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80岁的父亲过年时被六个孩子拒绝,睡在走廊里。他的身体被冻伤,孝心也被“冻伤”。在物质丰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孩子们却以这种方式虐待年迈的父亲,以逃避孝道的责任。亲情的冷漠、道德的丧失,令人不寒而栗。这起令人心寒的事件的发生,不仅亵渎了春节阖家团圆的主题,也反映出当今一些人已经彻底抛弃了中华民族孝道的传统文化。
在中国,孝道观念源远流长。“孝”字早已出现在甲骨文中。早在公元前11世纪,中国祖先就已经有了“孝”的观念。《诗经》包含口号“对不起父母,我是辛苦生的”和“对不起父母,我是辛苦生的”。关于尊老、爱老的特殊历史记载,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孝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赡”,即赡养父母。“只要生了,就得养”,这是孝敬父母的起码纲领。儒家主张在物质生活上首先要保护父母。若有肉,应先吃长辈。孝道强调年迈父母在物质生活上的优先。
然而,当今社会,物质基础的丰富与孝文化的缺失,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人们在追求自身物质享受的同时,却越来越忽视父母物质生活和生老病死的基本保障。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年轻一代。在激烈的竞争下,有些人过于自私,只顾自己的利益。他们只向父母索取东西,而不表达感激之情;他们只想继承父母的财产,不愿意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80岁的父亲春节期间无家可归,六个孩子互相指责不孝顺。这是典型事例,也是反面教材。
可见,重建与现代文明社会相适应的孝文化,对于整合代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营造孝敬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发挥孝敬老人的作用尤为重要。弘扬孝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的。如何引导子女恪守孝道,承担起“赡养”的责任,让失去劳动力的老人能够幸福地活着,有尊严地死去,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