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强台风“桑梅”带走了苍南老人吴乃义的三个儿子,给破碎的家庭留下了60万多元的债务。
吴乃一,一个平凡的老人,却做了一件非常不平凡的事——他攒了40万多元,为早逝的三个儿子还清了信用社和渔具店的贷款。
“老老实实做人,借一分钱也要还。”82岁的老人用浓重的闽南话说,自己还有20万多元的债务,他会继续偿还。
我的三个儿子都没了,剩下的债我来还。
吴乃一长老的家在一个偏僻的渔村——苍南县下关镇三澳村。他有四个儿子,都是不折不扣的渔民,生活平凡却和谐。
2006年,Shopee钓鱼尤其有利可图。吴家四个儿子拿出全部积蓄,借了60万多元。他们筹集了100多万元购买了一艘钢质渔船,成为下关镇第一批船主。渔民们带着钢制渔船和先进的捕鱼工具。
不料,这一年,台风“萨美”在霞关港登陆。渔船翻了,除了二儿子伍修权外,三个儿子再也没有上岸。二儿子也因为在海水中泡得太久,暂时失去了劳动能力。
巨大的悲痛笼罩着时年77岁的吴乃一。更让他担心的是,家里已经失去了大部分经济来源。他们未来将如何生活?他们将如何偿还超过60万元的贷款和信贷?
台风过后不久,不少债权人前来追债。但当他们看到吴乃一老人的惨状时,却又说不出话来。他们觉得这笔债永远无法收回。
这时,吴乃一老人做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决定。他向每一位债主承诺:“我会想办法还债的。”
老人读书不多,但他说还债是天经地义的事:“我儿子死了,我不能为难他!”
4年多了,一家人从来没有买过新衣服。
三个儿子去世后,苍南县政府向台风遇难者家属发放了补助金。两个儿媳拿走了大部分补贴,把年幼的孙女留给老人抚养,然后就回到了父母家。
老人获得保险赔偿24万元。算上后续出售打捞上来的渔船,总金额近40万元。老人没有留下任何钱,而是全部用来偿还当地农村合作银行的贷款和民间贷款及利息。
“老头子,你儿子卖命赚来的钱都给我们了,你以后要怎么过日子呢?”拿到钱的债权人问道。老人乐观地说,我还有两只手,可以养活全家。
背负着20万多元各类渔具的信用账户,省钱、还债成了吴乃一四年多来生活的唯一目的。这些年来,他过着难以想象的贫困生活。
一盏15瓦的节能灯和几件看不出颜色的旧家具现在都是老人的家当了。
4年多来,他每天只吃两顿粥。他在屋前的一小块土地上种植蔬菜、花椰菜、大蒜和洋葱。他通常会采摘一个,用盐水煮成一道菜。过年的时候,就得靠他那颗善良的心。只有朋友或亲戚带了一些肉来,老人才能吃到荤菜。
四年多了,吴乃依一家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衣服的袖口和裤腿都磨破了,他们还继续穿。两个小孙女的衣服也是亲戚朋友送的。
就这样,老人每月领取不到300元的低保,靠着大家的帮助抚养孙女。但为了还债,这个身高只有1.6米左右、驼背的老人,却顽固地用自己虚弱的身体,承担了过重的责任。
织渔网的收入全部用来还债
虽然老人的开支已经节省到了无法再存钱的地步,但对于巨额债务来说,仍然是九牛一毛。但他们年纪太大了,已经无法工作赚钱了,那么他们该怎么办呢?吴乃义夫妇决定靠编织渔网来赚取一些收入。
尽管我的眼睛已经看不清了,手脚也不再灵活了,但我还是要织毛衣。织一张网,能卖100块钱,两个老人要花两个月的时间,一天只能挣几毛钱。这样的收入确实微薄,但两位老人经常织毛衣到晚上12点。
在此期间,在台风中受伤无法干重活的次子伍修权不忍心让老父亲再次独自承担债务。2006年,他拖着病重的身体,和妻子一起出去打工。他骑三轮车,开机床,什么工作都干;为了省钱,他再也没有回过家。夫妻俩努力工作,每年攒下一万多元,为父亲还债。
就这样,吴乃一和家人勒紧裤腰带,一点点攒钱。一旦有了足够的钱,他们就立即用它来还债。
老人乐观地说生活会变得更好
老人的故事感动了下关镇的每一个人。家住邻村的谢月娥与吴乃依没有血缘关系,但吴乃依称她为“干女儿”。当时,谢月娥向别人借了5万元送给吴乃一。事发后,她没有向老人提还款的事,默默地为老人还清了5万元的债务。
黄景瑞在下关镇卖渔船绳。吴氏兄弟向他的店铺赊购了7万元绳索。四年多来,黄景瑞从未向老人提起过功劳。吴乃依反而主动先还了两万元。
黄景瑞告诉记者:“老人坚强又善良,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他都讲诚信、守信用,这让我很佩服他。”
苍南县农村合作银行下关支行还组织多次前往乌乃宜家慰问并送上慰问金。该负责人陈开彦告诉记者,他们对伍修权的再贷款也采取了优惠政策,为农业贷款提供低利率贷款。
对于这些热心人士的帮助,吴乃一先生深表感激。虽然家里还有20万元的债务没有还清,但老人说:“以后的日子会好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