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卑未敢忘师恩(位低未敢忘忧国)

栏目: 护理 编辑: 争兴健康网 浏览量: 873

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被视为一种无与伦比的高尚情操。孔子曾说过:“孝,德之本”。在孝敬老人、立嗣方面,邓小平这位一代伟人堪称中国人民的典范。

小平的生母早逝,其父邓绍昌随后与嘉陵江船工之女夏伯根结婚。由于家境贫寒,她从未上过学,是个“大混混”。但小平从来没有忽视或瞧不起她。相反,他把她当作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对她尊重、孝顺。不仅年轻时如此,即使到了高位之后也没有改变。继母的弟妹也相处得很融洽,这让后母满心欢喜。

位卑未敢忘师恩(位低未敢忘忧国)

夏宝根嫁入邓家后,生下三女邓贤群不到一年,丈夫就去世了。但她并没有放弃,而是擦干眼泪,勇敢面对。她不畏艰难困苦,料理家务,抚养孩子。小平很尊敬继母,继母和他的父亲一样,为人正直、勤劳、善良、忠诚。

1920年,15岁的小平告别亲人,从重庆朝天门顺江而下。他先到法国勤工助学,后投身革命工作,一待就是29年。1949年,他与刘伯承率领数十万刘邓大军南下,一举解放川、康、云、贵,并在山城安营扎寨。45岁时,他已成为西南最高领导人——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区政治委员、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

由于儿子是共产党的高级干部,夏伯根在解放前的漫长岁月里遭受了很多压迫和折磨,小平对此感到深深的愧疚。局势一稳定,他就想带着继母去重庆。1950年代初期,我在西南军区总部工作时,曾听有人说“邓政委的母亲还在,已经派人到广安接她了”。很快又听到:邓政委的母亲被接走了,母子俩见面了,政委高兴得热泪盈眶,说他们再也不会分开了。从那时起他们就一直住在一起。

1952年,大行政区撤销后,小平奉命到北京工作,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国家财经委员会副主任、财政部长。他立即带着继母到北京居住。虽然此时他已经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之一,但他对继母的孝心始终没有改变。小平和卓林经常对孩子们说:奶奶这一生吃了不少苦。你一定要尊重她,关心她,不能惹她生气。在饮食起居方面,两人都十分关心老人,经常询问老人的福利,还帮厨师煮一些老人喜欢吃的川菜。他们还抽出时间陪老人吃饭,搭起龙门阵,让她感到很舒服、很幸福。

“文化大革命”期间,小平被推翻。尽管他无法拯救自己,但他仍然想念老人。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能够和老人一起生活了。即使被送到江西南昌劳改,小平和卓林仍然一如既往地关心老人。为了照顾好年迈的继母和身体不好的妻子,小平几乎承担了家里所有的体力活,从劈柴生火到洗衣服拖地。就这样,三位加起来年龄超过200岁的老人,泡沫与泡沫互相扶持,终于渡过了难关。

无论顺境逆境,邓小平都像照顾自己的亲生母亲一样,尽心尽力地照顾继母,这充分说明了他是一个重德、“虽高而不敢忘孝”的领导人。位置。”

这位伟人,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让东方巨龙适时腾飞,不愧为中华民族的杰出儿子。

相关推荐:
  1. 在线咨询
  2. 医院预约
  3. 价格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