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积极、快乐的情绪有利于婴幼儿智力的发育和影响,能促进婴幼儿潜能的开发,有利于活泼、开朗、信任、自我等良好人格特质的形成。信心。那么,如何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呢?
首先,家长要给孩子充足的玩耍时间。
如果说在婴幼儿生命的第一年,满足孩子的生理需求很重要,那么对于2、3岁的孩子来说,满足他们的心理和精神需求就更重要了。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童年最重要的心理需求之一。游戏不仅有趣,也是婴幼儿认识世界、适应环境的重要方式。
对于婴幼儿来说,玩耍是一种学习,而且是一种更重要、更恰当的学习。婴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大脑和身体各器官都处于活跃状态。这是大脑统一指挥下协调的身体活动,有利于婴幼儿动作的协调发展。各种知识技能的强化训练挤压了孩子们的玩耍时间,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许多研究表明,过度学习、缺乏游戏时间和空间是孩子出现“感觉统合障碍”、厌恶学习的重要原因。
其次,家长要为孩子与同龄人交往创造条件。
许多研究指出,婴幼儿在与同伴交往时表现出更多、更明显的积极情绪模式,积极的言语、表情和动作明显增多,情绪更加活泼、愉悦。如今,独生子女普遍感到孤独。家长可以带孩子去拜访亲戚朋友,鼓励邻居的孩子去拜访,为孩子创造与同龄人交朋友的机会。
第三,父母要积极参与孩子的养育。
在传统的育儿观念中,0-3岁婴幼儿的抚养往往是母亲的责任,父亲的角色可有可无。近年来,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婴儿与父亲的互动对于婴儿良好人格和品质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父亲参与抚养的婴儿更加聪明、聪明、好奇和快乐。
父亲的参与是婴幼儿积极情感满足的重要来源。对父亲与婴幼儿互动的观察研究发现,父亲与婴幼儿玩的游戏比较刺激、刺激、多样,常常让孩子咯咯地笑,让婴幼儿感受到更大的幸福感和幸福感。满足,更加开朗。
第四,父母要用自己积极、快乐的情绪去感染孩子。
父母的情绪会影响孩子。因此,父母不应该把自己在婚姻、工作、社交生活中的挫折发泄在孩子身上。有些新手妈妈无法适应宝宝出生后的新变化。他们经常感到非常疲倦、睡眠不足和抑郁。但。只要父母保持爱心和耐心,就能为孩子营造温馨幸福的家庭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