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很怕陌生人,就一直窝在爷爷的怀里,不肯在地上走路。如果遇到爷爷的熟人,小溪就会把脸埋在爷爷的怀里,不敢抬起头,一直拽着爷爷的衣服,不肯放开。爷爷跟别人打招呼,或者在耳边催爷爷快走。
小希4岁的时候,父母把生意重心搬到了城里,在郊区买了一栋独立别墅,把小希带到了他们身边。
第一天晚上,妈妈让小希自己睡,小希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地拒绝了。小希的爸爸坚决要让她自己睡。小溪干脆趴在地上哭了。
“算了,今天就让她睡在这里,明天再说吧。”小溪妈妈心疼不已。小溪爸爸听了妻子的话,也只好答应了——毕竟他小时候没有好好陪伴孩子,现在也应该算是补偿吧。本来说今天只会睡在这里,但是每天都是今天,所以小希就睡在了父母的中间。小希很高兴,但父母却隐约感到担忧。
现在,小希晚上不再孤单,但白天她仍然需要有人照顾。
为此,小溪的父亲专门请了一名管家。
管家刚来家里上班的时候,小溪一直躲着她。当父母在场时,她就躲在父母身后。当他们不在的时候,她就躲在游戏室里,锁上门,无论管家如何用力敲门,她都不肯出来。中午,她饿了。管家把美味的食物端到了餐桌上,她却不肯出来。
管家无奈,只好给小溪的父亲打电话,说明情况。小希的爸爸让小希接电话,小希却不肯出来听。管家无奈,只好从门缝里把总机的听筒递给她。听到爸爸的声音,小溪立刻哭了起来:“爸爸,我害怕,我饿了……”
小希的父亲认为管家可能和小希合不来,只好换了管家。连续换了四五个,每一个的情况都差不多。经过商量,小希父母决定小希妈妈不再做生意,回老家做全职妈妈。外面的事情都由小希的父亲打理。果然,妈妈回家后,如鱼得水般来到了小溪,活泼可爱的天性一下子显露出来了。
今年年初,小溪妈妈觉得把孩子留在身边、不与其他人接触是不行的。因为她曾经带小希去了一些朋友家。她本来以为小希很快就会和朋友家的孩子成为朋友,一起玩。然而,她发现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他不顾其他孩子,只是躲在妈妈身后。
“这孩子是不是有点自闭症?”朋友轻声提醒小希妈妈。
小溪妈妈惊呆了。她还真信了,想带小希去医院检查一下,可小希根本不想去医院。小溪妈妈无奈,只好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发现自闭症孩子不仅在外人面前沉默寡言,在自己的亲人面前也是如此。但小希不是这样的。她在家人——祖父母、父母面前活泼,只有在外人面前她才会表现得害怕。
小希妈妈和爱人商量后,决定送小希去幼儿园。
幼儿园门口,小溪又哭又喊,不愿松开爸爸的手。看到小希心碎的样子,妈妈真想放弃,带她回家。但想想孩子以后的发展,幼儿园老师一直说:“没关系,孩子刚进幼儿园,前几天都是这样,过了这段时间就会好起来””。所以我还是狠心,把小溪留在了幼儿园。
小希的妈妈确实狠心,但是三天之内,幼儿园就给她打电话,让她带小希回家。原来,自从小希进入幼儿园后,她就一直躲在角落里,不理会任何人,也不参加小朋友的活动。老师想了很多办法让小希和孩子们一起玩,但小希就是不理睬,一言不发地躲在那里。
小希妈妈没办法,只好把小希带回家。
回到家,小溪渐渐恢复了原来的样子,又变得热闹欢快了。
小希妈妈心里很苦恼:小希再这样下去,以后怎么上学呢?
周勇评论道:
小希现在的情况,是由于家庭教育环境过于封闭而造成的对陌生人的恐惧。这样的孩子如果不及时纠正自己的心理发展方向,消除这种心理障碍,进入小学后她就无法与同学融洽相处。下班后她也将无法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她会变得孤僻,无法适应。社交生活。为了改变小希的心理状况,小希的父母应该:让孩子和父母分床睡,越早越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有勇气走出去;经常带孩子到外面去散步,多认识一些年龄相仿的孩子……只要家长有恒心,小溪的这种情况一定会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