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精神疾病存在明显的躯体化现象。
一位专业心理咨询师表示,我经常遇到这样的人。患有慢性疾病且长期未痊愈的人。无论他们在医院接受多少治疗,都没有效果,但通过心理调节,他们很容易取得效果。例如,有一个人患有神经性胸闷,长期无法治愈。她去过很多医院,但都找不到原因。后来,在心理咨询中,她发现自己对单位领导不满意。“我心里屏住了呼吸。”正是这股气息,让她胸口发闷。还有一个人,长期头痛非常严重。我发现他是一位基层领袖。工作中,下面的人不听他的,上级的却对他提出要求。他觉得自己与人相处太难了,有些人让他“头疼”。
北京某大医院的一项调查显示,近40%的内科患者实际上存在情绪或心理问题。其中一些人根本没有任何身体疾病。虽然有些人确实有身体疾病,但这些身体疾病也是消极的。情绪引起的所谓“心身疾病”,只要解决了情绪问题,就很容易治愈,甚至可以不用药而痊愈。在患有所谓顽固慢性病的人中,这个比例会更大。
另一项研究发现,对于同样的抑郁症,中国人大多表现出躯体症状,如头痛、失眠等身体不适,而美国人则大多表现出存在性忧虑,如感觉生命毫无价值、失去意义等。
畸形的传统文化培养了一大批“好人”。
心理学专家朱建军表示,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心理差异很大。西方人比中国人更直接地表达负面情绪。如果他们有心理问题,他们更愿意直接对心理学家说:“我感觉很糟糕。”中国人则不然。中国人很少直接表达负面情绪。很多时候,中国人把不好的情绪转化为身体的不适。中国人更愿意表达身体的不适。
之所以中国人比西方人更普遍躯体化,其实和中国文化原因有关。中国人民历来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凡事“和为贵”。当然,这种想法是好的,但发展到后来,就变味了,成为压制人们情感表达的枷锁。
在封建社会,人们不敢向统治阶级表达不满。如果有人胆敢批评皇帝,就会受到惩罚。统治阶级压制人民不满的典型例子就是“文学监狱”。人们不能以“尊长”来表达不满,否则就是“叛国”。妻子很少有权利对丈夫表达不满,否则就会不友善、不温柔。总之,如果一个人向别人表达自己的不满,那么他在人们心目中就是一个不友善的人。
因此,人们以善良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努力压抑自己的各种“不良情绪”,让自己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好人”。也就是说,中国“和为贵”的畸形传统文化,培养出了一大批畸形的“好人”。这些人性格软弱,从来不敢表达自己的不良情绪。他们或他们重视人际关系,但他们不知道如何与他人相处。于是他们采取了一种简单化的人际交往方式,就是尽量与人为善,出现矛盾时尽量妥协。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他们都是善良的人。我们的文化也支持他们这样做,认为这是一个善良的人。这就是所谓传统的女性中的“贤妻良母”和男性中的“好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