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11月到今年1月,记者采访的博白县四位百岁老人各有特点。记者近日在博白县敦古镇九门村遇到了一位百岁老人,“特点”是,她每天要喝1斤米酒,否则会浑身不舒服。老人的这个习惯一直保持了60多年。生活困难导致饮酒习惯养成
1月17日天气放晴,但天气很冷。我们一行五人来到博白县栋古镇九门村。在热心人的引领下,我们从村委会门口右转,步行50米,找到了百岁老人包明清的家。鲍明清,1911年1月1日出生,博白县栋古镇九门村中心村人。
鲍明清住在阴暗潮湿的房子里。她听力不好,不喜欢说话。与她面对面交流是非常困难的。当你靠近她的时候,你就能闻到她呼吸中的酒香。“她每天喝一斤白米酒,吃两个鸭蛋和半斤瘦肉。”儿媳们说。酒量好,胃口好,是我们对这位老人的第一印象。
据村民介绍,老人酗酒是生活困难的结果。鲍明清的奶奶住在水明镇壮阳地。她出生40天后就被母亲抛弃。幸运的是,她被敦古镇九门村中心村的一个李姓家庭收养。当她长大后,村民们看到她天生丽质,就请人给她找媒人。得知她是李家的童养媳后,他们就放弃了。1925年与李氏公子李玉六结婚,育有三子一女。
然而,她的一生却是坎坷的。生下四个孩子后,丈夫因病去世。从此,她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由于天生丽质,经常受到好色之徒的骚扰,这让胆小的包明庆产生了恐惧症。另外,她年轻时对丈夫过于依赖。丈夫的离开让她感到孤独和痛苦。她经常喝酒来排解心中的忧虑。休还学会了抽烟。
当她守寡时,她最初想找到自己人生的另一半,但当孩子还小的时候,她放弃了这个计划。为了生存,她每天做针线活,带着10岁的女儿到5公里外的山上砍柴卖。她用卖柴挣的钱,不仅换了盐、油、米,还买了小猪带回家饲养。
从此,她每天砍两担柴火卖掉,然后到地里挖红薯、木薯和野菜来喂猪。因为劳动太辛苦,而酒精又可以放松肌肉、活络血液,所以她喝酒的次数越来越多。“20世纪80年代,她参加亲戚婚礼时,几个壮汉向她挑战喝酒比赛,结果全都打败了她!”从此,鲍明清的酒量在村里就很有名了。
热心帮助别人,却不幸在奔走途中生病
新中国成立后,鲍明清因年纪轻轻、思想活跃,成为村里的优秀女代表。她做事雷厉风行,做事雷厉风行,脚踏实地。她经常受到县里的表彰,参加各种先进经验交流会。由于她经历了很多磨难,学校经常邀请她到学校“铭记艰辛,反思甜蜜”。她的事迹生动感人,教育着后人健康成长。
她经常走访妇女,了解她们的情况,发现头痛、发烧、胃痛是儿童的常见病。女性对此非常担心,因为她们没有钱治疗。1955年冬天的一个晚上,鲍明清的二儿子肚子疼。她心急如焚,听说村里有黄婆婆,不用药就能治病,就抱起孩子就往黄婆婆家赶。
黄奶奶不紧不慢,用火疗治好了孩子的胃痛。后来,她一有时间就去找黄婆婆,向她学习火疗技术。学会火疗后,每当村里村外的孩子生病求助时,她总是随叫随到。她的能力一下子传播开来,全国各地的村民都来邀请她到家中接受治疗。村民们也称呼她为“少火老人”。
20世纪80年代,她有一次出去给病人看病。突然,她头疼得厉害,晕倒在路上。“为了治病,她向信用社借了600元,但病情并没有好转,从此,她变得沉默寡言。”三个儿媳妇要轮流照顾她的起居。
鲍明清生病后,脾气变坏了,还骂儿媳妇不孝顺。尽管如此,儿媳妇们都明白“敬老得福”的道理,想方设法让她开心,尽量减少老人的精神压抑。好在,现在老爷子的气质比往年好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