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身体动作说明人内心在挣扎呢(哪些身体动作说明人内心在挣扎中)

栏目: 健康 编辑: 争兴健康网 浏览量: 472

在探究情绪和忧虑的本质时,不可避免地要从究竟真理的层面追根究底,而这必然会涉及到佛教的“高等心理学”概念。如果用这个现代心理学词汇来解释佛教中所谓“苦”的由来,大概应该说,人们的苦主要来自于对生存保障、安全感和舒适感的追求,并发明了各种想象出来的东西。追求幸福,避免痛苦。对策,进而构建一个基于心理活动的虚拟世界,从而失去与真实本质相联系的可能性。

这里所谓的“本性”,是指一种宁静、清明、完全开放的状态,不需要自我保护,并且由于本质的确定性。一个人的存在毕竟是完美的,所以没有必要在集集营里证明自己的价值。换句话说,本质上并不存在“自我”的结构。但人类的悖论在于,他们拥有虚拟的自我,同时又拥有完整而真实的本性。从表面上看,“我”是主动的,“本性”是被动的、不主动的。然而,从根本上看,“自我”是一个不断抵制解放、疗愈和终极完美的人。因此,正确的认识应该是:在被动的无为之中,有最积极的解脱成分。

哪些身体动作说明人内心在挣扎呢(哪些身体动作说明人内心在挣扎中)

由于人类误把追求自我保护当成一种积极的行动,在意识活动中不断地进行着一些期待、要求、判断、衡量、计划的活动,而这些活动的底层是微妙的焦虑、匮乏、自我保护等。怀疑和低价值感;这些思维和情感活动极难察觉,因为它们运作得太快,很容易被识别并让我们相信它们是真实的。上次专栏提到的“正念”训练,就是培养对这些复杂的意识活动的洞察力——一种不被忧虑引导的自我透视能力,然后学会处理潜在的焦虑和低价值。情感能量共存。

当我38岁时,我花了10个月的时间专注于正念实验。那时我切断了一切对外活动。我不看报纸、看电视、接电话或与人交谈。我只是专注于反思。内心世界正在发生什么。10个月后,我有了非常清晰的体验。我发现,任何一个念头的产生,都牵涉到我内心某种微妙的情绪能量,比如无聊、孤独、想找点乐子、感觉自己不完整或者……不理想等等。换句话说,自我或大脑总是想创造一个暂停,以脱离“现在”——一个与过去或未来无关的空虚现实。荣格曾用“难以忍受的静止点”一词来形容这种人人都在回避的状态。但为何空虚如此难以忍受?终于心灵空了,不是很解脱吗?为什么你又有动力去逃避呢?

针对上述问题,克里希那穆提在我翻译的《点亮自性之光》一书中提出了以下看法。他说:

你的大脑是人类思维的一个整体,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进化,并受到文化、宗教信仰、经济活动和社会约束的限制。

这样的心灵至今从未停止过,并在永无休止的活动中找到了安全感。如果你对你的大脑说:“只存储与你的生活相关的知识,不要归档其他任何东西。”那么你的思维就会突然失去方向,因为它的运作是基于安全感的需要。

除了想要通过思想和情感活动来确保安全感之外,心灵或自我还有一个非常奇怪的倾向——它不想住在身体里。心理学称之为“身心分离”倾向。

在那10个月的闭关期间,我发现只要长时间保持静止,我就会清楚地意识到身体的很多部位都被堵塞了。紧张的人会因为这种堵塞感而感到不安和不安,所以我不禁想改变自己的目标,通过各种方式寻求解脱和安慰。但闭关的目的就是要扭转这种趋乐避苦的倾向。而且,你已经选择囚禁自己了,你也不好意思再逃跑。处境迫使你面对“身心分离”的惯性。当我转身开始面对身体的各种感觉时,我突然发现,站起来喝茶,幻想着以后去西班牙旅行,甚至扭动身体去抓手,基本上都是一种挣扎和不安。一种无法忍受堵塞感的习惯性反应。

许多采用正念训练的心理治疗师认为,对大多数人来说,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和身体上是最困难的事情。它远比所有的精神活动和生产活动困难得多,但如果你能扭转这些惯性,让自己有足够的时间深入体验这些紧绷、酸痛、疼痛等堵塞感,就有可能将特定的威胁转化为能量热流、压力流或振动流。这时,我们才真正体会到“一切都是无常”、“没有任何现象具有永恒不变的本质”。经常为《心理月刊》撰写专栏的施赖伯教授不是说过:“注意力是一种能量,可以改变它所接触到的事物。”量子物理学的基本定律也阐明了亚原子以所有可能的方式都是可能的。状态一直存在,直到观察者将注意力集中在它之上,然后它才固化为现实。因此,正念的修行确实就像一种内丹术,通过接受炉中一切杂质的平等,将情感和思想提炼成纯净而清晰的存在状态。

如果我们想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正念,我们必须尽快捕捉自己的情绪反应。否则,这些习惯必然会主宰我们的认知,让我们的人际关系、工作以及一切反应变得复杂难懂。也就是说,我们要时时刻刻把一部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心上,另一部分注意力放在与人和事的互动上,并且要注意在烦恼的念头中埋藏着什么样的情绪。以及这些情绪又是从哪些根深蒂固的早期信念中产生的。

相关推荐:
  1. 在线咨询
  2. 医院预约
  3. 价格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