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问题一:恋爱受挫——分手却不理解失恋
在求助信中,60%是关于爱情和情感问题的,其中“失恋”最为常见。
对于80后来说,到2008年,最大的28岁,最小的18岁。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生八阶段理论,18-30岁是“践行爱情”的人生阶段,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亲密”与“孤独”的矛盾。也就是说,在这个年纪,我们必然会遇到爱情,经受它的考验和磨练,从一个人的小世界里探出头来,学会用爱把自己粘在别人身上——因为爱情,挫折和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这个年纪的问题。“我爱的人不爱我”、“爱情为什么消失得这么快”、“爱情是不是互相伤害”、“爱情真是个脆弱的东西”、“失恋后我不再相信爱情”爱情”……这些都是因为挫折而带来的悲伤,虽然令人心碎,但也让我们长大了。我们都是在学会失去之后才成为成年人的。当我们说“分手”,不再害怕失恋时,我们的爱情或许已经完美了。
安全指标:80后习惯说分手。如果你不爱他们了,就分手吧。但很多人不明白,失恋也是需要学习、处理悲伤、总结经验的。没有在爱情上受过挫折的人,是不懂得如何去爱的。既然每个人都要面对这个问题,那就大胆点吧。
心理问题2:失恋症——我根本无法爱别人
不能爱一个人固然难过,但完全没有感情更让人郁闷。80年代出生的人因为孤独,所以患上了一群“无爱综合症”。即使到了结婚的年龄,他们仍然无法对别人产生感情。如果你不懂爱,你就不知道如何去爱。“相亲族”、“闪爱族”、“等待爱族”……都是无爱的表现。不爱往往是因为被爱淹没而造成的。没有失去过,自然不知道如何去争取。大多数80年代出生的人,作为独生子女,永远不需要与兄弟姐妹分享父母的爱。他们的很多需求在出现之前就已经被满足了,所以他们根本不会考虑别人的需求,所以他们不会考虑别人的需求。会爱。
安全指标:失恋往往比自恋要好,至少可以教会我们如何去爱。首先要学会如何满足别人的需要。发现这些需求是治疗“失恋”的第一步。
心理问题三:社交恐惧症——是内向的罪过,还是外向的过错?
一些80后的人步入社会,家庭的保护和“我是老大”的优越感都荡然无存。很多人都在人际交往中发现了问题:“我怎样才能让同事喜欢我?”、“我无意间让老板不高兴了”、“我在公司没有归属感”……内向的人觉得他们不合群,不适合与他人相处。能与他人交谈;外向的人觉得自己的张扬会让人嫉妒,有人会暗地里伤害他们——他们猜不透别人的心,而且似乎都是自己的错。
安全风向标:社会问题并不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才开始面临的问题。我们的祖先都遇到过它们。内向和外向并不妨碍你成为世界名人。关键是你在职场中如何定位自己。社交网络是一种有目的的工作场所活动。找到自己的立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无需等待其他人订购。你只需要做你自己就是正确的方式。
心理问题四:职业选择困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80后的跳槽问题一直是令长辈们头疼的问题。似乎我们可以轻易地说“我退出”……急躁和缺乏意志力似乎是我们的问题。但导致职业选择困惑的并不是意志力的问题,而是我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要看看2008年发生的重大事件就可以了解80后所面临的世界——快速、多变、信息复杂、压力巨大……重大事件越多,我们就越感到自己的渺小、无足轻重。即使人们有需要,他们也可能有需要。不好。更何况,80后的人也不用为吃喝愁了。他们不喜欢看新闻广播。他们只是喜欢和自己玩。他们的基本需求得到了满足,所以大多数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对于80后来说,他们似乎更清楚自己不想要什么:“我受不了朝九晚五的工作”、“我的老板看不出来我在做什么”。不一样”、“我心里委屈,没法发挥自己的本领”、“我换了9份工作,又想辞职了”……生活和事业发展都是“不想要”的对比“需要”,没有主动的规划,一步一步走,当然也没有耐心和毅力。
安全风向标:很难找到你最想要的东西。首先要了解自己。先了解过去的自己,再问未来的自己。职业规划必须从人生规划开始。我们需要想想2080年还活着的我们自己,他想要拥有什么?
