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在档案室有害健康,长期在档案室工作有什么职业病

栏目: 健康 编辑: 争兴健康网 浏览量: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长期在档案室有害健康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长期在档案室有害健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美术馆、博物馆中的书画艺术品面临着什么样的安全风险?

2015年广州美术学院图书馆原馆长萧元将143幅馆藏书画作品掉包盗出的案件引起轩然大波。据萧元供述,他在担任馆长之前图书馆就存在类似的调包事件,人们不禁对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博机构的藏品安全和真伪充满担忧。该案件不仅仅体现了个别人的道德沦丧,还暴露出了国内馆藏机构管理不规范、专业人才缺乏、艺术品取证缺失等问题。


值得警惕的是,萧元案并非孤例,2010年荆州市某区档案馆科长张国良就被举报曾多次以掉包的手段将馆藏的名家作品盗窃牟利。2011年,故宫博物院相关负责人承认,确有100多册图书“挂账存疑”有待详查,包括部分古籍和线装书。手工造假虽然可怕,但高水平的手工造假作品不多,远远比不上科技造假的能量与产量,科技造假主要使用喷墨打印、珂罗版等复制技术复制原作,由于短时间内能复制大量的作品,一旦管理不善对社会的危害特别大。喷墨打印技术具有极高的仿真度和肉眼难以识别的特点,曾让一些艺术家和鉴定家为之恐慌,因为很多鉴定专家无法依据以往的经验进行鉴定了,而且颠覆了过去的观念,以往专家鉴定作品主要根据个人风格、时代风格、艺术功力,喷墨打印复制技术动摇了这些依据,如果犯罪分子使用该项技术产品掉包盗窃艺术品,其犯罪事实往往难以发现。喷墨打印技术还在不断提高,而今的喷墨打印优质产品与原作相比,肉眼几乎无法分辨。如果欠缺识别技术、欠缺有效管理,将严重扰乱市场。


广美萧元的案件之前在全国就有发生,例如造假者得知某酒店客房有名家书画,在住宿时使用高清摄影设备将作品拍下来,复制好作品后再次到酒店住宿,将复制品与真迹调换。一些博物馆、美术馆存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当库房管理人员离任的时候,把钥匙移交后,甚至作品数目都不清点,更没有对作品的真伪进行核实和鉴定,这个漏洞就导致很多博物馆的藏品清单不清,藏品可能被盗而无法察觉。


萧元盗窃书画之所以东窗事发,不是因为图书馆内部的自查自纠,而是因为在香港的一次拍卖会上,有广州美术学院的校友发现有画作上钤有广美的印章,于是举报到学校。萧元被公安机关抓获后,侦查人员拿给他的赝品,却已不是他多年前用于调包的那份。他的赝品仿制逼真,被后来的人当作真迹 “二次调包”。荆州市某区档案馆科长张国良盗窃书画被发现,也是因为2010年被窃的吴冠中《苍山洱海图》在北京拍卖,正好被该区政府的一位工作人员看到后举报。这类因管理制度失效导致的巨大漏洞应该引起国家的重视和社会的重视,否则将来会有更严重的事情发生。

长期在档案室有害健康,长期在档案室工作有什么职业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长期在档案室有害健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长期在档案室有害健康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
  1. 在线咨询
  2. 医院预约
  3. 价格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