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后不到一年半,国家级机构再次就三聚氰胺发声。
1月30日,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办公室召开2010年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视频会议,要求各单位采取坚决果断措施,主动作为,深入查处食品安全隐患突出。
记者调查发现,食安办点名的5家企业中,唯一一家拥有自己的牛奶生产基地的是山东淄博绿赛尔乳业有限公司,被曝光后已更名并仍在从事生产。在生产中。该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切运转正常”。其他企业仍在使用2008年未销毁的问题奶粉作为生产乳制品的原料。
对于2008年市场上时不时出现的问题奶粉原料,资深乳业分析师王丁棉推测,可能还有10万吨毒奶因各种原因没有销毁。
警钟再次响起
各地秘密调查一个月
三聚氰胺安全警报尚未完全解除。
会上,食品安全办曝光了2009年产品三聚氰胺超标的5家企业,分别是上海熊猫乳业有限公司、陕西金桥乳业有限公司。陕西金桥乳业)、山东淄博绿赛尔乳业有限公司、辽宁铁岭五洲食品有限公司、河北唐山市乐亭县开达制冷厂。食安办还透露,这些企业生产的涉案超标产品均采用2008年未销毁的问题奶粉作为原料生产乳制品,其性质十分恶劣。
其中,上海熊猫乳业一个月前在上海市食品安全联席会议上被披露,而该案早在2009年4月,即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半年后,就被上海相关部门查处。
记者还了解到,食安办曝光这一系列事件前一个多月,已责令全国各省市彻查上海熊猫乳业、淄博格林赛尔、五洲食品等企业三聚氰胺超标情况。科达制冷厂。这也表明,调查已在全国范围内秘密进行了一个月。
尽管频频重拳出击,三聚氰胺为何屡禁不止?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最新进展
问题乳品企业会改头换面继续生产吗?
“我们公司已经注销了。”淄博格林赛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作为此次食安办披露的五家企业中最为“特殊”的,淄博格林赛尔拥有自己的奶源基地,可以使用该公司的原奶进行加工生产,而其他四家企业则必须从其他企业获取。公司。公司采购奶粉原料进行加工生产。在淄博格林赛尔的网站上可以查到,2003年该公司固定资产达到5860万元,年销售收入2.5亿元。
尽管食品安全办此前已接到秘密调查通知,但记者发现,在该公司主页上,该公司于2009年12月21日仍在招聘新员工,招聘的职位从秘书到车间工人等各不相同。这似乎有点奇怪。奇怪的。
2月1日,记者首先致电该公司办公室希望进行采访,得到工作人员回复称该公司已被取消。不过,当记者随后以消费者身份致电该公司市场部时,却被告知牛奶订单依然有,公司“经营正常,生产有序”。
一家本该走在舆论前沿的公司为何还要公开生产?
“Greencel公司确实已经注销,这里是康之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月1日,格林赛尔办公室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该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市面上已经没有Greencell了,只有康智多。
山东康之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也是一家乳制品公司,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是国家农产品[15.08-2.58%]加工示范基地。
记者当天致电康智多进行采访。该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康之多与格林塞尔并无实质性关系,但双方有协议,格林塞尔可以使用康之多的“品牌”。
该人士称,Greencell确实已被注销,但实际上仍在使用康之多的注册号进行生产。不过两家公司的产品并没有任何关系,只是通过一些协议这样规定的。
正如此次披露的五家乳企中最为特殊的一家,格林赛尔最大的疑问在于,其产品超标的原料究竟是2008年未销毁的劣质奶,还是该公司生产的最新原料奶。自己的奶源。
2月1日,记者试图联系该公司负责人,但总经理室有人在得知记者的来意后挂断了电话。
问题追踪
不知名奶粉供应商是否毒害市场?
那么,问题可能出在哪里呢?
