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
王雪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庄益强香港阿里巴巴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宣布,暂停普通儿科急诊服务,仅收治危重儿童。院方表示,由于急诊儿科医生辞职、人手不足,院方被迫做出上述决定,也是无可奈何。虽然此前我国部分医院曾被迫限制儿科服务,但暂停儿科急诊服务尚属首次。
事实上,儿科医生的短缺由来已久。就在近日,南京一家医院因唯一一名儿科医生患病,不得不暂时暂停儿科门诊。上海第九人民医院也计划在2016年调整儿科急诊接诊时间,以解决儿科医生短缺的问题。面对这样的困境,专家呼吁,如果再不重视儿科医生短缺的问题,未来就没有人给孩子治病了。
儿科工作高、报酬低、无人能胜任
“这个工作实在是太累了!”王雪梅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医疗任务繁重、工作超负荷、没有时间休息已经成为儿科医生的“家常便饭”。即使在特需门诊,王雪梅半天也要看30到40个孩子。周末人多的时候,她经常要去看望更多的孩子,经常是早上8点到下午6点。有时白天还有教学和科研任务,再加上查房和夜班,所以几乎每天都是“不断循环”。“回到家已经快11点了,我还要看书学习,如果第二天有门诊,我早上6点前就要起床,谁都受不了!”
儿科医生那么辛苦,但是他们的努力和回报不成正比。王雪梅说,儿科和成人科室有很大区别。儿童用药简单、用量小,很少做X光检查。而且,大多数医生都会想尽办法为父母省钱,有能力的情况下绝不会开昂贵的药。但医生奖金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药品费和检查费。导致儿科医生的奖金很少,收入太低,导致很多人跳槽、跳槽、辞职。北京某三级医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儿科主任表示,他所在医院的儿科医生收入比其他科室医生高出数倍,医生流失严重。“现在剩下的几乎都是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很少从事儿科工作。儿科医生也是人,也要养家糊口!”
活得长但赚的钱少是可以的。儿科医生经常受到孩子家长的无端批评甚至谩骂。王雪梅说,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有时孩子生病了,全家人都来陪他治病。有些家长不了解孩子的病情,往往要求过度治疗或忽视病情。医患沟通如果不细心,可能会引发怀疑和谩骂。此外,由于儿童难以表达自己的不适,儿科常被称为“哑科”。医生只能依靠经验和检查来诊断病情,诊断难度很大。另外,孩子病情突发、变化快,医生的诊治风险很大。高的。
《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每1000名儿童中只有0.43名儿科医生,而在美国,这一数字为1.46名。据粗略统计,我国儿科医生短缺至少20万人,医患比例严重失衡,已成为影响儿童健康的危险因素。
医疗体系让儿科医生心碎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医生的收入就和药品挂钩,后来又和检查费挂钩,儿科越来越萧条。”王雪梅指出,此前,儿科在医学生眼中是“烫手山芋”。只有专业资质优秀的学生才能进入儿科。“之所以出现这么大的差距,主要是薪酬制度造成的。此外,近年来医患矛盾突出,儿科医生工作困难。”
庄益强医生认为,儿科医生短缺的根本原因是现有医疗制度不合理,医患矛盾问题只是外部因素。医改虽已实施多年,但医养医、医检难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没有大规模检查和大额处方作为收入来源,儿科医生面临着非常困难的处境。但在美国,医生奖金与药物或检查无关。工资主要来源于个人劳务费和诊疗费。
庄益强指出,目前,儿科医生的尴尬遭遇影响了一些医学生和医生的选择。王雪梅还表示,业内人士都知道儿科又累又无利可图,所以医学生不喜欢选择儿科。据她介绍,北大医学院每年培养数十名甚至数百名八年制医生。在专业学习的第四年,学生需要选择一个专业。令人担忧的是,多年来没有人选择儿科。即使一两个学生选择了儿科,毕业后也可能不会真正去做。因此,在招儿科医生时,很多医生都是从其他科室调来的,没有人愿意接这份差劲的工作。
庄益强指出,如果国家不规定三级医院必须有儿科,很多医院就会急于退出儿科。然而,儿科医疗资源的短缺,直接导致了孩子生病无人照顾的尴尬局面。王雪梅担心地表示,这种情况如果持续下去,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儿科医生被关闭,这将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形成连锁反应,涉及不止一家医院和一个孩子。与此同时,一些儿童专科医院和三级医院的儿科患者数量将激增,儿科医生的压力也会增加。由于每家医院的能力有限,无法照顾到所有的孩子,一定程度上很容易诱发医患矛盾,加剧儿科医生的短缺。问题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陷入恶性循环。此外,二孩政策的放开也将进一步加大儿科的压力。另外,很多高龄妈妈想要再生育,孩子更容易出现问题,儿科的困难也会更加突出。
儿科工作不能仅靠爱来支撑
庄益强表示,医生是知识分子,他们的知识和服务应该得到相应的补偿。如今,医生的无形价值已被低估,只能依附于有形的药品和检查费。只有重新评估无形知识,儿科医生和其他医生才会受到尊重。他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建立合理的薪酬结构,改革不科学的管理政策,提高儿科医生的福利保障。
王雪梅建议政府提高儿科医生的薪酬,增强该职位的吸引力。不应该让儿科医生仅靠爱心生存。医院等科研院所要注重儿科医师培养保质量、保增长,不能靠“减少招生”这种违背医疗严谨的做法来招收学员。
专家认为,有必要加强公众医学知识的普及。作为孩子的家长,应该对儿科医生有足够的信任,多一些理解和关爱。每个医生都会尽力挽救病人,但我们不得不接受,临床失败率和风险是有一定比例的。治不好病不是医生故意的。毕竟,这对他没有任何好处。