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南京有10余名市民吃了小龙虾后出现腰酸、疼痛难忍的症状。江苏省人民医院医生初步判断,这些市民食用的小龙虾可能是用化学物质“虾粉”清洗过的,导致他们患上了横纹肌溶解症。“虾粉”也可能伤害患者。肾功能。餐桌美食突然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嫌疑人”,小龙虾、水洗虾粉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道广受喜爱的餐桌美食,突然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嫌疑人”。虽然事件发生在南京,但小龙虾和洗虾粉也成为荣成市民关注的焦点。
那么到底是小龙虾惹祸了,还是洗过的虾粉“甩锅”了呢?最终的罪魁祸首到底是谁?还有哪些其他情况和药物会导致肌溶解?我们在关注南京事件进展的同时,也联系了南京军区福州办公厅该院肾内科主任医师陈健,希望能够对大家的疑问给予一些解答。
总医院肾内科:尚未发现类似病例
南京爆出“吃小龙虾导致肌溶解”的消息。对此,荣成民众最关心的是福州是否出现同样的病例。对此,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陈健表示,截至目前,该院尚未发现相关病例,也尚未了解到省内其他医院的相关病例。
至于小龙虾的供应情况,记者从福州水产批发市场了解到,目前福州市场上的小龙虾绝大多数来自湖北、上海、江西等地,且均为养殖水产品。由于小龙虾具有极强的生存适应性,在养殖过程中以生态食品为主,食性广泛而复杂。基本上不需要添加人工饲料或使用任何药物。也就是说,如果产地水质没有受到污染,福州小龙虾是相对安全的。
为了找出“真正的罪魁祸首”,陈健主任医师提出了两种可能:一是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因为在家或外出吃小龙虾的大多是以家庭为单位,同一家庭的成员很可能会患上小龙虾。相同的过敏或易感性;二是从虾洗粉的成分说起。洗虾粉其实是一种混合物,配方可以随时改变。有必要找出其中哪一种物质导致肌溶解的发生。
“洗虾粉”惹事论有待考证
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负责人透露,疾控部门将召集相关流行病学家、营养学家进行调查。与此前CDC涉及的食物中毒事件调查不同,由小龙虾引起的“横纹肌溶解症”病例相对分散。各医院向区县疾控中心报告,汇总后报南京市疾控中心。大约有20例。另外,小龙虾的来源比较分散。有的在家里做饭,有的在外面的餐馆吃。它们之间不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如果20起案件都发生在同一家餐厅,而且同时发生,调查鉴定会相对简单。”该负责人坦言。但对于此类零散病例的调查和采样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果我们能弄清楚它是什么物质,我们就可以很快检测出来。但现在我们不知道它是什么物质,所以我们只能一一排除所有嫌疑。”该负责人表示,如果有必要,我们也可以快速检测。要会同农林药监部门查出可疑物质。
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李杰全直接否认了“虾粉洗论”:“横纹肌溶解症是‘虾粉洗’引起的,我们认为不可能。”新闻报道此事后,立即组织相关专家对此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基本否定了“洗虾粉”引发疾病的说法。“虾洗衣粉”的主要成分是草酸,它是一种氧化剂,主要是清洁污垢。虽然草酸经过水浸泡和高温蒸煮后会分解,但它毕竟是一种化学物质,不应该用于食品加工。
不科学的运动更容易引起肌溶解
陈健主任医师表示,相比关注“吃小龙虾引发肌溶解”事件,人们还需要关注其他更常见的可能导致肌溶解的因素。最重要的是挤压伤和不科学的超负荷运动,例如马拉松或军事越野跑。
不科学的运动训练会导致机体能量消耗、自由基产生增多、组织通透性加强,从而引起炎症因子释放,造成肌肉组织损伤。有些患者甚至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和其他并发症。目前的重点是治疗病因、减少肌肉损伤和预防急性肾衰竭。
运动诱发的横纹肌溶解症多发生于20多岁的年轻人。过度运动破坏了身体自身的和谐,比不运动危害更大。为了避免运动过量,运动应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健美运动员应该扩大锻炼计划,避免单一锻炼造成疲劳。
降脂药、核苷酸抗病毒药等也会引起
除了过度、不科学的运动外,一些药物也可能引起肌溶解。最常见的是降血脂药物、核苷酸抗病毒药物,其他如2受体激动剂、安非他明等。
“对于其中一些药物,我们已经弄清楚了它们为什么会引起肌溶解,并且知道它们的哪个成分负责;但对于某些药物,我们仍然不知道。我告诉你的还不确定是否适用同样的原理是虾粉,还是里面的什么成分会引起肌溶解呢?”陈健主任医师说。
陈健主任也提到,低钾血症是肌溶解症的诱发因素。因此,许多引起低钾血症的药物都会引起肌肉损伤,尤其是当其他敏感因素同时存在时。引起急性失钾的药物,如两性霉素B、强利尿剂、泻药、乙醇酸及长期服用甘草酸可引起横纹肌溶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锂中毒也可引起横纹肌溶解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因此,陈健主任提醒患者,用药一定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服用,切不可随意用药。
进一步阅读
上海紧急启动小龙虾风险评估
针对南京多人因食用小龙虾出现横纹肌溶解症和“酱油尿”的疑虑,上海食药监局23日紧急启动小龙虾专项风险评估。市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顾振华透露,上海从去年开始就禁止使用所谓的“虾洗衣粉”,但小龙虾在养殖过程中是否添加任何物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调查。不过,上海尚未收到类似疑似因食用小龙虾引起肌溶解的病例,但小龙虾食用不当可能会引起腹泻、过敏等症状。
23日一早,上海市食药监局食品专家紧急启动针对小龙虾的专项研究。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顾振华表示,到目前为止,上海尚未发现与“食用小龙虾疑似引起肌溶解”相关的病例。事实上,“虾洗粉”并不是食用碱。主要成分是柠檬酸和亚硫酸盐。这两种成分都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但相关规定明确了它们的使用范围,用它们来清洗小龙虾是违法的。“然而,这两种成分不会导致肌肉溶解。”
“不过,‘洗虾粉’中还有很多成分没有分离出来,新的配方可能已经出现。”相关食品专家认为,目前尚不清楚这些成分是什么以及是否会导致肌肉溶解,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研究。有专家也认为,有必要对小龙虾养殖过程进行调查。目前,大多数小龙虾都不是野生的,而是人工养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