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覆盖人群(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突破)

栏目: 护理 编辑: 争兴健康网 浏览量: 875

[李金华]:现在请赵晓勇专员发言,杜黎明专员准备。

[赵晓勇]:尊敬的会员们,我演讲的题目是《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功能,提高基本医疗服务绩效》。

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覆盖人群(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突破)

医疗保障是社会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新中国成立初期,城镇建立了企业职工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劳动保险医疗和公费医疗制度,农村建立了全民合作医疗制度。地区。改革开放后,1998年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03年、2007年分别试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这三大制度的建立,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城乡二元结构、三系统分开运行、两部门分开管理的医疗保障体系和管理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城乡居民覆盖尚未实现全覆盖。在现行制度下,参保的前提是“政府引导、自愿参与”。实际工作中,存在被排除在保险之外的人群,大致分为三类:没有支付能力的贫困人群、感觉不到疾病担忧的健康人群、没有医疗保障的人群花费。担心付款问题的有钱人。

其次,不稳定就业群体的身份在职工和居民之间发生变化,但其所属的不同基本医疗保险类别却无法相应切换,影响了参保积极性。

三是日益增多的“城乡两栖人口”和流动人口,医疗保险管理和服务无法在全国范围内流通和使用,带来不便。

第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人口的身份越来越模糊,完全分离的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管理和服务难以满足城乡居民的实际需要。

面对这些问题,根据中共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提出以下建议:

1.提高国家保障能力,在广覆盖的基础上实现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经过13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和工作基础。覆盖人群已占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的大多数。覆盖总人口已达12.67亿。实施全覆盖的时机已经成熟。建议将“职工应当参加”、“居民自愿参加”、“政府补贴支持”的政策导向调整为“国家统筹保障、公民依法参保”,并落实“十二五”期间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民覆盖。

2.改革中央财政拨款方式,为全民提供基本国民保险基金。现行中央财政分别为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提供不同标准、不同形式的“扶持资金”或“补助资金”,并纳入统一标准的全体公民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基金。适当提高中央财政投资占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总额的比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加大投入,逐步提高国家安全保障能力。

3.按照共同负担原则建立叠加保费融资机制。建立为全体公民提供基本保费的国家,个人和用人单位缴纳基本保费,个人和用人单位选择缴纳补充保费,地方政府提供补贴保费,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提供救助保费,各类保费叠加,职工保费是在居民保费基础上叠加的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机制,让每个中国人都拥有一个基本医疗账户,享受基本医疗保障。

4.化繁为简,集约高效管理基本医疗保险服务。目前,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农民基本医疗保险由两个部门管理,实行双轨制运行。存在人身保险关系流通不畅、衔接不便等弊端。优化管理方式,提高服务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更加便捷地服务群众,应该刻不容缓地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建议加强基本医疗保险信息网络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建立一个部门管理、一窗口集中服务、一卡全国通用、城乡通行的基本医疗保险服务管理机制。农村一体化经营。

5.运用价格杠杆调节基本医疗消费行为。从价格和服务上调整医疗取向,引导患者小病到小医院、大病到大医院。大力加强乡镇、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其价格低廉、就医及时便捷的优势,突出其在基本医疗中“第一门诊”和“基层医疗”的作用。

6.实施医保、医疗、医药统筹改革。要综合施策,解决侵蚀基本医保基金“过度用药”、“用药过多”、“药价过高”三个顽疾,消除浪费,确保有限的医保基金发挥更大效益。

谢谢你们!

相关推荐:
  1. 在线咨询
  2. 医院预约
  3. 价格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