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常见心理问题及处理方式(幼儿园幼儿心理问题案例)

栏目: 护理 编辑: 争兴健康网 浏览量: 108

导言:热爱儿童、尊重儿童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评价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指标。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满足他们的身心需求,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然而,现实生活中,幼儿园老师对孩子“心理虐待”的问题却不少。

所谓“心理虐待”,又称“精神暴力”,是指幼儿教育过程中有意或无意、经常或习惯性发生的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对儿童造成伤害的言行。

幼儿园常见心理问题及处理方式(幼儿园幼儿心理问题案例)

场景一:游戏过程中,孩子报:“老师,XXX打人了!”老师二话不说就说道:“你又打人了,走吧!去小班吧,我们不要你进大班!看看你做了什么好事!”老师拼命地拖着一个孩子出去。

场景二:午睡时间,XXX孩子还没睡。“XXX,怎么又是你?开学以来你就没睡过觉!”“你又动了,你怎么就不能安静地躺在床上,继续这样动动呢?你是不是患有多动症?”!”

场景三:下课后,一个孩子插嘴上课。“你现在说,我给你时间说!”“别说话了?你是哑巴吗?以后其他孩子别理他,让他一个人说话。”

上述情况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一些老师不经意的言行,实际上给孩子造成了“心理虐待”。心理虐待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比体罚更为严重。许多研究表明,遭受心理虐待的儿童更容易误入歧途、犯罪,并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心理虐待问题必须引起幼儿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一)幼儿园教育中心理虐待的表现形式。

1、故意疏远、忽视儿童。疏离、忽视是指教师经常对一些性格孤僻、能力差、不太听话的孩子,或者喜欢给家长提意见的孩子冷眼相待,给孩子造成心理伤害。在我实习的幼儿园里,有一位家长,孩子有事就来找老师请教。老师被家长的意见吓坏了,说“得罪不起,躲不起”,干脆让孩子们做他们该做的事,不予理睬。原本活泼的小女孩变得敏感胆怯。她总是用犹豫的眼神盯着老师和其他玩耍的孩子。

2.威胁、恐吓儿童。有的老师对那些顽皮、犯错的孩子,不是进行积极、耐心的教育,而是威胁他们,“如果你不听我的话,今年春游你就不能去了!”有些老师把孩子们拖到另一个地方。当一个班级被迫起立、露面、睡觉时,另一个班级的老师配合现场教育:“你看,以后再不听话,就被送到其他班级了。”孩子们吓坏了,不敢这么做。出去。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胆怯、害怕的性格,抑制创造力。我实习的班级里有一种“小班恐惧症”。虽然老师控制了他们,但是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3、傲慢浮夸,喜欢算账。有的老师在处理幼儿中的情况时,往往会利用头脑中已有的模式来武断地做出判断,可以说是“对人对事的错误”。另一个例子是第二个场景。老师明显夸大了。孩子从开学到现在,怎么可能一天都睡不着呢?“你这次又打人了,上次你踢孩子的事还没解决!……”这样的话语在幼儿园里经常听到。这些做法极大地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野心,导致孩子自暴自弃,悔改的初心荡然无存。

4、缺乏鼓励,故意贬低孩子的能力。“老师,我想帮你一件事。”孩子高兴地说。“你?不!”孩子伤心地低下了头,离开了。“你学了这么久,还不知道怎么做?这脑子真笨啊!”这样的语言在幼儿园也很常见。这些也会极大地挫伤孩子的志向和积极性,心理上的伤害是不可估量的。

相关推荐:
  1. 在线咨询
  2. 医院预约
  3. 价格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