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购买乳制品时,我们经常会看到“复原乳”或“复原乳”的字样,但你真的了解复原乳的含义吗?
4月1日起,农业部发布的用于检测判断复原奶的《巴氏杀菌乳和UHT灭菌乳中复原乳的鉴定》标准》将正式实施。这一标识标准的实施,能否让昔日害羞的恢复奶在市场上堂堂正正公开地明确自己的身份呢?
活动
复原乳检测标准修订实施
复原乳,又称还原奶,是指将新鲜牛奶经过灭菌、高温干燥制成奶粉,然后与一定比例的水或牛奶混合,还原成液态奶的乳制品。通俗地说,复原奶就是通过奶粉调配而成的牛奶。但我国规定低温巴氏奶绝对不允许用奶粉冲调。
据农业部官方消息,前述《标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乳及乳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修订农业部新增加了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呋喃啉的方法,对原乳果糖测定方法进行了修改,可缩短检测时间,提高检测效率。经多家检测机构验证,《标准》可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据专家组介绍,《标准》选用的标记物——为糠酸和乳果糖,这两种物质都是原料奶中含量极低的物质。奶粉作为乳品行业的乳原料,还原后必须经过至少一次热灭菌。因此,复原乳制品所遭受的热损伤程度比原奶制成的乳制品更强。《标准》的检测原理是基于原料奶、巴氏灭菌奶、UHT灭菌奶和奶粉生产过程中呋喃啉和乳果糖的显着差异变化。通过测定呋喃啉和乳果糖的含量,并根据比例建立模型来判断巴氏灭菌奶和UHT灭菌奶中是否添加复原乳。因此,修订后的标准能够准确鉴别复原乳。
修订后的《标准》取代了此前已有10多年历史的农业行业标准NY/T939-2005。
早在200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布了《关于加强液态奶生产经营管理的通知》号文。该通知要求,自当年10月15日起,所有用于生产加工灭菌奶、酸奶等产品的复原乳,无论数量多少,一律禁止使用。即日起,生产企业必须在其产品包装上明确标注“复原奶”。
然而,尽管新规出台,但当时我国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并没有复原乳检测方法的标准。随后,农业部组织专家组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了《巴氏杀菌乳和UHT灭菌乳中复原乳的鉴定》标准。该标准提出了根据液态奶中糠氨酸和乳果糖的含量判定巴氏灭菌奶和超高温灭菌奶是否含有复原乳成分的技术路线。
农业部当时表示,该方法经多家乳品检测机构验证,准确、稳定、重复性好,符合检测技术标准要求。该标准的颁布,填补了我国复原乳检测空白,突破了监管添加违禁复原乳和复原乳标签错误的技术瓶颈,维护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背景
复原奶横行,摧毁国内养殖业
国家十多年前制定的复原奶标签政策并非没有目的。那么,10年前的复原乳检测标准和相关标签政策在市场上执行情况如何呢?
据业内人士透露,我国不少企业采用浓缩全脂奶或全脂奶粉加水按比例调配成复原奶。乳制品行业专家王丁棉表示,为了降低成本,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进口工业奶粉调配复原乳已成为企业的普遍做法。这也成为“倾倒牛奶”、“杀牛”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做法给当地奶农造成了巨大损失。同时,多数企业使用复原奶时没有明确标识,也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据了解,2014年底2015年初,河北、河南、山东、青海、江苏、广东等地频频发生“牛奶浇地”、“奶农杀牛倒牛奶”等事件。内蒙古等地。“牛”现象迅速蔓延并达到高潮。
“原因在于,除了国际供应量增加之外,国内乳企大量使用进口奶粉来还原复原乳。”王丁棉表示,产品结构存在问题,影响了下游原奶收购价格,最终演变成了“倾销牛奶”事件。
“目前国际大包装奶粉国内价格为每吨1.7万元,最低价格为每吨1.4万元。按每吨奶粉可还原液态奶8.5吨计算,使用进口的成本还原奶的奶粉每公斤只要2元,目前国内鲜奶的价格约为每公斤3.4元。”某大型乳品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以250毫升牛奶为例,复原奶的加工成本比鲜奶加工成本低0.35元。多于。“卖的时候价格几乎一样,加工复原奶的利润很客观。”该负责人感慨地说,对于液态奶如此,对于奶粉行业亦如此。
