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超级女王,这个皮肤年轻有光泽,脸蛋漂亮的女孩,因为心理上对自己的外表不满意,所以对人造“脸”过于痴迷。结果,花一样的年纪,她就死在了手术台上。
王蓓整容失败的第四天,一位漂亮的大学生来到了广州白云心理医院的专家门诊。和王蓓一样,19岁的广州女孩李璐也跟着母亲来到医院,但李璐被母亲带去接受心理治疗。
李妈妈说:李璐原本是一个很有野心的孩子。她从小学习成绩优异,去年考入省内一所重点大学。去年,为了满足孩子爱美的心,李妈妈带她去做了双眼皮手术。但近日,学校老师反映,李璐经常请假。后来,李妈妈得知李璐请假偷偷去美容院。同学反映,李璐一直对自己整容的结果不满意,甚至借了数万元整容。李妈妈急急忙忙赶到学校。她已经好几个月没有见到女儿了。眼前的李璐虽然长得漂亮,但看上去却并不自然。她脸色呆滞,表情呆滞。李妈妈不禁心疼起来。后来,她在电视上看到了这位明星。整容失败的结果更让人震惊,她决心帮助孩子治愈这种心理障碍。
整形手术与心理扭曲有多大关系?
抽脂、截骨、隆鼻、颞叶切除、眼睑切开、下巴隆鼻……
在惊叹人类整形外科巨大进步的同时,有多少人认真思考过,自己的骨肉受到机械性损伤后,自觉不自觉地会对心灵造成多大的伤害?他们要承受社会的压力,以及对未来自己的器官能否正常运作的恐惧。
广州白云心理医院精神科高级心理学家、副主任医师沈嘉红表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外科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整形美容手术。增强自信,获得社会认可和自我肯定,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如果一味追求整容效果,发展成人们所说的“整容瘾”或者“整容成瘾”,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精神疾病患者。因为爱好和爱好之间存在完全不同的差异,所以可以肯定的是,有“整容瘾”的人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心理障碍,想要整容的爱美人士应该提前做好心理防护。
看到宣传照就想“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当我听到周围人的介绍时,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整容后,我对结果越来越不满意,于是投入巨资进入更“高端”的行业。“整形医院不惜每年十几次把自己推上手术台……人类对美的追求是由原始力量驱动的,但健康的人应该有健全的自制力,过度追求”“整容”对于自己的生理来说无异于“洁癖”。这比洁癖患者更可怕、更恐怖,因为它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追求完美的外表也是一种强迫性的心态。可惜我们自己不是雕塑家,我们无法承受塑造自己外表所带来的心理影响和身体代价。
大多数“整容”的人都有过度自恋的性格。自恋型人格的人最大的特点是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喜欢被称赞或自我欣赏,追求更高的智力或美丽的外表。可见,不断的“整容”正好填补了这类人的心理空缺。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自恋是自卑的表现。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内心的不平衡,最好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拥有健康人格的人,行为积极,不会伤害他人、环境或自己。“‘塑料成瘾’不仅多见于强迫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还常伴有适应性人格障碍、应激障碍、恐惧症、失眠、健忘等。”沉教授说。
如果你想整容,你做好心理防护了吗?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存在本能、冲动、潜意识三个层次,它们直接影响人的灵魂,决定人的行为,使人感觉自己不是自己的主人,尤其是自己先天的外表。弗洛伊德揭示了人性中非理性的部分。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当代人,有必要理性选择整容手术,克服非理性追求外表完美的内在驱动力。
做过整容手术的人普遍对整容过程记忆犹新,“像一天一样”、“像从骨头里刮肉”、“像经历一场生死斗争”……提起这些痛苦的回忆,他们就是难免内心会悸动和恐惧,很多人都会保守秘密,以免想起美好到来前的至暗时刻。
事实上,即使整形技术不断突破,注射麻醉、进行手术的过程对于患者来说仍然是相当恐怖和痛苦的,这会在一定程度上留下心理阴影。沈嘉红教授建议,整形手术患者在手术后应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摆脱内心的阴影,或者在手术前后都有心理医生提供支持。他还呼吁有关部门为整形医院配备心理医生。
那么如何让“整容瘾”走出心理沼泽呢?沉教授表示:“整容”患者心理存在异常。他们常常经历过痛苦的回忆或正在经历痛苦的经历。他们心里已经失去了健康的概念。追求“美”到了心理痛苦的地步,怎么能叫心理健康呢?他建议患者积极走出自我孤立或盲目自恋的怪圈,树立健康乐观的心态,并在心理学家的帮助下,客观地看待自己,在周围环境中设定科学的“自我界限”,并做好社会工作。角色定位。
“身体的毛发和皮肤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的,不敢损坏,这是孝的开始。”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告诉我们保持身体健康和自然和谐的重要性。沉教授希望像李璐这样的年轻人不要盲目跟风,追求时尚,不要过分追求表面的美丽。他们应该放下浮躁的身心,为人生制定长远的规划,利用美好的时光苦修自己的内心,这样才能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提高自己的修养,学会宽容乐观的生活态度,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营养,因为只有拥有健康乐观的心态,才能成为大众眼中的美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