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主动脉夹层护理ppt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主动脉夹层护理ppt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去医院见习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见习、见习,顾名思义‘就是将课本所学知识,通过临床所见,更能习惯性的掌握’。所以说医学生在见习期间,不但要记录重点,更加要用心去看。
要知道,还未完成专业课程学习的你,与已经进入实习阶段的同学是有所区别的。大部分时间医生将面对填写化验单、写病程记录,或者跟着带教老师查房等工作。护士就是每天换下吊瓶、铺铺床什么的。每天重复的做着一件事情,是不是很无聊?没错,我曾经也是这样认为的。但是请记住,这只是漫漫医学路的开始。仅此而已。
太过教条的话,不必再说。希望见习期的你们,不要因为枯燥、重复、乏味的见习生活,而自暴自弃,怨天尤人。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坚持走下去。要问见习期是怎样的体验。无非就是‘耐住性子、不去计较、认真干活’。希望你能慢慢体会。
欢迎关注~留言。(以上图片、来源网络)
说说我的亲身体会吧。
2010年大三暑假期间,我和班里的几个小姐妹在老师的带领下去了武汉军区总院见习,为期两周。我和同宿舍一个女孩被分配到急诊科。
因为当时还没有考执业证,所以我们的见习主要以“看”为主,这也是为了我们的毕业论文收集临床素材。
武汉军区总院的急诊科,到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恐怖”。医生护士讲话几乎都是靠“喊”,武汉地方话本来就如同吵架一般,让我一开始极为不适,总觉得我的老师又在跟患者吵架。除了声调,语速也是快的惊人,大多数时候老师还在给病人换药时,另一个病人已经开始大叫了。除此之外,武汉集纳了周边多个省市的病人,在那里我头一次觉得方言比英语还难懂。
在那里的两周时间,我切身体会到了临床医护人员的工作非常不易。一方面是工作强度,另一方面是社会压力。病人源源不断,床护比却严重不足。经常看到医生连续上了8小时门诊和12小时夜班后还在科室看病人,写病历。也经常看到早上8点下夜班的护士,到了中午还在病房忙……
两周的时间里,我见过喝农药拒绝洗胃在急诊科大骂大叫的少妇;见过年纪轻轻割腕自杀殉情的高中女生;见过意外怀孕的50多岁老人;见过打狂犬疫苗将裤子全部脱的光溜溜的变态老外;唯一的一个夜班,60多岁肝硬化晚期的男性病人指着我老师说她背上背了一个满身是血的孩子(实际上什么都没有),吓得我到现在想起来都脊背发凉……
我们一共去了14个小姐妹,其中有6个回到学校后明确说以后不会从事护理这一行(后来有两个人留校任职,另外4个都出国了)。
总之,14天的见习让我很“失望”。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现实医院里根本由不得你思考从哪一根血管下手。而护理礼仪给我们呈现的纯洁的燕尾帽,昂首挺胸、仪态端庄,根本与临床大相径庭。没有哪一个护士的燕尾帽的端端正正戴在头上的!没有哪一位护士笑容和蔼、慢条斯理的跟病人讲解病情!你只会看到撸着袖子,头发丝儿湿哒哒贴在脸上、一路小跑穿梭在病房的“大嗓门”!
大一大二的课程偏重理论,临床知识接触较少,一开始实习的时候很多事情不懂非常正常,不用太过担心。老师们会在实习前对学生进行统一培训,一定要仔细听,牢记注意事项,知道什么该说什么该做。毕竟大家正处于初级入门阶段,多看少说,了解医院日常工作比学习知识更重要。
实习前准备好红笔、蓝黑笔、小笔记本,随时问题随时记录。
有条件的话可以携带一个听诊器,以备不时之需。可以带一些相关书籍,如内外科住院医师手册,临床上如果遇到自己感兴趣的病人,可以先自行翻阅书籍,对该疾病有一个大概了解,然后可以尝试与病人聊聊病情,聊天时注意医患沟通技巧。通过这种形式的聊天,不仅可以帮助你加深对该疾病的记忆,还可以理论联系实际,由临床现象追根溯源,反推出病理生理改变,做到举一反三。
其实,以上的建议都是比较官方的说法,总结成一句话,只要你在这个过程中学过用眼去观察,用心去体会,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足矣~(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陈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主动脉夹层护理ppt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主动脉夹层护理ppt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