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江河水库水质明显恶化,一些地区环境质量急剧恶化,环保压力传导层层减弱,监督检查流于形式……这些是一些中央环保督察组3日向河北省反馈督察意见时提到的问题。
2015年12月31日至今年2月4日,中央环保督察组在河北开展环境保护工作试点检查。经国务院批准,督察组3日向河北省委、省政府报告督察情况。
记者从情况反馈会上获悉,河北省按照边防监管和边防改革要求,截至目前已完成31批2856件环境问题举报,关闭取缔违法企业200家,拘留123人,约谈65人,通报批评60人,追究责任366人。
督察指出,虽然河北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由于历史原因、重化工业集中、粗放式发展方式等原因,全省环境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压力传导不到位,对落实党政环境保护平等责任和一岗双责重视不够,环保工作压力传导至各级、各部门逐渐减弱。督察谈话中反映,2013年至2015年7月,原省委主要领导对环保工作没有真正重视、没有真正重视。2013年至2015年,省级财政支持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仅占中央财政拨款的15.5%。省发改委等相关责任部门对钢铁压煤减量化、散煤管理、油品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只是形式。
——违法违规项目存在严重问题。例如,在主要地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设别墅及配套设施、售楼处等。纸制品加工区火电厂项目和热电联产项目的煤当量替代计划中,存在重复替代锅炉、虚构锅炉替代等舞弊行为。
——部分重点任务进度不严格、不可靠。河北省散煤污染治理进展缓慢。2015年,洁净煤推广仅完成年度计划的20%左右。2015年国四标准车用柴油应全面供应,但当年实际投放低于国四标准的普通柴油336万吨,约占柴油销售总量的58%。
——部分地区环境质量急剧恶化。部分江河、水库水质明显恶化。例如,沧州市沧浪渠、市北河、廖家洼河、岔河等水质均劣于类,2015年4条河流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较2013年上升30%以上.采矿造成了严重的粉尘污染和生态破坏。2015年,省政府要求对632个矿山进行环境整治,但实际上只有80多个矿山进行了治理并通过验收。
此外,群众还对散布在城乡结合部、周边县镇的大量小企业“散乱脏”问题反应强烈。
督察强调,河北省委、省政府要按照《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要求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并在30个工作日内报国务院。整改计划和整改实施情况将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开。检查组还对发现的问题线索进行了梳理,并分别移交给中央有关部门和河北省委、省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