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传军告诉记者,今年的大学新生大多是1990后出生的,这些90后新生给大学带来了新鲜空气,但也给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因为与“90后”相比,80后,90后的大学生思想更加功利,他们对生活的要求更高,面临的社会压力也更大。
首先,大学新生最容易感到孤独。入学后,新生们与朝夕相处的父母、亲戚、朋友疏远了。入学几天内,一些新生频频打电话回家表达思乡之情。他们甚至想家,流泪,希望国庆假期早点到来。很高兴回家团聚。这种感觉在新生入学后一两周内尤为强烈,而且女生比男生更为突出。向传军说,如果这种孤独感带来的依恋心理太强烈,一时难以调整或转移,就容易引起失眠、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等心理反应。
“自卑感和迷茫感也是很多新生的问题。”向传军说,有的学生身体残疾、相貌丑陋、体质体弱多病,或者家庭条件较差、单亲家庭等,导致人格特质相对较差。还有一些新学生干部急于上进,搞“新官上任三件事”,最终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另外,大学新生正处于青春期中后期。随着性欲的进一步觉醒和成熟,一些新生缺乏对性科学的认识和认识。如果不重视这一点,很容易导致性压抑、性忧虑、性异常、性放纵甚至性犯罪等许多性心理问题。
大学新生如何进行心理调整
向传军表示,大学新生的心理矛盾或困惑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大学生自身应该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迈出大学健康成长的第一步。同学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整自己,形成新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的新要求:
一是正确认识自己,学会调节自己。对自己进行全面、客观、正确的分析和评价,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对自己的评价既不太高也不太低,对自己有合理的期望;接受自己,就是敢于坦然面对和接受自己的弱点和缺点,不欺骗自己,对自己负责,学会欣赏自己和他人。学会自我控制情绪、意志、行为,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随时调整心态,保持心理平衡。
二是接受现实,树立新目标。面对现实,不怨天尤人,不怨天尤人,尽力改造环境,主动创造条件,使外在现实符合自己的主观意愿,努力实现最好的发展在现实条件下。进入大学并不是终点,而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因此,新生应该对自己的生活做出合理的设计和规划,明确并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增强学习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充实、完善和发展自己。
三是保持积极的心态。积极的态度使人积极进取,创造成功;消极的态度让人沮丧,导致痛苦和失败。积极的心态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可以改进和学习的。大学生应保持热情、自信、乐观、坚强、进取的心态,积极参加各种健康有益的校内、校外活动,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自己的健康品味,培养他们自己的感情。
四是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保持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因此,大学生应注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就要求:掌握人际沟通技巧,在沟通中注意保持人际关系的平衡;优化自身品格,多一些理解、宽容、友善、关心、赞美,少一些偏见、狭隘、傲慢、冷漠、嫉妒,不断提高自身思想修养水平;加强与他人的交流与沟通,学会换位思考,避免自我中心。
五是大胆寻求心理疏导。大学新生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心理咨询只针对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人。这是一种误解和偏见。心理咨询不仅是针对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更重要的是针对广大需要发展的师范生。帮助学生对探究者的各种适应和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妥善解决各种心理冲突,实现更高的人生目标设计,从而实现自立自强,促进个人发展,提高素质的生活。大学生大胆寻求心理咨询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