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研究数据显示,2010年,估计有多达170万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多达31.5万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多达3.38万人感染艾滋病毒。不安全的注射。使用同一注射器或针头给多人注射会导致传染病的传播。如果医疗卫生机构能够采用“安全”的注射器,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感染。世界卫生组织正在启动一项新的注射安全政策和一项全球运动,以协助各国解决普遍存在的不安全注射问题。
全球多个国家均发生因注射引起的交叉感染事件
事实上,注射感染的事件并不少见。2007年,美国内华达州爆发丙型肝炎疫情,经追踪发现,一名医生给患有丙型肝炎的患者注射了麻醉剂,然后用同一个注射器从同一个药瓶中抽取多剂剂量。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其他几名患者也被注射了麻醉剂。这与2011年安徽、河南多地爆发的丙型肝炎是同一个原因。
对此,世卫组织服务提供和安全司司长爱德华·凯利博士指出,“我们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之一是,在许多国家,人们认为它们是最有效的治疗形式,所以他们想要注射的另一个原因是,“是的,在发展中国家,许多私人卫生工作者给病人注射注射,以补充他们可能不足以养家糊口的微薄收入。”
注射不是首选治疗方法,可以使用口服药物代替。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年总共进行160亿次注射,其中约5%用于儿童和成人的免疫接种,5%用于输血和注射避孕药等其他程序。其余90%的注射是注射到肌肉或皮肤。
但许多注射是不必要的,或者可以用口服药物代替。2013年我国发布的安全合理用药十项原则中,其中一项是“用药遵循不需要的就不用、能用的少用、能用的不多用”的原则。如果可以服用的话,口服不肌注,肌内注射不输液。”
世卫组织艾滋病司司长戈特弗里德·赫恩沙尔博士表示,“使用带有安全装置的注射器对于防止人们感染艾滋病毒和肝炎等世界各地的疾病极为重要。这应该是各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讲话。”。
建议使用“安全”注射器加强注射安全教育
世卫组织建议使用新型“安全”注射器进行肌肉注射或皮肤注射,以防止重复使用。有些注射器的柱塞有一个弱点,一旦使用者在注射后试图将柱塞拉回,该弱点就会破裂。有些注射器内有金属卡扣,可防止柱塞退出。还有一些注射器,注射后针头缩回到针筒中。
此外,通过在注射器中安装安全装置,可以防止卫生工作者被针头伤害并引起感染。注射完成后,针头会自动套上护套或防护罩,以保护使用者免受意外针刺伤害和可能的感染。
世卫组织敦促各国在2020年之前改用新的“安全”注射器。只有在有限的情况下才可以例外,即注射器单次使用后重复使用会干扰治疗程序病人)。
世卫组织呼吁制定有关可重复使用的注射器的采购、安全使用和安全处置的政策和标准,包括控制向注射吸毒者提供注射器的规划。
对卫生工作者进行持续注射安全培训是另一项重要的建议策略,数十年来一直得到世卫组织的支持。世卫组织呼吁制造商尽快开始或扩大生产符合该组织制定的性能、质量和安全标准的“安全”注射器。
注射安全活动已取得成效,发展中国家人均注射次数从3.4次下降到2.9次。
凯利博士表示:“这项新政策是通过世界各国合作加强注射安全的长期战略的重要一步。我们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2000年至2010年间,注射安全运动加速,发展中国家重复使用的注射器数量下降了七倍。同一时期,不必要的注射总数也有所减少。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注射次数从3.4次下降到2.9次。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及其伙伴组织敦促发展中国家仅使用使用一次后自动失效的注射器为儿童接种疫苗,此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已改用这种方法。
联合国相关机构为发展中国家购买不带安全功能的注射器的平均成本为3至4美分,而新注射器的价格至少是其两倍。世卫组织呼吁捐助者支持改用新型“安全”注射器。预计随着需求的增加,价格将逐渐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