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你认为当今中国大学的心理委员和心理健康课以及心理咨询中心是否鸡肋?
在大学时求学期间,曾代替班级心理委员去参加过心理委员大会(院级别)的,一周两次。主持人每次都很用心的准备了讲解的内容,开始几周都是讲一些干巴巴的内容,发现与参会人员互动少,似乎丧失了激情。后面就会去找一些奇葩的心理活动的案例来讨论,一时参会人员热情高涨,效果相当不错。
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弊端,讨论某个案例中的人物心理现象和解决方法时答案趋于单一,案例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解决方法却又脱离于实际,谁叫他的解决方法是对的呢!散会后,要求在班上贯彻会议精神,大多只是流于形式的应付检查。
你想真正的了解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就像一人在背后手中捏着一只蚂蚁问你是死是活一样,很矛盾。其实大多数人都知道自己的内心活动,但要坦露出来就很难,怕被嘲笑担心别人背后指指点点。说实话,我个人不喜欢学院设立的心理咨询中心,尤其是工作人员还是任课教师兼任的情况,看见都尴尬得要死,谁还去咨询;不知你们发现没有,任课教师在讲课时如果需要讲到某个生活中的案例,它都会拿他熟悉的人举例,3班的谁谁谁在什么时候怎么怎么样,然后又让学生去评价怎样的,个人比较反感这种做法。别人能够对你讲的一些话,他是觉得你是可信任的,而且不喜欢你拿去“评价”。
好在学校这几年一直没有出现极端心理问题,学校并不是做得有多好,只是感觉每个人都藏得很深罢了……其实,生活中的很多心里困惑,不是都要解决,都是执念,不愿释怀,时间一长自然什么都忘记了……
“鸡肋”一词用在中国大学的心理建设问题上,很准确很中肯,有其“弃之可惜”的地方,亦有其“食之无味”之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