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当心律失常时该如何护理呢?
心律失常患者,日常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精神的紧张和疲劳,生活要有规律,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饮食要清淡,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另外应当足量足疗程服用药物。参松养心胶囊是治疗心律失常的代表性药物,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孩子心率失常,家长如何护理?
如果宝宝心脏的心肌细胞兴奋性、传导性和自律性等电生理发生改变,也就是心脏激动的形成、频率或传导不正常,都可形成心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有原发性和继发性的,其中继发性如: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等心脏疾病可引起心律失常,还有一些药物、毒物、电解质紊乱(低钾、高钾、高血钙)、心脏手术以及过度疲劳紧张等非心脏疾病也可引起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按发生原因可以分为三大类:激动形成失常、激动传导失常、激动形成和传导失常并存。主要有早搏、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以及心力衰竭等情况。
宝宝心律失常主要症状有心悸、胸闷、不适、烦躁不安、呼吸急促、面色苍白、乏力、头昏,虽然心律失常大多数没有健康危害,但是严重的可导致晕厥、休克、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在照顾宝宝过程中,家长可以听听宝宝的心跳,摸摸宝宝的脉搏,如果发现心跳声不均匀,或者是脉搏时快时慢,要注意宝宝是否有心率失常的可能,如果加之宝宝并伴有心悸、胸闷、不适、烦躁不安等症状,应带宝宝去正规的医院诊治。对于小儿心律失常,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不会耽误病情,并有利于该疾病的预后。
患有心律失常的宝宝,家长应加强护理。饮食上应清淡饮食,忌暴饮暴食,注意不要吃辛辣、油腻的食品;平时让宝宝多静养,不要让宝宝过度疲劳,过度紧张,避免情绪波动较大,或者身体上、精神上的刺激或压力过大,不宜做剧烈的体育运动;家长须配合医生治疗,遵医嘱,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平时留意观察宝宝的身体症状,如果症状加重或出现紧急情况,须及时送医院。
如何减少心律失常发作?
上海市胸科医院心内科李若谷副主任医师回答:
1.防暑降温。天气闷热时,室内可开启空调,但时间不宜过长,温度以25℃左右为宜,时常开窗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既要避免暑热,也要注意避免造成室内外温差较大,因为伤风感冒容易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律失常。
2.合理运动。宜在清晨天气较凉爽时进行体育锻炼,强度适量,时间不宜过长,以减少心脏负荷,降低心脏氧耗;天气闷热时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3.饮食清淡。夏季人体消化功能减退,应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尽量避免浓茶、咖啡和烟酒。
4.规律生活。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平和、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遇事无论大小都不要急躁,避免情绪激动。
5.正常成人的心率保持在60~100次/分,成人心率每分低于60次就属于缓慢性心律失常,而高于100次就属于快速性心律失常,缓慢性心律失常和快速性心律失常在治疗方法上也是不同的。常见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等,患者常常表现为头晕、胸闷、乏力、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重者可反复晕厥,这类患者常需要通过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来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会感觉到“心脏快跳到喉咙里了”,最常见的疾病有预激综合征、阵发性室上速等,患者多需要通过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还有一部分晕厥或突然意识丧失的患者,需要明确有无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发生,心脏自动复律除颤器(ICD)是目前治疗此类心律失常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6.做好自我管理。坚持服药,避免自行减药、停药,如果要改变药物需事先咨询专业心内科医生。关注血压、脉搏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就医。需要提醒的是,有些心律失常患者自身没有明显感觉,仅有心电图改变,因此,建议心脑血管疾病高风险人群,即使只出现轻度症状也应尽快就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