事实上,几年前,行业协会就表示,我国已进入全球奶价最高的行列,“价格较高已成为制约乳制品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王丁棉表示,国内劳动力成本高、饲料成本高是原因。“此外,由于环境和土地原因,国内奶牛养殖行业采用集约化牧场模式,其中包括污水处理、粪便处理等诸多配套项目,成本相对较高。”某大型企业负责人表示。乳业人士告诉记者。市场土地资源丰富,基本采用农民散养养殖模式,成本较低。
参观
市场上的复原奶有很多,但标签却不多。
早在2013年,乳制品行业专家魏荣禄就爆料称,市场上60%以上标注纯牛奶的液态奶可能是用奶粉制成的。消息一出,立即引起广泛关注。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当时我国部分地区的一些企业确实有60%复原奶的可能。现在复原奶的用量有所下降,但比例仍然不小。
王丁棉告诉记者,奶粉除了用作婴儿奶粉的原料外,还用于冰淇淋、雪糕、饼干、糖果等速食食品的加工;此外,还用作风味奶、含乳饮料、乳酸菌饮料等。辅料;其次,作为液态奶还原的原料。
王丁棉说,去年我国进口了65万吨大袋奶粉,加上我国生产的奶粉142万吨,加起来达207万吨。
“去年我国原奶产量为3755万吨,按照1:8.5的比例计算,去年国产奶粉142万吨消耗原奶约1200万吨。加上农户的各种消费等零售量方面,还有剩余原奶约2350万吨,主要用于加工巴氏奶、常温奶、酸奶等。”王丁棉说。但去年我国乳企生产的液态奶总量为2850万吨,这意味着从奶粉中减少了至少500万吨液态奶,相当于奶粉使用量近60万吨,占去年奶粉总量207万吨的30%左右。
但记者调查发现,市场上真正贴上“复原奶”标签的产品少之又少。记者只发现,旺旺牛奶上标注着醒目的“复原乳”字样,味全风味发酵乳的外包装上也标注着“复原乳”字样。此外,其他品牌,无论是常温纯奶还是低温巴氏奶、酸奶,其成分表上都标注有“生奶”。
公司不给它贴标签是因为他们担心卖不出去。
既然数据显示,复原奶仍然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为什么在销售的产品中却很难找到带有“复原奶”字样的液态奶产品呢?
对此,王丁棉表示,虽然农业部在10年前就出台了复原乳鉴定标准,并声称突破了技术瓶颈,但事实上,业内人士都知道,当时的检测标准并不是特别有效。这给了企业不贴上“复原奶”标签的勇气。
“反正也很难辨认。”王丁棉说。此外,复原乳还经过两次超高温加工,先从原料奶生产奶粉,再从奶粉加工成牛奶。虽然安全,但营养成分损失比较大。但如果直接贴上“复原奶”的标签,产品可能不好卖。
据悉,在2015年10月15日复原乳标签政策正式实施之前,市场上不少企业用奶粉还原酸奶,并在配料中标注“奶粉”。不过,该政策正式实施后,味全成为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在产品上明确标注“康复奶”标识的企业。但该公司贴上诚信标签的行为,引起了消费者对“复原奶”概念的一些误解,味全销量一度下滑。
专家意见
乳房恢复丰胸的出现需要政策调整
那么这个新标准出来后,回收奶会全面上市吗?王丁勉对此并不乐观。他表示,暂且不说这个标识方法是否确实有效,就说这个标准只是一个行业标准,而且是农业部发布的,市场监管职能不在于农业部。政府相关部门能否协调管理也是一个问题。
“奶量减少的问题解决不了,单纯依靠市场调节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奶农的养殖问题。”王丁棉表示,这个问题虽然很大,但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
王丁棉表示,建议乳制品企业落实两项政策。一方面,对企业采购和使用的本地原奶数量实行登记和公示制度。这样,如果该公司使用80吨鲜奶,就生产100吨。对于液态奶,它含有多少还原奶一目了然;另一方面,使用当地奶源生产产品的企业则获得税收减免。这一方面迫使国内企业积极利用国内奶源,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外的价差,从而解决了国内奶源问题。
“如果再出现乳品企业拒绝接受奶农合格牛奶的问题,政府可以立即取消其生产资格。”王丁棉认为,既然政府给公司颁发了生产许可证,公司就有权利、有义务收购奶农的牛奶。牛奶,因为奶农根本没有生产加工能力;如果乳制品企业坚持使用进口奶源,政府可以为其重新发放生产许可证,并用与使用国产奶源不同的政策法规进行监管。企业。
消费建议
根据不同需求选择奶制品
“目前,消费者对复原奶的抵抗力远不如10年前。”王丁棉说。从国家政策法规来看,复原奶是允许存在的,当然也是有必要存在的。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奶源主要集中在八个主产区。全国20多个省市仍缺乏鲜奶来源,只能依靠复原奶来弥补。
“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自己想要的产品。”王丁棉说。如果追求更高的营养成分和更新鲜的口感,建议使用当地区域低温奶品牌;如果对这些没有特别的追求,复原奶也是一种选择,但归根结底还是企业要说清楚,让消费者清楚地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