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健康指导,高血压患者健康指导内容有哪些

栏目: 健康 编辑: 争兴健康网 浏览量: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高血压的健康指导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高血压的健康指导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高血压如何喝水利于降压?

血压高,更需要靠谱饮水,喝水对于血压有着积极的意义。水分对于身体的作用不容小觑,无论是润滑还是当做溶剂,再或是调节体温,其对于身体体现的作用非常明显。对于现如今患病几率较大的高血压患者来说,饮水这件事也变得尤为重要。

高血压的健康指导,高血压患者健康指导内容有哪些

高血压患者科学饮水,是可以起到改善血液粘稠度的作用的,对于低压的控制有较好的作用。血液粘稠度得到了改善,这样就会减少脂质等物质的身体沉积,对于血小板聚集也有好处,这样一来就能够就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概率。

言说于此,高血压患者健康饮水“势在必行”,靠谱科学的饮水可以帮助控制血压,另外也能减少一些衍生疾病的发生概率。

高血压如果长期得不到良好的控制,很容易对肾脏会造成一定的靶向器官损害,从而就会诱发高血压肾病,加速肾功能的减退,对于肾功能还未受到影响的高血压患者,适量健康的多饮水,多排尿,可以改善体内的水钠潴留,同时对于肾脏的健康保持,避免肾结石等方面,也都有一定的获益作用。

所以,高血压患者的饮水很重要,请您科学为之。

白开水是最建议您选择的饮品,没有其他。

对于高血压患者的饮水而言,请必须到量,正常人建议每日饮水达到1500—1700毫升,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要适当增加,建议高血压患者每日饮水要达到2000—2500毫升,科学满足饮水量,促进身体代谢,维持健康血压。

很多人自从听说了喝水对于血压有良好的作用,就总是去大量饮水,但饮水过多反而容易增加身体负担,另外也容易增加水中毒的风险。

“少量多次”是喝水的王道,切记不要一次猛喝。如果进行户外活动,应该在活动前、中、后都要补水,运动前15分钟,补水500毫升左右;每运动15分钟左右,再喝150~240毫升水;运动后也应及时适量补充。

所以,喝水的方式要靠谱,建议您没事的时候就喝水,适当小口饮水,不过量,不大量,每次饮水在200毫升左右即可。

高血压如何喝水利于降压?

水是生命之源,水对身体有多重要是不言而喻的。在一定程度上,会正确的喝水,也是一种养生。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更是如此,多喝水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液流速,帮助排出毒素等。但高血压患者喝水,也不是随随便便的,就比如,今天要说的3种水,高血压患者,最好少碰。

1、不科学的水----淡盐水

有些人习惯在早上喝一杯淡盐水,但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是不合适的。当水中放入一定的食盐后,盐水当中就会含有钠离子,饮用后血钠相对升高,升高血压。

2、甜蜜负担-----汽水

汽水可以说是年轻人最喜爱的一种饮料,不管是朋友聚会还是平时休闲娱乐的时候很多人都喜欢喝汽水,独特的味道总能给人不一样的口感,但是汽水却并不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因为它属于一种碳酸饮料,饮料中过多的糖分被人体吸收,就会产生大量热量,长期饮用非常容易引起肥胖。最重要的是,它会给肾脏带来很大的负担,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是很不合适的。

3、最致命的水---冰水

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喜欢喝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水解渴。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或许就有些凉了。冰水的刺激会加快胃肠的蠕动,间接也会导致血压的升高。还可能会引起脑溢血的发生。

以上三种水很常见,但高血压患者如果不注意这些生活小细节,可能不利于血压控制。说了不能喝的水,那什么水适合高血压患者呢,高血压患者最适合喝的水是温开水。那么按照中国营养学会膳食指南的要求——男性每天推荐 1700 ml 以上的饮水,女性则是 1500 ml。高血压患者如果能掌握一些喝水的技巧,是可以有效地控制血压。

多喝水有益健康,而对高血压患者来说,多喝水对控制血压也有积极的作用,那么怎么喝水才好呢?

高血压如何喝水?

喝水的时间:少量多次,睡前半小时、半夜醒来、清晨起床喝一些白开水。忌喝淡盐水。

喝水的量:不宜一次性喝大量的水,容易升压,很多人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的现象。当然喝水的量也不宜过少,太少容易血液粘稠,引发血栓。

喝水的温度:温开水,不宜过热也不宜过凉。水温太热,会加重心脏负担;水温太凉,容易造成心脑供血不足。

喝水的类型:一般每日1500-2000毫升,出汗过多,可以适当补充淡盐水。茶水最好是喝清茶、淡茶。不要喝饮料和糖水,有研究表示,诱发高血压的原因或许不是盐,而是糖,每日喝三次以上的含糖饮料,高血压风险上升87%。

最后,高血压的朋友,养成定时喝水的习惯,别等了口渴了再喝,多次饮水,睡前和起床后喝一杯温开水,帮助稳定血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高血压的健康指导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高血压的健康指导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
  1. 在线咨询
  2. 医院预约
  3. 价格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