些实践经验并不是大学生的能力。在职业发展方面,经验并不代表能力。经验只能代表你的过去,是你过去所做事情的综合;而能力则是你在经历中形成的独特的核心优势。每个人都有过去的经历,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在这里发挥能力。原因要么是你没有做相对专注的事情,零散的实践活动很难在一个领域开展;或者你没有意识到在你所做的事情中培养核心能力。所以,盲目地做很多没有方向的社会实践,是不会形成你的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