“我们工厂是好的,但加工所用的奶粉原料存在问题。”1月20日,记者采访科达制冷厂一名工作人员时,工作人员也这么表示。但2月1日记者再次致电该人士时,电话却无法接通。
据了解,上海熊猫乳业、五洲食品、科达制冷厂均使用2008年的问题奶粉为原料进行加工,最终产品被检出三聚氰胺超标。
其中,2009年12月31日,上海市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声明称,上海熊猫乳业涉嫌使用有毒回收炼乳进行繁殖。该公司还因生产、销售三聚氰胺超出国家标准的乳制品而被起诉。
1月20日,五洲食品相关工作人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公司已不复存在,其产品原料也来自其他公司供应的奶粉。
经过多日调查,记者发现,上述企业的产品均使用了其他不知名小企业提供的问题奶粉,而这些奶粉供应商一般都是本地企业,除了当地人之外,基本无人知晓。
经过2008年的严格检查,为什么这样的企业仍然存在,并继续加工和使用2008年的“毒奶粉”?
“大企业没有问题。主要问题是一些当地小企业缺乏足够的监管,从而钻了空子。”国内某知名乳品企业高层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介绍,2008年有毒奶粉销毁的重点是召回和销毁市场上的产品,而有毒原料的销毁则不一定那么严格。
对此,上述资深人士表示,当时针对市场上的产品采取了更多的行动。召回后,该产品已在质监部门的监督下立即销毁。
如果只注重销毁超标产品,那些“有毒”的原材料都去哪儿了?这位高级官员告诉记者,一般来说,大企业不会出现问题。“国家企业必须接受全国范围的监管。现在检查这么严格,三聚氰胺已经是必须检查的项目了。如果使用有毒材料,马上就会被发现,企业不会冒险做这样的事情。”但他也认为,对于一些小企业,尤其是本土企业来说,如果当地监管力度不够,只在某些地区进行销售,即使出现问题也可能很难被发现。
值得注意的是,食安办此次披露的几家企业均符合上述描述,且均为当地小企业。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全国范围内都进行了严格检查,但涉及范围过大、区域过广。难免有一些“有毒”奶粉未被检出。
行业专家
可能仍有10万吨毒奶未销毁
自“三鹿奶粉”事件以来,上述五家企业的出现,意味着我们还没有彻底告别三聚氰胺的幽灵,市场上还剩下多少“毒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王丁棉认为,对于目前发生的产品三聚氰胺超标事件,首先要弄清楚问题出在哪里。“到底是原来的毒奶重新出现在市场上,还是产生了新的毒奶,这是一个需要首先澄清的问题。”
对于新生产的原奶三聚氰胺超标,王丁棉表示可能性不是很大,但他认为“饲料安全问题必须认真对待”。王丁棉告诉记者,“目前,很多小企业还存有2008年的劣质牛奶,但他们不敢卖,但可能会卖给饲料经销商。最终,三聚氰胺通过饲料传染给了奶牛,然后就过去了。”到产品。”
对于2008年事件遗留下来的“毒奶”,王丁棉表示,肯定存在。
王丁棉介绍,“三鹿奶粉”事件爆发前,部分经销商手头还存有大量“毒奶粉”。事件发生后,他们并没有按照要求销毁。
“这些人认为一年后控制会放松,所以他们现在就卖掉。”王丁棉表示,陕西金桥乳业、上海熊猫乳业也应该如此。“早在去年6月份,就有经销商来找我,说他手头有5万到6万吨三聚氰胺奶粉,问他是否可以低价出售。”王丁棉立即质问他,“这是违法行为”,他说。
“据我预测,‘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市场上还有约10万吨毒奶粉没有销毁。”王丁棉推测道。
其他热点新闻链接:
当心!打领带就能“打败”近视眼!
60%职业女性性欲低下,是男人的“错”吗?
谁来“喂养”农民工的性饥渴?
2010年最令人担忧的10大产品,看看你身边有几种!
震惊!男性也会患卵巢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