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缺药品保障机制(国家为保障药品供应,针对短缺药品应开展的工作包括)

栏目: 护理 编辑: 争兴健康网 浏览量: 109

北京3月14日电(记者董子昌)近期,低价救命药品时不时断供,导致不少患者到处求药。面对低价药品“药荒”,国家卫生计生委药品监管司相关负责人13日对记者表示,国家卫生计生委将继续协调药品结合医院和基层需求,积极推进药品分类采购,巩固和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保障紧缺药品供应,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用药需求。

2014年4月,国家卫生计生委等有关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做好常用低价药品供应保障工作的意见》。同年6月,还发布《关于做好常用低价药品采购管理工作的通知》号文,提出加强统筹协调,多管齐下,确保常用低价药品保护。

短缺药品保障机制(国家为保障药品供应,针对短缺药品应开展的工作包括)

“药品短缺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在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很普遍。”上述负责人表示,我国部分药品短缺的主要原因包括:医药原料供应的季节性、数量少利润低、原料或生产数量少造成的生产短缺等。企业;一些地方推行网上采购进展缓慢,或仍采用各种方式干预、限制企业报价,影响企业生产供货积极性,造成政策紧缺;药品补充机制尚未完全消除,部门间信息交流和联动响应机制尚未建立,造成制度缺失。

有业内人士建议,对于临床必需、不可替代、剂量不确定、企业生产频率不高的抢救药品和罕见病药品,应在省或地区建立储备制度,设立专门机构、专门负责人。负责此类药品的人员。药品采购、储存和分配。

对此,上述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国家卫生计生委将会同有关部门落实药品分类采购政策,完善药品短缺预警和信息披露机制。以省为基础,选择一批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药品短缺哨点监测点,建立药品短缺信息报告制度,对首批四批慈地兰进行评估总结)。在基本药物定点生产试点工作基础上,稳步扩大药品定点生产范围。

此外,中国保障罕见病药物供应的研究和应对措施还相对落后。目前尚未针对罕见病专科药物的研发、定价、报销、人才培养等方面出台有针对性、系统性的激励政策。由于罕见病患者数量少、市场容量小、研发和生产成本高、商业投资回报率低,大多数罕见病尚无可用药物。

上述负责人回应称,去年12月,国家卫生计生委成立了罕见病诊疗和保障专家委员会,负责研究提出罕见病的定义和范围。符合中国国情,用于罕见病的预防、筛查、诊断、治疗、治疗。提供有关药物、康复和安全的建议。保障罕见病药物获取的措施很快就会出台。

相关推荐:
  1. 在线咨询
  2. 医院预约
  3. 价格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