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婴儿喂养指南(2020婴儿喂养指南)

栏目: 护理 编辑: 争兴健康网 浏览量: 542

年轻妈妈们按照约定时间聚集在某商场大堂,公然掀起衣服在人群中哺乳,五分钟后散去。本周,广州、武汉、沉阳等城市的妈妈们举办“哺乳快闪”。

以引人注目的快闪形式呼吁人们关注母乳喂养,源于当前不愉快的母乳喂养环境。

2019版婴儿喂养指南(2020婴儿喂养指南)

国家卫计委201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16年来我国母乳喂养率下降了近40%。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为27.8%,其中城市为15.8%,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妈妈们此时的快闪并不是一时兴起。每年8月1日至7日被国际母乳喂养行动联盟指定为“世界母乳喂养周”。因此,目前全球已有120个国家参加了这一赛事。

从母亲怀孕到婴儿两岁生日这段时间是国际公认的建立健康生活的关键时期。婴幼儿营养领域的相关研究也被称为“生命最初1000天”理论。

此阶段的营养状况不仅影响孩子的身体和智力发育,而且与孩子成年后慢性病的发病率也显着相关。1,000天的营养相当于37,000天的生活质量。

8月1日,由雀巢营养科学院、雀巢旗下惠氏营养品协办的“雀巢:千日优护一生,让每一个宝宝都能得到母乳的保护”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以及中国营养学会的专家们详细介绍了母乳的独特优势。

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副主任王志旭教授表示:母乳喂养有助于妈妈恢复体形,促进血液凝固,减少产后出血。它还可以减少产后抑郁症并降低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对于婴儿来说,在新生儿阶段,母乳中含有的免疫因子、益生菌和益生元可以帮助建立免疫屏障,降低过敏风险。它还可以传达食物的味道,以便更好地接受辅食。从长远来看,除了对智力的影响外,它还可以降低未来患肥胖症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杨晓光研究员强调,母乳的成分是动态变化的,始终满足婴儿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因为在哺乳的不同阶段,母乳中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可以自动调整,以适应宝宝的生长发育。只有母乳才能为宝宝提供最佳的蛋白质组合,牛奶和配方奶粉都无法与之媲美。

无独有偶,中国营养学会近日正式发布了最新版本《婴儿喂养指南》。这是给您的一些“干信息”。

1、产后尽快开始母乳喂养,坚持新生儿的第一食物是母乳。产后尽早让宝宝反复吮吸乳头也是确保成功纯母乳喂养的关键。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口初乳是最有营养的,有助于预防宝宝过敏,减少新生儿黄疸、体重减轻和低血糖的发生。

如果出生后体重减轻不超过出生体重的70%,则应继续纯母乳喂养。

吸吮前无需过度擦拭或消毒乳头。事实上,母乳喂养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让更多的细菌移植到新生儿体内。

2、6个月内坚持纯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可以满足婴儿6个月内所需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希望每个妈妈都能用爱去坚持。03个月按需喂养,双侧乳房交替喂养,这样乳汁的分泌会更充分、更好。每天喂6-8次或更多。

坚持让宝宝直接吸吮母乳,尽量不要用奶瓶间接喂养人工挤出的母乳。宝宝4个月后,妈妈经常要回去工作,所以此时最好用勺子代替奶瓶来吸出母乳。你好。如果特殊情况需要在6个月前添加辅食,应咨询医生或其他专业人士后慎重决定。

3、适应喂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0到3个月喂食6到8次甚至更多,但3个月后我们希望逐渐从按需喂食模式增加到定时喂食模式。这对于饮食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

当饥饿引起哭闹时,应及时喂食。一般每天可以喂6-8次甚至更多。不要强求喂奶的次数和时间,尤其是3个月前的宝宝。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少喂奶次数,养成定时喂奶的良好饮食习惯。当宝宝哭闹异常时,应考虑非饥饿原因,并积极就医。

4、出生后几天内开始补充维生素D。不需要补钙。一般来说,母乳中维生素D的含量应该在20到40国际单位之间,但我们的宝宝需要的是400国际单位,所以依靠母乳很少能满足最低需求。

母乳可以满足宝宝骨骼生长对钙的需求,而不需要额外补充钙。

建议新生儿出生后肌注维生素K1,尤其是剖腹产后出生的新生儿,因为担心缺乏维生素K引起出血。虽然发病率不是特别高,但是发病却非常严重。对整个生命和智力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5.当无法进行纯母乳喂养时,婴儿配方奶粉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当宝宝患有某些代谢性疾病、奶妈患有某些传染病或精神疾病、乳汁分泌不足或无乳汁分泌等而无法进行纯母乳喂养时,应遵照医嘱,选择适合1-6岁的配方奶。应该选择婴儿。1个月大婴儿的配方奶喂养。

普通奶粉、成人奶粉、蛋白粉、豆奶粉等都不适合直接给宝宝喂养。

6.监测身体指标,保持健康成长。身长和体重是反映婴儿喂养和营养状况的视觉指标。6个月龄前每半个月测量一次身长和体重。病后恢复期间,可增加测量次数。同时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儿童生长曲线》进行判断。

婴儿的生长发育有其规律和个体差异,也有周期性波动。没有必要将增长指标相互比较。母乳喂养的婴儿的生长速度是最好的。

相关推荐:
  1. 在线咨询
  2. 医院预约
  3. 价格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