心理问题五:性困惑——我很开放又很传统
80年代出生的人已经可以谈论性问题了。但在你自己的生活中,你不可能像你说的那么容易做到。心岛主要收到这样的求助:自己或男友有童贞情结、有奇怪的性幻想、对婚前性行为犹豫不决、婚前怀孕、身心受到伤害……从大家的提问中可以看出一个规律:如果对性态度极其开放或传统的人遭受心理困扰的可能性较小。但如果陷入“开放”与“传统”的矛盾之中,就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半开放半封闭的。但因为我们认为自己是一个新的、新的人类,所以我们总觉得应该大胆地做一些让父母震惊的事情。再加上青少年对性的正常好奇心,我们常常会表现得冲动。刚做了,做完之后,心理冲突就爆发了。安全风向标:你是开放式的还是传统式的?给自己唯一的标准。如果是传统的,就坚持做你的“处女”或者“处女”;如果你心胸开阔并且深爱,那么它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生。不要把自己夹在中间,被两端拖着走。在性方面,矛盾是有害的,而不是有益的。让我们都更加诚实吧。
心理问题6:抑郁症——无聊,真的无聊
习惯性麻木、审美疲劳、过度新奇……这些词都可以用来形容80后。我们是在刺激中长大的,所以我们习惯于改变,也适应改变。如果抑郁症是一种现代病,那么80后如何才能摆脱它呢?爱情、学业、求职、人际关系……都会让人压抑一段时间。一开始它们可能会感觉新鲜,但随后可能会变得无聊。无聊是抑郁的开始,不快乐也会击垮一个人。
安全指标:每个人都有抑郁症。关键是要给抑郁的自己一个空间,像小偷一样防范抑郁。相反,让它从每一个裂缝中溜走。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都与抑郁症密不可分。它让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更加自觉地生活。请记住,您的抑郁通常是指情绪低落。不要总是给自己贴上抑郁的标签。
心理问题七:恐血症——未婚变结婚,无法接受
80后至少有一半不敢结婚。首先,是因为现在结婚的条件变高了,比如买房、买车、懂理财、心理健康……但婚姻的意义却变小了——只是一个一张纸。因此,80后宁愿同居,也不愿结束异地恋。从心理上来说,婚姻让80后感觉自己变老了,突然变成了一个僵化的成年人。更重要的是,大多数80后和父母都有一个非常稳定的三口之家。他们从心理上不愿意离开原生家庭,离开父母的家,创造自己的家。这很难习惯。因此,婚姻焦虑往往就是从这种分离感开始的。
安全风向标:戴上戒指的那一刻,你不再相信别人,而是相信自己。恐惧婚姻最根本的原因是害怕自己无法承担婚姻的责任。所以,应对婚姻恐惧症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先处理好自己。问问自己,你准备好创建一个完全属于你自己的家并承担责任了吗?
心理问题8:同性恋、双性恋——我是爱情中的外星人吗?
中性美越来越成为主流。80后也越来越多地接触到“同性恋”这个词。有些人被这个词所吸引,产生同性感情。“双性恋”、“同性恋”……心岛收到的信件中,“怀疑我是不是同性恋”的次数远远多于“如果我是同性恋怎么办?”也就是说,大多数80后出生的人,在性别、性别问题上,都被“潮流”所迷惑。每个人都有同性之爱,看同性并不代表同性恋;真正的同性恋必须有生理上的唤起,心理上的喜爱和依赖是正常的同性情感。对于心理咨询来说,同性恋和双性恋的社会适应问题真正是一个棘手的心理问题。
安全指标:同性恋和双性恋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对同性是否有“生理唤醒”。你应该先衡量你的生理需求,然后再看看你的精神状态。
心理问题九:不想长大——让我留在童年
如果你不想长大,心理学上有一个术语叫“孩子自强”。也就是说,在成人的外壳下,藏着一个孩子的灵魂,所以他所做的一切都像一个3岁孩子的行为。80年代出生的孩子很少能早早为人父母,所以大多数都习惯了当孩子。偶尔孩子气一点固然可爱,但如果让三岁的自己来处理一切,就会出现适应问题。比如:情绪激动就哭、不懂就总是出轨、以自我为中心……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放弃做成年人的权利就等于放弃心理成长,而心理的水平开发永远停留在3岁。
安全风向标:每天让“成人的自己”多出来一分钟,你就有机会在心智上成长。
心理问题十:压力创伤——死亡似乎并不遥远
2008年的地震造成多人受伤。80后一直是最容易联想的一群人,很多朋友立刻加入了“怕惊怕死”的队伍。80年代出生的人总是被形容为心理脆弱的代表。事实上,生活在和平的世界里,我们基本上没有经历过天灾人祸。这确实是因祸得福。出生在温室里的我们注定是脆弱的。我们基本上从未见过死亡,但我们一下子就看到了很多东西。感到不舒服或焦虑和担心是正常的。我们只是不习惯面对创伤,不习惯如此近距离地面对死亡。
安全风向标:恐惧也是一种力量,可以帮助人们学习新的能力。面对死亡可以帮助我们审视我们已经取得的成就。如果你能专注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死亡就会立刻变得遥远。
结论:盘点80后心理问题,可以帮助我们看到共性。你所面临的,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这些问题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如果你能放松并接受它们,即使它们是你,你仍然优雅地走在西天求经的精神之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