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商务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国家税务总局、质检总局、林业局、国家税务总局等七部门食药监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在餐饮与饭店业开展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一次性筷子的生产、流通和生产。监督回收过程,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至此,多次被禁止的“一次性筷子”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
为什么那么多餐馆提供一次性筷子,那么多消费者明知一次性“卫生筷子”不卫生,却热衷于使用一次性筷子?记者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市民不知道一次性筷子也有保质期,成都中式快餐店、面馆、小餐馆等餐饮场所使用的一次性筷子均没有标注保质期。外包装上。一双小小的一次性筷子的背后,不仅纠缠着商家的经济利益,还牵涉到人们的消费习惯。
记者调查
一次性筷子在批发市场大多“裸露”出售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五块石食品批发城。这里散布着10多家专门经营一次性用品的大大小小的商店,一次性筷子在这里供不应求。
记者以开餐馆为名,询问是否有一次性筷子。“产品有高端、低端都有。”老板热情地推销自己的产品。低档筷子没有任何包装,也没有标注生产厂家或生产日期,但非常洁白干净。用绳子绑起来,直接放在编织袋里。老板说,一包大约有2000双筷子,售价40元。如果是老顾客的话还可以更便宜,每双有1毛钱以上的折扣。
“目前,大多数餐馆都使用裸筷,不带套的杨木筷子每100支售价2.5元,带套的则更贵。”老板说着,从摊子底下拿出一个编织袋,带出一团烟雾。打开袋子,里面是套着皮套的无外包装的一次性筷子。“质感很好,虽然没有包装,但价格便宜,我们一天拿几件。”老板说。
“出口转内销”已大部分到期
记者注意到,老板提到的中档筷子,包括质地稍好一点的桦木筷子,都套着塑料袋。高端产品每100双采用塑料袋包装,每双筷子均配有单独的塑料袋,并附赠牙签一根。
“这些都是出口转内销的,每双3500双,售价90元。”老板说,这些筷子不仅有条形码、产品名称、生产材料,还有生产日期。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6年颁布的《食品用包装容器工具等实施细则》规定,一次性用品的最小包装单位应标注产品的保质期。
性筷子的保质期长达4个月。这些所谓的“出口转内销”的筷子虽然保留了生产日期,但其中很多已经过期几个月了。
老板说,选择一次性筷子没必要太讲究。好的筷子本来就是白色的,而劣质的筷子则经过漂白,普通食客根本看不出来。
几乎所有的小餐馆都有一次性筷子
昨日中午,记者走访成都多家餐厅和酒店发现,较大的餐厅均使用可回收塑料筷子,而小餐厅则几乎全部提供一次性筷子。无论是在小餐馆就餐,还是叫外卖,顾客使用的都是一次性木筷,没有任何包装,裸露在外。也有一些小店的桌子上放着可重复使用的筷子。只有当顾客询问是否有“一次性筷子”时,他们才会拿出来,这有点像“捉迷藏”。
城东一家小餐馆里,老板说一次性筷子应该有保质期,“没听说过”。
餐厅老板表示,虽然店里有可回收的筷子,但很多顾客因为不干净而觉得脏,所以不如一次性筷子受欢迎。
然而,在市内一些中高档餐厅,记者看到统一摆放消毒餐具,但一次性筷子不见了。“我们早已告别一次性筷子时代了。”一家餐厅负责人告诉记者。
食客认为“卫生筷子”很干净
在沿街的另一家餐馆,正在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小李告诉记者,比起普通消毒筷子,他更喜欢一次性筷子,因为这样的筷子“从来没有进过别人嘴里”。
采访中,记者还注意到,学生已成为使用一次性筷子的主要消费群体。当被问及原因时,不少学生表示,“主要是为了方便!”另外,即使是选择消毒筷子的顾客,拿到筷子后,很多人也会从桌上的水壶里接热水。烫筷子,有的甚至用醋把筷子从头到脚“淋”。
部门回应
质监局督促企业规范产品包装
四川省质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次性筷子的生产材料包括竹子和木材。不同类型的一次性筷子有不同的生产工艺和储存方法。一次性筷子的保质期很难统一标注。在销售过程中,很多经销商和消费者并不关心“保质期”。四川省质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督促企业按照国家规定严格规范产品包装标识。
餐饮协会回应通知倡导企业自律
“从资源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思考
我不赞成使用一次性筷子。四川省酒店餐饮娱乐行业协会会长何涛表示,过去发起“筷子行动”是为了鼓励食客自备筷子,餐馆也尽量不提供一次性筷子,但很少有成功。“今后,我们会要求餐饮企业积极响应这一通知,行业协会也要倡导企业自律。”何涛认为,要对一次性筷子说不,不能靠食客自己选择,因为他们被动地接受服务。相反,我们应该依靠餐饮企业从提供服务的根源上消除一次性筷子。如果餐馆不提供,消费者自然不会使用一次性筷子。
其他热点新闻链接:
山西疫苗负责人获赠好出行车未受处罚
世界杯球员伤情全面回顾
世界杯期间健康饮食指南
夏季女性穿热裤易患妇科病
不要沉迷于阿胶。阿胶只是残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